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真

2014-09-10 07:22刘艳梅
做人与处世 2014年21期
关键词:劳改玉兰巴金

刘艳梅

当代文学巨匠巴金曾说过:“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79年,作家从维熙把描写监狱真实生活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寄给巴金主持的《收获》杂志,年过七旬的巴金亲自过目拍板,不顾可能惹来的麻烦,让编辑以最快的速度和头条的位置发表,小说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可麻烦也接踵而来,有人指责《收获》为“解冻文学”开路;有人以“两个凡是”,质疑编辑部的政治走向;作家曾经为囚的劳改农场,也写来批评信,说小说攻击了“无产阶级专政”。一时风声鹤唳,那段时间,巴金与编辑部同仁一起经受了黎明前的五更寒,但巴金还是要求刊物“百无禁忌,更进一步”。《大墙下的红玉兰》的发表,从维熙成了“大墙文学之父”。

源于巴金的真,从维熙另一部小说《远去的白帆》,才得以发表。这部中篇小说曾作为约稿,被一家大型刊物取走,之后很久没有回音。待询问,主编以“细节过于严谨,吃不准上边精神”为由,让作家删除小说中一些所谓“敏感”情节。从维熙当即拒绝。因为那是从维熙真实的劳改生活,要抽掉,将彻底背离了文学反映社会真实的根本理念。

后来,从维熙把《远去的白帆》的遭遇,告诉在北京作短暂停留的巴金,并将文稿交给巴金,巴金不顾长途飞行的疲劳,连夜审读,做出评价:“小说展示了历史的严酷,在严酷的主题中展示了生活最底层的人性之美。不管别的刊物什么态度,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回去我们发表它。”不久这部中篇小说就在《收获》上发表。并以接近全票获得1984年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文学奖。

正是由于巴金在文学新时期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为写真实的作品鸣锣开道,才为敢于说真话的作家复出新中国的文坛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言行一致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也是巴金成为“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的先决条件。

(编辑/袁恒雷)

猜你喜欢
劳改玉兰巴金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读懂得子的长篇小说《劳改农场》
惊蛰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小巴金“认错”
劳改往事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