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近 漓 江

2014-09-11 07:55编辑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4年12期
关键词:漓江桂林山水

文/刘 曼 编辑/李颜岐

广西桂林,由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贯通而形成环城游览水系的“两江四湖”工程。 摄影/李芳庆/CTPphoto/FOTOE

漓江,一川静静流淌,带出了甲誉天下的山水美景。虽久负盛名,却因路途遥远,未能亲近。今年初夏,与友人相约,一拍即合,寻着那南国的山水,终至广西。

桂林:千山环野,一水抱城

第一站选在漓江穿城而过的桂林。刚下火车,已是入夜。滚滚热浪夹杂着馥郁的桂花甜香,把我冲到了熙熙攘攘的街上。老城区比想象中破旧,人群稠密,电动车像一股股鱼群迎面涌来,又呼啸而过,让人猝不及防。

左顾右盼沿着街道向前探寻,终于让我找到了城里闹中取静的景致——两江四湖。河水在这里摊开手掌,露出了纵横交错的掌纹,他们是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彼此贯通,连成一体,让人瞬间读出了桂林的城市命格,她实实在在是“水”做的。

踱步到杉湖旁,夜色陷入深沉。湖畔灯光闪烁,点缀在四周,把这一池湖水衬托得更加静谧。湖水中央矗立着日月双塔,金色为日塔,全铜制成;银色为月塔,琉璃铺就。她们静静地立于水中,彼此依偎,映出憧憧倒影,象征着阴阳调和,日月乾坤。我曾见过古朴沧桑的大雁塔,灵动俊秀的雷锋塔,只有这桂林的双塔,让我感受到难以言说的浪漫。

来桂林,不得不去象鼻山,那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诵的胜地,是小学课本里美丽动人的插画。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满怀期待奔向那儿。景区内树木葱翠,绿色大簇大簇地堆积,浓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亭台楼阁、水榭通径,颇有岭南园林气韵。只不过,我们都无心逗留,急匆匆地往前走,以至于走到了象鼻山跟前还没发现,差点就跟她撞了个“满怀”。

漓江在这里豁然开朗,岸边有一处形状奇特的山丘,并不十分高大,但四周无所依傍,似神来之笔,凭空长出。远观就像一头巨象临江汲水,憨态可掬。近观“象鼻”处,青白岩石拱起,与水中倒影首尾相连,合成一个“圆”,如月浮水上,“水月洞”由此得名。

象鼻山的风景完全符合中国山水写意的风骨,山奇,水秀,更重要的是形似意丰。大象在中国人眼中,是福泰安康的象征,这自然天成的瑞兽,仿佛涌动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带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的期许,成为人们的心头所好。

只不过,把目光从象鼻山上移开,放眼望去,薄雾笼罩的远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纷纷挤进画面,四周也被高高的水泥围墙拦住,美丽的山水偏居于城市的一角,“大象”像被圈养起来,供人把玩游赏,突然有种逛动物园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传统风景与现代文明博弈之后的尴尬与妥协吧。

游罢山水,找一家路边小吃摊,来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才算真正来过桂林。一碗米粉,并不简单,浸润了千百年的的沧桑变化,人世百态,凝聚成专属这座城市的味道,也可由此窥探桂林人的性格。米粉条条缕缕,洁白滑润,桂林人是否也是如此清爽,温和?一粉两吃,可干可汤,牛肉、百叶、猪肚、腊肠,黄豆、葱花、蒜末、辣椒杂成一堆,桂林人是否也是如此灵动包容?卤水每家每户各不相同,有酸有辣,有香有咸,闻久了还能琢磨出一股冲人的“臭”味,弥漫在大街小巷,桂林人是否也如此矛盾多变,难以琢磨?

江上:舟行碧波,人游画中

想要真正的走进漓江,拥抱漓江,最好的办法是逃离城市,在古镇码头寻一叶竹筏,顺流而下,静静地看,慢慢地行。这次我们决定直奔主题,从杨堤漂流至兴坪,这被公认为漓江山水最精华的部分。

漓江的水很静,周围除了竹筏发动机“嘟嘟嘟”响着节拍,湿润的江风偶尔溜到耳旁浅吟低唱,几乎听不到别的声响。江面仿佛是一块狭长蜿蜒的绿色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由时光琢磨,光彩夺目。两岸的山很奇,就像春雨后的竹笋,吮吸着漓江的水,一根根破土而出,扎推在一起,拼命地向上窜,向外冲。这对于从小生活在山区,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的我来说,是如此与众不同。印象中的大山是巍峨雄伟,连绵起伏的,像巨人一般横在人的眼前,阻挡住前方的视线,你永远不知道山的那一头,是什么样的光景。走进深山,就会被大自然深不可测的力量吸纳进去,渺小得像一株草、一棵树,臣服在大山的脚下。而在这里,山无剑锋,平和圆润,舒展着柔和的线条。他们是独立的,互不相连,就像一个个坐禅的高僧,正襟危坐在江水两岸,不会给人任何压迫感、距离感。你可以像朋友一样,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与他们促膝长谈,坐而论道。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与此处流传盛广的壮族山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是音调,抑扬顿挫,婉转悠长;水是音色,清脆缠绵,明亮柔美。山水相融,彼此呼应,回响着一曲天籁,会让人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舟行江中,人立筏上,细细聆听这首动人的“山歌”,周身的毛孔似乎都跟着曲调打开,任凭微风灌入胸膛,突然萌生了一种归属感,仿佛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漓江人。这让我想起史铁生在《记忆与印象》一文中的感悟:“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漓江山水。 摄影/西页/FOTOE

还在“故乡”的美梦中迷醉,船夫突然熄了引擎,不紧不慢地撑着长篙,竹筏斯斯文文,慢慢悠悠,顺着狭长且弯曲优美的水面往岸边靠拢,一寸一寸,荡起细碎的波纹。举目一看,原来到了漓江上著名的笔墨奇观——九马画山。它五峰连属,临江石壁上,削壁为画屏,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斑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我将思绪沉淀下来,放开想象的缰绳,九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立或卧,或奔或跃,或饮江河,或嘶云天。这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也是人类原始想象力的集中迸发,细细品,慢慢看,才能感受其中无穷的魅力。但是身边这群看惯了高清逼真影像的游客显然没什么耐心,大多数人粗略扫一眼,拿手机拍几张照,就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对需要情感投入、才思琢磨,花力气才能捕捉到的自然朦胧美提不起多少兴趣。

而另一处漓江景点,二十元人民币背景的取景地,则要热闹得多。此处江面开阔,弯向远方,山群错落有致,远近呼应,若有似无的烟云萦绕其间,宛若仙境。美确实美,但在处处是美景的漓江上也并不特殊。只看到人们兴奋地捏着人手一张的二十元钱,排着队等待与平时只出现在“钱”上,现在居然在眼前的风景合影。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奇妙的光芒。这里不单单是一处风景,似乎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囊中羞涩,总是被生活奴役的我们,这回翻身做了回主人,与人民币离得那么近,有种征服的快感。我突然想起一首歌这样唱道:“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理想和现实这对永恒的矛盾,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缺憾。但是今天能来到这里,不能确定是否达到了有钱又有时间的双赢,至少也给并不完美的人生带来一些安慰。

2012年4月,广西桂林漓江,休憩的渔民。 摄影/常旭/东方IC

欣赏完岸边的风景,我们又踏上竹筏,顺流而下,不多时就达到了兴坪古镇。一段“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旅程虽然结束,但漓江的山水已然深深印在了心间。

阳朔:碧峰山里住人家

阳朔,是漓江边最有名的古镇。她是封闭的,四周青山环立,高耸入云,形成天然的屏障,把小镇包裹得严严实实;她是开放的,游人如织,各种肤色的人往来“西街”;她是繁华的,咖啡馆、酒吧、夜宵摊,应有尽有,尤其是夜晚,灯火辉煌,觥筹交错,人声鼎沸,恍若白昼;同时她又是质朴的,石板铺就的小巷,青瓦、白墙的楼阁,爬满青苔的墙根。人们把这个边远小城营造成了世外桃源,远离俗世浮华。在这里,你应该“慢”下来。随心所欲睡到日上三竿,骑着单车四处闲逛,在不知名的溪流旁嬉戏,去西街转角来一次浪漫邂逅……

可是我们却慢不下来,刚到客栈放下背包,匆匆一瞥小镇景致,就赶去观看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整个剧场以漓江自然水域为舞台,以连绵山峰为背景,以广袤苍穹为屋顶。晃动的倒影,濛濛的细雨,拂面的微风,温柔的月光,鼓噪的虫鸣,都是一个人物,是一段情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撩拨每一个人的心弦。

正陶醉在山水美景中,满心期待着,接下来将看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创造出怎样的艺术作品。突然发觉隐隐有些不对,温柔的江风开始低吼哀嚎,平静的水面溅起了圈圈点点,刚刚还有些余霞的天空瞬间晦暗,电闪雷鸣接踵而至。

毫无预兆,暴雨无情地袭来。不断线的雨点阻隔了视线,漆黑的夜幕如强兵压境,前方如梦如画的舞台已看不太真切,水面的灯光揉成了朦胧的一团,晃动个不停,准备登台的演员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吓得退了回去,挤在后台躲雨。而我们这些观众,原本端端正正坐在看台上等待“好戏”上演,面对这场莫名其妙的变故手足无措,套上演艺公司临时发放的一次性雨衣,大家都像受惊了的小鸟蜷缩在座位上,都在等待、观望。挨着,受着,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狂风迷住眼睛,雨点砸在身上生生地疼,渐渐浸湿衣服,但是天气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狂风暴雨一波又一波发起猛烈攻击,完全不理会我们是否是跨越了千山万水,是否筹划了日日夜夜,才能赶来看这么一场演出。

眼看着雨歇无望,我和朋友只得咬咬牙,顺着人流踉踉跄跄地跑开,任凭豆大的雨狠狠地砸在身上,四处乱窜去找一个躲雨的地方。雨水混着汗水,把耳鬓的乱发裹起来,黏在了脸颊上,透薄的雨衣已经被狂风撕扯得支离破碎,鞋子进水,衣服湿透,风灌进来不由得瑟瑟发抖,狼狈至极。我们俩挤在角落,苦不堪言,但彼此对望,却忍不住笑出声来。身边的朋友是多年的同窗,我们讨论着功课,聊着八卦,分享各自心仪的对象,经历各种糗事,一起走过学生时代;现在我们虽不在一个城市,却默默关注彼此的工作,憧憬着婚姻、家庭,思考着未来,一起成长。一次旅行,风景重要,而陪着一起看风景的人也同样重要。我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出游机会,这意外连连的囧途,也有了一起吃苦的温暖。

老天终于还是缓了缓劲,雨小了,空气湿漉漉的。这台一波三折、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演出,伴着悠远空灵的歌唱、星星点点的渔火,终于揭开了朦胧的面纱。撑篙,划筏,撒网,捕鱼,壮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凝聚在一首首婉转动听的山歌里,许许多多像刘三姐一样纯洁质朴的心灵、肆意张扬的生命,都寄情在这山水之间。在这里,我寻找到了漓江的“魂”,民族的“根”。

这一趟漓江之行,与山水为伴,看了美景,穿过人群,听过故事,碰过意外,有过惊叹,也有过失落。路上的美好,点点滴滴都汇成了记忆的河流,永远流淌在心里。多年之后,偶尔哼起不知名的山歌调调,还能记起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

猜你喜欢
漓江桂林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桂林行
漓江情画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山水》
乐!乘动车,看桂林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