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星(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2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随之广泛起来,但是就目前来说,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方式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1]。选择40例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对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能够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方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0例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年龄27~49岁,平均(36.4±2.7)岁;体重54~72 kg,平均(61.2±10.6)kg。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首先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肌内注射给予患者0.5 mg阿托品和0.1 mg鲁米那,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中之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常规硬膜外穿刺。其穿刺点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MAP、SpO2以及HR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适当的给予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咪唑地西泮以及芬太尼。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首先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肌内注射给予患者0.5 mg阿托品和0.1 mg鲁米那,同样在进入手术室之后,迅速的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给予患者进行MAP、SpO2以及HR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醉诱导,把0.08~0.10 m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地西泮以及2 mg/kg丙泊酚、2~4 μg/kg芬太尼进行注射,同时还需要借助于麻醉机来控制患者的呼吸。
1.3 监测指标[2]:对患者麻醉前后的MAP、SpO2以及HR进行监测,并对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心率(HR)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也均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临床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临床指标(±s)
组别 时间 例数 MAP(kPa) SpO2(%) HR(次/min)对照组 麻醉前 20 9.37±0.69 95.3±0.71 72.3±5.69麻醉后 20 10.11±0.41 96.7±1.01 76.5±6.89观察组 麻醉前 20 9.28±0.78 96.1±0.70 73.1±2.22麻醉后 20 10.02±0.12 96.3±2.9 75.2±3.24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要优于硬膜外麻醉,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但是硬膜外麻醉方法的费用比较低,因此在医院临床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硬膜外麻醉主要是对阶段脊神经进行的阻滞,因此这也就阻断了手术区域的大部分交感神经的冲动传导,另外也有效的阻断了疼痛的传入途径,所以说在腹腔镜子宫切除中,只要能够确保硬膜外麻醉的各项组织均完善有效,完全可以对手术的麻醉需求进行满足[3-5]。另外硬膜外麻醉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对患者生理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小,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临床中进行使用。但是其和全身麻醉醉的应用效果相比,患者的临床指标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全身麻醉醉通过气管插管可以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完善的麻醉效果,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的清醒时间比较短,因此全身麻醉醉应该作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首先麻醉方法。
[1] 李娟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2,12(1):104.
[2] 肖华鑫,徐友芳.不同麻醉方法对重度贫血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20(1):79.
[3] 姜爱华,陈林静,史秀姗.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26(1):125.
[4] 吴正东.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1(1):89.
[5] 周 颖,李振英,刘浩东.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0,31(9):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