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中,天皇什么角色

2014-09-10 07:22河西
南都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明治维新幕府天皇

河西

作者:[美]詹森主编

译者:王翔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页数:761

定价:138.00元

庆应三年(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驾崩,孝明第二子、时年年仅15岁的储君睦仁登基大宝,第二年改年号明治,取自《易经》 “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其时,虽德川幕府已是强弩之末,但“万世一系”的天皇,千年来实际上都不过是高高在上的虚君而已。掌握实权的,不是我们在《聪明的一休》里熟知的足利义满大将军,就是畅销书中所描述的那位德川家康,将军们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皇对于国家大事无从置喙,为免杀身之祸,他们也乐得逍遥自在,当甩手掌柜。就是幕府将军,他们令行禁止之处,也只限于自己控制的领地和各大藩主(大名)的朝贡而已。诸藩实行自治,有自己的军队和行政体系。基本上,这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明治十一年,他们才想到,要把琉球王国正式并入日本的版图,在此之前,并不并入有什么区别吗?

正是因为日本这样特殊的历史传统,使得君主立宪制没有受到什么阻挠就在明治之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我们知道明治维新首先是一次王政复古运动,而实际上领导这次运动的,并非年少无权的明治,而是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与朝廷公卿岩仓具视。萨摩武士、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在1867年组建新政府军,尊王攘夷,用以讨伐末代幕府德川庆喜。也正是这位西乡隆盛大力鼓吹吞并朝鲜和台湾,但后来又起兵叛乱、兵败自尽。在整个明治维新乃至日本向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明治本人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二战时裕仁天皇扮演的角色一样,总有点让人如堕云里雾里,看不清楚。但从这本书中的一个小细节,我们多少可以揣测此时明治天皇的权力大小:1893年,在明治执政26年之后,天皇诏书要求议会支持海军军费。在此之前,1889年,日本颁发宪法,同年,山县有朋担任明治宪法体制下的第一任内阁首脑。即使宪法第一条就是“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即使1873年,天皇画像就分发各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对于天皇的个人崇拜,但当宪法颁布之后,明治天皇也只得乖乖地遵从宪法,由议会做出决定,顶多是施加点压力而已。

与其说这样一次王政复古运动真的在为天皇集权,还不如说这是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崛起,日本士大夫阶层的一次自救行为。我们在山田洋次的电影《黄昏清兵卫》中已经看到了,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耍刀弄枪的日本武士,确实已经到了日暮西山之时。但是对日本士大夫触动最大的,不是西方的武力威胁,而是日本的老师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自始至終,日本和欧美列强,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所谓的“黑船开国”事件,只是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率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要求日本与之开港通商,他们威胁不开放就开炮,但实际上未发一枪一弹就与日本政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日本未加任何抵抗就俯首称臣显然是忌惮洋人的武功,害怕重蹈1840年清军的覆辙。

日本国内因为这些不平等条约有没有产生义和团式的民族主义情绪呢?在农民和小市民这个阶层,在最初,恐怕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直到对外开放后的商业化导致贵金属迅速外流、日常用品特别是生丝和茶叶价格的上涨过快给国内使用者和武士们带来了困苦,才引发民众的不满,但这种不满更多地不是指向洋人,而是算到了幕府集团的头上,实际上直接导致了末代幕府的倒台。那么以明治天皇为名义首领的这次改革,首要的问题,显然就是要解决开放和开放之后国内矛盾的问题,复古的皇权中心意识只是幌子,走向国富民强的现代化之路,才是明治集团的当务之急,否则,垮台的,就是明治。这是明治维新必然之路的前因后果。

可以说,正是西方列强让日本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开放是逼出来的,改革也是逼出来的,真正的统一也是逼出来的,逼出了这样一个强国,是福是祸呢?且听第六卷分解。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幕府天皇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
浅析女性对于日本明治时期音乐教育的贡献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着色”历史画面,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
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中活动研究
天皇版“渔夫”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