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会,扶老人跟“被讹钱”竟然紧紧联系在一起。1月2日,广东河源的吴伟青选择了用跳水塘自杀来自证清白。在生前,他坚称自己是救助而非撞倒老人,面对老人的医疗费和可能面临的赔偿,他打电话对女儿说“你爸也不想死,但真的没有那么多钱”。迫切地用极端方式来自证,或许也是因为钱。目前,事件真相仍在调查中。
也许会有人将“该不该扶老人”当成道德问题,但对许多普通人来说,物质和精神上的社会支持系统更为关键。2013年底,青岛超银中学的3名初中学生在街上救助了一位摔倒的老人,超银中学2011年发布的“撑腰体”在紧急时刻免去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超银学校学生路遇老人跌倒尽管去扶,如果被讹上,超银帮你打官司。如果败诉,超银帮你赔偿!”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分摊风险的机制。
“扶老人”的争议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道德因素,也折射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养老之痛。老人们“摔不起”、“病不起”,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窘境。2013年12月,沈阳王大爷被一名小伙子撞倒以后谎称自己是退休干部有医保,让小伙子先走。而事实上,王大爷只是一名每月工资1750元的保安,既没有医保也没有养老金。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会成为其中一员。若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跌倒1次。2012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中因跌倒致死1982人,其中85.3%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跌倒死亡率达68.6/10万。此外,跌倒还导致大量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残疾或活动能力下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救人者同样会有一天成为老年人。扶还是不扶?并不仅仅是道德问题。 (戴玉)
2014年1月7日,12306客服中心的接线员正在发泄不满,他们身后的出气墙上是密密麻麻的字条。接线员的愤怒正是被群众的愤怒所传染。媒体近日曝光,网络黄牛党可在10分钟内掠走1245张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