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舒华
5月,整个美国都沉浸在一桩街头大屠杀的震惊和悲痛中。22岁的大学生艾略特·罗杰开一辆黑色宝马,沿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园的主干道缓缓行驶,举枪射杀了三个校友(两个女生一个男生),此前他还在宿舍里杀害了另外三名男舍友(据说是为了防止他们干扰自己)。在警察赶到现场前,艾略特·罗杰饮弹自尽,但他留下了一封长达142页的“自白书”。
这个案件值得深思的地方非常多,比如枪支管理,但案件尚未结束时,在美国社会发出的最高愤怒声却来自女权主义者,他们将这起惨案归咎于美国男性对女性的畸形审美。原来,艾略特·罗杰的自白书反复提及了几个词:身材火辣、金发、女性憎恨。根据他的自白书得知,从初中时期开始,这个年轻凶手就因为自己无法得到“身材火辣的金发女郎”垂青而备受折磨,不断的失意、沮丧和绝望之下,他终于被仇恨吞没,决定杀掉所有女性(丧命于他枪下的两个女孩都是金发),建立一个“没有欲望的完美世界”。
“身材火辣的金发女郎”,这是最受追捧的美国完美女性形象,从时尚杂志模特到最受宠的好莱坞女明星,都是这种审美趣味的集中表现。在美国,不仅有“完美”的三围指数,还有一个专业的金发指数。按头发颜色的细微变化分为淡金色、金褐色、金红色、灰金色、银金色、杂金色,等等,其中最高等的是纯金色(也就是梦露的发色)。
这种对女性身体曲线及头发颜色的过度迷恋现象,一向被美国的女权主义者们深恶痛绝,称之为当代社会最隐蔽也最顽固的女性歧视。
说起来,经过三轮现代女权运动的洗礼,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大幅提高。19世纪下半叶,美国妇女还和中国古代女性一样,几乎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只相当于一部分家庭财产。直到1875年,美国法律才第一次承认女性也是“社会成员”。当时,即使是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家庭的女性,只要失去丈夫或男性家庭成员的经济支持,也会立刻会陷入贫困,因为社会上允许女性参与的工种只有7个,都是像护理、清洁这类低级劳动,而薪水只有男性的四分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爆发了第一轮女权运动,主要任务是为女性争取选举权。有趣的是,这波女权运动也影响了当时还处在清朝晚期的中国,“百日维新”首次提出要将中国女性从传统礼教和新儒家的性别隔离中解放出来。
20世纪60年代,第二轮女权运动风起云涌。这次,运动者将女性的个人意志和经济权利提到与政治权利同等重要的地位,宣告女性有自主选择结婚、生育、工作的权利,也有接受教育、同工同酬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主义者不再仅仅是女性的理念,很多主张性别平等的男性也加入到女权运动中,比如涅槃乐队主唱柯特·科本。
正是在这个时期,女权运动者们开始批判社会审美趣味对女性的异化与时尚美女情结。1968年,美国女性运动的活跃分子在游行时为一头羊加冕(模仿美国小姐选美决赛),并设置了自由垃圾桶,将乳罩、腹带、假睫毛一类的东西扔进垃圾桶,以此表明自己抵制男性社会为女性设定的规则和女性身体标准。女性主义者深恶痛绝地指出,女人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在进行一场持续不断的选美:为男性打扮自己,美容瘦身,深恐自己的相貌和身材达不到男性的审美标准。
但第二轮女权运动不太成功,因为关注焦点过分集中在上流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后期越来越走向极端,将性别差异扩大为性别对立。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第三波女权运动发轫了。他们开始抵制美国媒体制造的女性偏见,比如用讽刺漫画将女性塑造成不负责的司机、无法控制情绪的职场杀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者对美的看法也又加深了一步。他们把美和性别、种族、阶级这些因素并列在一起,主张不同的身体、肤色、个头、体重都可以被认可。但很显然,从这次的艾略特·罗杰惨案可以看出,美国社会依然盛行身材论、金发论,难怪女权主义者们宣称这轮女权运动远远没有达到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实际生活的很多方面,美国女性的地位比起100年前确实大大提高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仅为11%,经历了第二轮女权运动后,1978年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上升到50%,1997年达到61%。在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持续上扬,在2010年上升到69%左右。最近,谷歌公司甚至宣布要投资5000万美元吸引女性学习编程,从而扭转这个高薪行业中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
而且,没人敢在美国大龄未婚女性的头上扣一个“剩女”的帽子,这种严重歧视的论调立刻会遭到整个美国社会的炮轰。相反,美国人发明了“中嫩”(middle young)这个颇具青春活力的褒义词来形容人到中年依然怀有少女情结的女性们。此外,美国的大龄已婚女性也不会像中国女性一样被催逼着生孩子。据白宫女性委员会统计,2008年有15%的美国女性选择终身不踏入婚姻,还有18%的已婚女性选择终身不要孩子——无论她们的选择对整个社会有何影响,至少她们的选择权得到了捍卫,这是现代社会女性理应享有的权利。
(摘自《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