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持股 怎樣形成利益共同體

2014-09-11 12:52余曉文
台商 2014年5期
关键词:股東員工企業

余曉文

「員工持股計畫是一種使企業的員工有機會投資於本企業而獲得股東回報的計畫。」股權激勵專家、皓羿諮詢合夥人鄭偉表示,這種計畫將員工與企業股東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是一種使員工成為本企業股票所有者的員工受益機制。

基於此前一些公司的實踐,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左右,歐美國家出現一些學術方面的研究,發現實施員工持股的企業與未實施員工持股的同類企業相比,勞動生產率高出30%左右,利潤高出50%左右,員工收入高出25%~60%。

企業實踐有效的激勵措施

員工持股計畫在歐美等大型跨國公司中並不少見。寶潔、微軟、沃爾瑪、思科等,都是大規模員工持股的典範。

7年前的新年團拜會上,張芸(化名)和她7000多名寶潔中國同事得到了時任寶潔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李佳怡發的紅包「利是封」,上面寫著:員工長期儲蓄計畫。

這個被稱作「中國員工長期儲蓄」的計畫是寶潔全球員工持股計畫(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簡稱ESOP)的一部分。2008年,寶潔中國獲批474萬美元的外匯使用額度,專項用於中國員工認購寶潔公司股票所需。

7年後,在公司股票上已有不菲收益的張芸表示:「公司的這一股票計畫完全以自願為原則,員工們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參與該計畫,不分級別,按工資額的一定比例、按自己的意願購買股票。」她表示,這也意味著在公司工作的這段時間,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好,得到的收益越高,而這樣的業績表現自己正參與其中。

鄭偉分析,員工持股計畫,能使員工具有主人翁精神,不僅能增強員工積極性、提升員工的責任感,而且在制度保障下,還可為員工帶來可靠且可觀的財富回報,是企業福利和激勵措施的一部分。

發展階段不同 持股計畫各異

實際上,不同公司的員工持股計畫有多種方式,韜睿惠悅諮詢公司福利諮詢中國區總經理伍海川指出,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公司通過出讓自己的盈利為員工購買折扣股價做補貼。例如擁有員工持股計畫的匯豐銀行,員工每月都可用某一週均價八折的價格購買匯豐控股的股票,但固定的購買金額每月不高於250英鎊。「與面向中高層的股權激勵不同,這項計畫能夠助力銀行留住人才,以及為普通員工提供分享銀行潛在收益的機會。」

另一種方式是公司有部分免費配股,伍海川說,當然這種免費配股也可以說是員工薪酬的一部分。2014年全球有75000名西門子員工受益於公司的免費送股,至此,西門子員工持股人數為14萬人左右,這些人持有公司5%的股份。根據計畫,任何現員工和前雇員每購買3股西門子股票的,可以在3年等待期結束時免費獲得一股配股。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員工持股就是靈丹妙藥」,伍海川認為,是否更適合採用員工持股,要看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階段。一般而言,行業或企業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企業推行員工持股計畫能更好地激勵員工,員工也更願意接受。

相反,如果企業是處於穩定發展階段或者發展緩慢階段,從員工的角度考慮,企業的股價可能短期並不會大幅上漲,員工參與該計畫的積極性不高;在配股或現金激勵的薪酬選擇上,員工或許更願意選擇現金。

本土企業的員工持股探索

最近,有媒體被獲准進入中國大陸最知名公司之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的一間密室,查閱持股員工花名冊。在多達10本的藍皮名冊中,包含著大約8萬名員工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其他資訊。這些員工通過「員工股票期權方案」擁有華為近乎99%的股權。

2013年11月,支付寶公開自己新的股權架構顯示,40%由員工持股,阿里巴巴員工人人有份,董事長馬雲個人持股不超過7.3%;奇虎360的員工,據2011年IPO的資料顯示,共持公司 22.3%的股權,超過了第一大股東持有的21.5%;百度員工股權福利主要集中在創業初期,IPO時總共持公司股份9.2%;騰訊除創業初期少數員工獲得過股權激勵外,在2009到2011年間也給員工發過兩輪股權獎勵,員工持股比例在17%左右。

鄭偉指出,由於相關的法律與稅收政策不同,大多數中國公司的員工持股計畫具有中國特色,這表現在,員工持股計畫的對象都為高管、骨幹或者創業團隊;設置了很高的業績要求、時間鎖定等苛刻約束條件;員工投入購買公司股票的價格沒有折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員工持股計畫本身對員工的激勵效果。」

不過改變已經開始,2013年底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特別提出了員工持股概念,「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

猜你喜欢
股東員工企業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家庭全能“员工”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7月23日~7月27日)
好員工是練出來的 不是悟出來的
研發投入低於非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轉型困境
合作、輔導、紀錄、公證 、專家績效管理中直線管理者的五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