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颖
甜点系:“奶油蛋糕”
漫步于土耳其西南部的棉花堡,绝对会有被一块大奶油蛋糕团团围住的幻觉。这块奇异的坡地经历千百年钙化物的沉淀,形成了类似于中国四川黄龙一样的钙化池,只不过它的颜色如雪莲花般纯白,看上去犹如仙境。在土耳其语中,棉花堡的意思是“棉花宫殿”。“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看上去就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形);“城堡”是指其层层叠叠,形状像城堡。棉花堡是远古时期温泉的遗迹,泉水顺山坡流淌而下,石灰质沿途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阶梯状的钙化堤。泉水如今仍然滋润着“一滴滴”圆润欲滴的 “奶油”。看到它们,你就会有想咬一口尝尝的冲动。春天,泉水从钙化堤320米的顶端和沉积岩60多米的深处涌出,与空气相遇,慢慢沉积碳酸钙,从果冻状钙化成质地坚硬的石灰岩层。计算显示,每5平方千米大的“奶油”一天可沉积1毫米的厚度。有趣的是,你还可以在温泉里游泳。记得带上比基尼哦。
遗珠系:“玫瑰胭脂”
有一种浪漫被大地母亲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她调制出了有颜色的水。你听说过粉色湖泊吗?它们就像是大地母亲不小心打翻玫瑰胭脂,给水抹上了粉嫩的玫瑰红色。粉色湖泊听起来就像是童话里的仙境,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在澳大利亚的洛切切群岛上,最奇特的景观当属如腰果般静卧的粉色湖泊——希利尔湖。希利尔湖只有约600米宽,湖水不深,但一池湖水完全被粉红色所浸染。湖岸边有一圈细腻的白盐,周围是茂密的树林。希利尔湖的奇妙还在于,它离海很近——只被一条狭窄的、覆盖有绿色植被的白色沙丘带隔开——却与海互不干扰。
希利尔湖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02年。当时,英国航海家、水文工作者马修·弗林德斯在中间岛的最高峰(中间岛是洛切切群岛最大的岛屿,其最高峰现在称为“弗林德斯峰”)对周围的水域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粉色湖泊。
与世界上的其他粉色湖泊(如下文介绍的塞内加尔的Retba湖)不同,虽然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试图证明粉红色是由盐生杜氏藻、嗜盐菌或红色嗜盐菌等造成的,但结果令他们失望,数次取样分析都没有发现这些藻类微生物的痕迹。所以,时至今日,科学家也没能解答为什么希利尔湖的湖水是粉红色的。有趣的是,如果你取一瓶水带走,它会一直保持粉红色。
糖果系:“夹心太妃糖”
喜欢吃夹心太妃糖吗?在绵延数千米的新西兰奥塔哥海岸线上,就有很多“夹心太妃糖”。这些“糖果”就是摩拉基大漂石(又称“大圆石”),它们呈现完美圆形,就像是大地母亲打翻了她的糖盒,将糖果撒落一地。这些石头有的孤零零地立在一旁,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则半身浸在海水里。不过,它们的形态也酷似远古时代的巨型恐龙蛋,充满了神秘感与超现实感,游走其中,人们不免会有时空错乱的感觉。这些“夹心太妃糖”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称,大漂石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海底,在巨浪冲蚀下,其中的方解石凝结物被软泥岩越裹越大,最终“体重超标”,沉淀于深海之渊,堆积形成嵌入式大圆石。大约在1500万年前,它们慢慢从海底升起,海浪、风雨将它们一个一个“挖掘”出来,并集中在海滩上。在一些龟裂的石头上,我们仍能看到“糖果”内部的一层层“夹心”。不过,如果你想咬一口,堤防崩掉大牙。
粉色系:“草莓奶昔”
塞内加尔通常给人的印象是黄沙满天的漫漫沙漠,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金黄色的沙漠之中,竟然隐藏着一抹粉红。塞内加尔粉红色的Retba湖(也叫玫瑰湖)看上去就像一杯草莓奶昔。不过,与澳大利的亚希利尔湖不同,Retba湖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计——湖水的盐浓度高,在某些区域甚至高达40%,当地人多以挖盐为生。盐工们每天工作7小时,用长铲将盐在小船上堆成小山。为避免皮肤被盐水伤害,他们经常擦拭乳木果油。研究认为,Retba湖呈现醒目的粉红色,是由于湖中存在喜盐的藻类微生物(如杜氏盐藻,一种嗜盐绿色微藻,在许多海盐水域都能找到,有它们存在的地方,海水就会呈现绿色),它们产生类胡萝卜素,在高温和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红色β-胡萝卜素不断累积,最终将湖水染成类似草莓奶昔的粉色。我们要感谢这些奇异的小生物,正是因为它们,才让我们见识到了大自然如玫瑰花般绚丽香甜的颜色。
艺术系:“钙华宝塔”
莫诺湖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边陲小镇,是北美最古老的盐湖之一,早在76万年前就已形成。石灰岩形成的钙华塔从水底升起,千姿百态,蔚为壮观。钙华塔的雕刻者是湖水。湖底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涌泉与富含碳酸的湖水相遇,氧化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涌泉口附近,而汹涌的底层湖浪像利爪一样刨蚀石灰岩,最终雕刻出一座座精美的“宝塔”。不同于传统的石灰岩,莫诺湖的钙华塔完全是在水下形成的,有的甚至可以长到超过9米,但一旦露出水面就会停止生长。1941年,由于向莫诺湖注水的河流被分流,造成湖水下降,水面下的钙华塔才显露出来,形成奇观。现在,莫诺湖湖水全靠附近山上的溪流和地下泉水补充。由于莫诺湖没有出口,随着水分慢慢蒸发,湖水的盐浓度越来越高,现在几乎是海水的三倍。
饮品系:“香槟酒”
吃过了甜点,品完了艺术,再喝一杯香槟酒吧。这瓶“香槟”就装在新西兰北岛的奥塔普地热区域的香槟池中(距离东南部的罗托鲁瓦30千米,东北部的陶波50千米)。这么浪漫的名字来自于二氧化碳——从池水中冒出的二氧化碳气泡,看上去就像玻璃酒杯中香槟酒的气泡。香槟池直径65米,最深62米。这个极具观赏力的“气泡泉”形成于900年前的一次地热喷发。香槟池地下深处的地热水温度高达260℃,但由于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池水温度常年稳固在73℃~75℃。池水中还含有过饱和的类金属化合物,如硫化砷和硫化锑等,积淀在池边,加上池边比较凉爽,各种奇异的微生物喜欢聚集于此,于是,湖岸被染成了橙色。色彩艳丽的沉淀物与香槟池周围灰白的二氧化硅火山灰熔渣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