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云南治水建新功

2014-09-11 07:55刘春田编辑
中国三峡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路滇池雍正

文/刘春田 编辑/任 红

鄂尔泰(1677-1745),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朝举人,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赐号襄勤伯,谥文端,配享太庙。摄影/文化传播/FOTOE

他,有志有猷,有才有守,功勋至上,是雍乾时期满族著名股肱重臣;他,不遗余力,不负众望,改土归流,开创历史基业,促进了边疆稳定和繁荣;他,修建滇池,发展水运,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促进云南水利发展。他,就是清代名臣,保和殿大学士傅文端公鄂尔泰。

鄂尔泰(1677-1745),姓西林觉罗,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中举。雍正元年正月,鄂尔奉被钦点为云南乡试副主考,五月改任江苏布政使。雍正三年,“迁广西巡抚,甫上任,调云南,以巡抚治总督事”。雍正四年,任云贵总督。雍正十年,内召到京,官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封一等伯爵。

鄂尔泰自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中举,至康熙六十一年,一直默默无闻。雍正帝即位以后,才从诸多王公大臣中脱颖而出。雍正帝遗诏曰:“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将来此臣“著配享太庙,以昭恩礼”。乾隆帝评价曰:“公忠体国,直谅持躬。久任边疆,懋著惠绩。简与机务,思日赞襄。才裕经纶,学有根底。不愧国家之柱石,允为文武之仪型。”

主政西南开新篇

雍正帝即位后,非常重视封疆大吏人选,曾谕曰:“封疆大吏关系国家隆替,若得有猷、有为、有守者二十余人,分布寰区之内。俾各涖临民,敷宣教化,则天下大治计日可期矣。”又着重指出:“巡抚一官,原极繁难,非勉能清、慎、勤三字便可谓胜任也。用人虽不求备,惟至督抚必须全才,方不有所贻误,若无包罗通省之襟怀,统驭群僚之器量,即为不称厥职。”在雍正帝看来,虽然用人不能求全责备,但是做督抚必须全才。同时,要有宽阔的胸怀,统驭群臣的度量。封疆大吏关系国家兴衰,如果能有二十多个德才兼备之人任督抚,掌管各地,则天下大治就指日可待了。

在江苏布政使任上,鄂尔泰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朝廷分忧,为百姓造福,逐步显现出堪当大任、统驭全局的才干与本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和考察,雍正帝于三年九月,特任命鄂尔泰为广西巡抚,随后任云南抚巡,管云贵总督事。四年十月,升任云贵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被委以重任后,鄂尔泰在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同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针对云南山多、沟泉河流交叉的地理特征,鄂尔泰修河筑坝,灌溉农田,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云南山峦叠嶂,山高水深,交通极为不便,历史上一直是制约云南各族人民经济发展与内地交往的因素之一。由于水利设施落后,基本靠天吃饭,“大潦犹可望半收,小旱则难筹一策”。一遇到荒歉,米价就飞涨,老百姓生活极其艰难。鄂尔泰履任后,通过耳闻目睹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地方水利为第一要务”,“水利之兴废,实关民生之休戚”,兴修水利尤为重要。水利通畅,老百姓的农田就能够得到灌溉,农业丰收;水运发达,物流就会通畅,商业自然就会繁荣,社会就会富足。

鄂尔泰主张,对于缺水的地方,“相度水源,疏通灌溉”,要探寻水源,因势疏导,引水灌溉;对于水多的地方,“虑沙漩水溢,涨没田禾”,要防止水灾泛滥,淹没庄稼。鄂尔泰告知部下:“勿论湖海江河,以及沟渠川浍,或因势利导,或尽力开通,大有大利,小有小利,皆未可畏难惜费忽焉不讲者”,“凡有兴之水利,逐处兴修”。鄂尔泰把建设水利过程,发展农业生产,当作地方要务来抓。他本人更是“博采舆论,合看绘图”,“勤访密查,不遗余力”,广泛听取意见,亲自调查研究,变水害为水利,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为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建设,鄂尔泰设立水利专项资金。资金经多方筹措,如兴修水利后长出的田亩变卖得银,再用于水利;土地变价、盐斤余额等正项之外的余银等,用于水利。水利专项资金交与专人负责管理,“造册存贮”,作为每年水利的专项开支,以备永远。

据粗略统计,雍正年间,云南一省九府二十多个州、县,扩建、改建、重建和新建的灌溉、防洪除涝、湖泊治理、河道航运等各类水利工程共计82项,占有清一代云南水利工程总数276项的30%。这其中大部分效益显著的工程,多得力于鄂尔泰。

治理滇池润昆明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而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另有一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云南人民的母亲湖。千百年来,滇池滋养着周边百万人民,促进了文化繁荣。滇池在造福百姓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患。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治理滇池,鄂尔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滇池汇聚了盘龙江、银汁河、白沙河、宝象河、马料河、海源河等河流,灌溉着昆明、呈贡、晋宁、昆阳等州县农田。但由于滇池出水海口,南北两面皆山,每年雨季到来,山洪暴发,沙石并下,淤塞河道,阻塞水流,淹没田地,给周边村民带来巨大损失。虽然每年农闲时节都在维修治理,但是由于官员潦草应事,年年疏浚,年年淤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雍正七年,鄂尔泰让云南粮储道黄士杰以及地方官实地查看滇池海口,研究如何根治水患。黄士杰经过调查发现,滇池海口是滇池泄洪要道,雨水暴涨时,沙石并流,易于壅淤。而海口一旦淤塞,沿海田亩即遭淹没。黄士杰相度地势,认为只要在海口南面再开凿一条子河,就能够分流泥沙、石子,避免海口淤塞。鄂尔泰并不认同黄士杰的方案。在鄂尔泰看来,既然开挖一条子河就可解决海口大河易于壅淤的问题,为什么前代一直没能做到呢?鄂尔泰决定亲自坐船到海口现场勘察。为了了解实际水深,鄂尔泰手持竹竿,遍测水位。发现滇池沿岸深八九尺,而横亘在海口大河中的一埂二滩附近之水仅止九寸,“其不得条达畅流者,势使之然”。原来,海口处的滩埂太高,阻碍了洪水下泄。鄂尔泰当即命令黄士杰组织人员开挖一埂二滩,以使海口宣泄无阻。

1985年,云南昆明,赶集的滇池渔民。 摄影/刘建明/FOTOE

海口修治工作进展顺利。雍正八年,黄士杰向鄂尔泰禀报,滇池海口“牛舌滩一座,今已挖平至水面,牛舌州亦已挖去其半,再得数日,俱可挖平”。鄂尔泰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一滩一洲,若仅与水平,尚未能畅达,必更深下三四尺,方能通畅”。随后又命令黄士杰,一鼓作气,继续加班加点,深挖滩埂,以利久远。

在铲平老埂、牛舌洲、牛舌滩的同时,鄂尔泰还安排张允随、黄士杰等部属,疏浚盘龙江、白沙河、宝象河、海源河等河道,加固堤岸,开辟引河等。

经过此次治理,滇池水患得到有效根治,灌溉条件大有改进,保证了数十万顷田亩的灌溉。

畅通水路达四方

对于崇山峻岭、山高水深的云南来说,水路不通,陆路甚险,往来交流和贸易者,常常要肩挑马驮,翻山越岭,费力耗时,极为不便。鄂尔泰深刻认识到,“穷荒之大利,莫急于舟车”,“必得四通八达,声息相闻,在在无阻,然后可通永宁”,“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水陆交通的发达与否,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要稳定,经济要发展,必须加强水路航运建设。

鄂尔泰态度明确,“立意开浚……务俾舟楫来往”,“疏决导引,纵一时难措,而日积月累,未始不可以小济……必欲经始,以待将来。即迟至十年、二十年,但能成事,实云贵永远之利也”。在云南任上,鄂尔泰一直致力于开通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江河航运,使内地商贾便于往来,相互交流,促进地方发展。

云南昆明滇池风景区的红嘴鸥。 摄影/刘朔/FOTOE

云南昆明滇池白鱼口。 摄影/石宝琇/CTPphoto/FOTOE

雍正七年二月,鄂尔泰向朝廷奏报云南水利事宜,阐明位于阿迷州东南的个旧是云南铜矿主产区,开通阿迷州至昆明水道,有利于个旧等处之铜矿资源运至昆明,既便捷,又省钱。鄂尔泰还向朝廷奏请开通阿迷州口岸,一旦口岸开通,“阿迷至粤可以安稳行舟往来,商贾有千百年之便利矣”。朝廷准奏。雍正七年六月,阿迷州口岸开通,水路畅通,“凡一千五百里,可直通八达”,大大提高了个旧等地区铜矿资源的外运能力,促进了对外交往和社会繁荣。

鄂尔泰不仅仅满足于开通云南省内水路交通,而且还致力于开通滇桂湘黔之间的水路,以使整个西南地区相互畅通、连为一体。他在《重修桂林府东西二陡河记》中曾写道:“若乃舟楫之便利,惠贾通商,则自灵渠而北,曲赴湖南;自鲢鱼陡(指桂柳运河)而西,直至黔省之古州(今贵州省榕江),粤土虽瘠薄,得二渠以储民福泽,可俯视秦关郑白矣!”道出了开通滇桂、滇湘、滇黔水路的意图,以及水路开通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雍正七年十二月,鄂尔泰勘察西隆至桂林水道,计划开通滇桂水路。西隆位于滇桂交界处,南盘江流经此地。实地勘察后,鄂尔泰指出,只要打通西隆至广西东部的水路,就连接了云南与广西的水运交通。于是组织人员疏通修治,畅通了滇桂水路。

鄂尔泰又着手兴修广西全州至湖南的水运交通。全州是湘江上游发源地区,紧邻湖南永州。湘江经全州北上湖南,河段落差较大,影响行船。鄂尔泰经过勘察分析,采取迂回策略,变陡为平,使得湘桂两省航运顺达便捷。

雍正八年,鄂尔泰主持开发清水江,使相距一千余华里的黔南都匀(今都匀市)与湖南黔阳(今湖南洪江)两地的水路得到全面沟通。与此同时,还组织疏通了镇阳江,由镇阳江顺流而下,经玉屏侗族自治县与湘西水系融为一体。这两条水路的开通,使滇湘黔之间的水路联网,云南通往内地的水路多元通畅。

水路航运的畅通,把云南地区与周边省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实现了清王朝在政治上对西南边陲的有效控制,也便利了云南与周边省区的贸易往来。云南的茶叶、矿藏等资源大量地运出去,湖广的稻米、江淮的食盐等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

委任专员司水利

在治理水利过程中,鄂尔泰深感兴修水利非比寻常,“务期一劳永逸。暂行补救易,长筹通利难;就事治事易,以人治人难”。仅仅设置作为省级机构的粮储水利道,已经不能适应水利事业的发展形势,还须细化职责,在基层委任专员办理水利。雍正九年,鄂尔泰上疏朝廷,建议在有重要工程的府、州、县设专职水利官员。如承担建设滇池海口工程的云南府昆阳州,“添设水利州同一员,驻扎海口,以专责成”,其他府、州、县,“有水利之处,凡同知、通判、州同、州判、经历、吏目、县丞、典史等官,请加水利职衔,以资分办”。

雍正十年,朝廷“议准云南各州、县凡有水利之处,将同知、通判、州同、州判、经历、吏目、县丞、典史等官,皆准加水利职衔,境内河道沟渠,责令专理”。这样,水利事务的管理,上至朝廷、下至州县,均有水利官员,层层有责,层层负责,进一步提高了对水利的重视程度,切实增强了地方官员的治水责任感。

兴修水利,责任重大。鄂尔泰勉励官员,“须不畏强御,方克有成。即势不能摇,又或造为别论,使必不可行。此不欲开河之通弊,不可不留意也”。诸事开头难,“难与创始,易于落成”,只要持之以恒,“将不数年,即支流、小路亦皆遍行开修”。鄂尔泰还告诫官员:“实心措办,所需之费请于变价银两内酌量动支,敢或藉端侵冒及苟且塞责者,立即揭参,以为漠视公事者戒。”为了保证官员实心办事,鄂尔泰主张“酌留岁修银两,分定勤惰考成,立季报、月报之条,着具详、具结之例。其督、抚、藩司仍应将要紧河道分派着落,令不时勘修。俾于总管之外,又各有专员,庶现在各属员役,不敢怠忽从事,即后来大小官吏亦不致因循,并无可诿卸”,这对于水利发展“实有裨益”。

鄂尔泰在所著《兴修滇省水利疏》中,对自雍正三年至九年全省的治水工作做出了这样谦逊朴实的总结:“是以臣自任以后,即详饬通查,博采舆论,合省绘图,迄今六载。虽亦次第举行,然兴修已竣而获水之利行仅半,已修未竣、已竣未妥、应修未修、委勘未确者居半。此应分晰开明,陈请圣鉴者也。”

猜你喜欢
水路滇池雍正
洗扫车低压水路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水路
选择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雍正:精细典雅
时尚达人:雍正
宠物保险的漫漫试水路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