摘要:本文通过对生产企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本院历届毕业生的广泛调查,面向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这一职业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领域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技术;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91-03
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的课程建设理论,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等人员,在对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数控专业的专业岗位群,从中得到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形成了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重要的学习领域课程,最终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一、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工艺规程的编制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初始就业的机床操作岗位,以及经过二至三年经验的积累后方可胜任的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而开设的。
通过对数控工艺员、机床操作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细化,针对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领域,确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序化
传统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而以工作工程为导向,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依据进行的课程开发,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在明确了工艺规程的编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由学院教师以及生产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课程内容围绕“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共设置了六个学习情境,所选的任务载体均是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典型机械加工零件,并经过教学改造承载着相关的教学内容,它们都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特征。(详见表2)
三、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明显不同。
1.面向生产实际。学生像在工厂接受实际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专业能力。任务的完成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规程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在编制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阅读原始资料,并查阅《刀具工程师手册》、《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等相关手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在对多个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要求学生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已所做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多名同学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晋其纯,张秀珍.车铣工艺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于爱武.机械加工工艺编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6]张明建.数控加工工艺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乔华英(1977-),女,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数控车技师,从事职业教育10近年,现正在攻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多次获得“德州市开发区优秀教师”、“德州市职业技术培训教学能手”、“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公开发表论文两篇。endprint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产企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本院历届毕业生的广泛调查,面向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这一职业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领域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技术;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91-03
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的课程建设理论,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等人员,在对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数控专业的专业岗位群,从中得到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形成了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重要的学习领域课程,最终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一、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工艺规程的编制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初始就业的机床操作岗位,以及经过二至三年经验的积累后方可胜任的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而开设的。
通过对数控工艺员、机床操作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细化,针对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领域,确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序化
传统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而以工作工程为导向,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依据进行的课程开发,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在明确了工艺规程的编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由学院教师以及生产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课程内容围绕“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共设置了六个学习情境,所选的任务载体均是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典型机械加工零件,并经过教学改造承载着相关的教学内容,它们都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特征。(详见表2)
三、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明显不同。
1.面向生产实际。学生像在工厂接受实际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专业能力。任务的完成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规程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在编制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阅读原始资料,并查阅《刀具工程师手册》、《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等相关手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在对多个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要求学生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已所做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多名同学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晋其纯,张秀珍.车铣工艺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于爱武.机械加工工艺编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6]张明建.数控加工工艺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乔华英(1977-),女,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数控车技师,从事职业教育10近年,现正在攻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多次获得“德州市开发区优秀教师”、“德州市职业技术培训教学能手”、“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公开发表论文两篇。endprint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产企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本院历届毕业生的广泛调查,面向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这一职业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领域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技术;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91-03
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的课程建设理论,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等人员,在对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数控专业的专业岗位群,从中得到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形成了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重要的学习领域课程,最终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一、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工艺规程的编制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初始就业的机床操作岗位,以及经过二至三年经验的积累后方可胜任的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而开设的。
通过对数控工艺员、机床操作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细化,针对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领域,确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序化
传统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而以工作工程为导向,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依据进行的课程开发,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在明确了工艺规程的编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由学院教师以及生产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课程内容围绕“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共设置了六个学习情境,所选的任务载体均是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典型机械加工零件,并经过教学改造承载着相关的教学内容,它们都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特征。(详见表2)
三、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明显不同。
1.面向生产实际。学生像在工厂接受实际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专业能力。任务的完成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规程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在编制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阅读原始资料,并查阅《刀具工程师手册》、《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等相关手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在对多个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要求学生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已所做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多名同学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晋其纯,张秀珍.车铣工艺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于爱武.机械加工工艺编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6]张明建.数控加工工艺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乔华英(1977-),女,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数控车技师,从事职业教育10近年,现正在攻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多次获得“德州市开发区优秀教师”、“德州市职业技术培训教学能手”、“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公开发表论文两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