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t的甜蜜陷阱

2014-09-10 07:22高敏仪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奢侈品高端设计师

高敏仪

外媒消息称,纽约奢侈品折扣网站Gilt Groupe(下简称Gilt)已经聘请高盛筹备IPO,外界对这家公司的最新估值可能超过12亿美元。相比美国前三名电子商务公司,Gilt的身价还不算太高,但它却是近年世界上上升最快的奢侈品闪购网站之一。

2007年创立之时,Gilt 还只是“5个人,1间办公室”的初创企业,如今已近发展至一家近千人、美国估值第二高的自有库存电商网站。与国内的奢侈品电商不同的是,Gilt 是专卖各路名牌设计师甩不出去的尾货,包括服装、配饰、家具用品等产品。不过,它是一家封闭式会员制的奢侈品网站,必须是注册了的会员才能浏览和购买商品。要成为网站的会员,可以通过别人邀请,也就可以填写好资料排队等待审核。这种私密性营销手法,给会员提供了一种神秘感和优越感,吸引了近600万的买家。

但Gilt 真正的致胜法宝是“闪购”。这些超低折扣(3-5折)的奢侈品,经常只在凌晨等特定时段限时开放提供,错过了便不再有,从长裤到高跟鞋,商品种类繁多但存货极少,通常在60秒内销售一空,“闪购+低价奢侈品”吊足了狂热奢侈品爱好者的胃口,也成为了Gilt创造销售奇迹的致胜法宝。

依靠这种模式,过去几年Gilt业绩蒸蒸日上。据悉,Gilt 2012年全年收入达到5.5亿美元,高于2011年的4.5亿美元,2013年金融危机尽管让现金流短暂出现下降,但现金流整体呈现正增长,该公司表示不会影响今年上市进度。

国内并不乏Gilt的追随者,例如第五大道奢侈品网、优众网、唯品会等,也都采用了Gilt会员制模式、限时抢购和折扣等策略,但大部分发展并不如人意,即便是发展势头较好的唯品会,如今也在积极扩充二三线品牌类型。

据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人在欧美地区实现的奢侈品消费约占消费总量的80%,即便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国内鱼龙混杂的电商环境,却并没有为奢侈品电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寻找海外资本与资源靠山成为了不少电商的唯一活路,Gilt的上市也成为了业界一道曙光。

Gilt的宣传手法也极具互联网思维。例如,Gilt为Facebook的用户创建了专属的页面提供独家商品,让Facebook用户区别于网站用户,享受特殊待遇。 从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从购物券激励到专属特权,加上超低折奢侈品的巨大诱惑,针对大众的高端“私人定制”营销手法,不但维持了客户的忠诚度,也主动过滤了“打酱油”的消费者。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上市之后,Gilt “奢侈品+闪购”的模式所潜藏的风险将会浮出水面。包括Gilt在内的闪购类网站其实是兴起于经济衰退时期,设计师们拥有很多作品却无法卖给零售商,才催生了众多的奢侈品闪购网站,Gilt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众多,共同目标都是吸引那些有钱、没时间的城市消费者。但随着经济转暖,这些奢侈品的闪购网站再也无法找到足量的多余奢侈产品,为了继续经营,不少奢侈品闪购网站开始发展“大众奢侈品”,因此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Hautelook、Ideeli这些奢侈品闪购公司的流量呈现下降的趋势,Fab、Rue La La 和 Lot18甚至通过裁员维持经营。

“现在也提供各种风格和品位的商品,而不是只有便宜货,我们希望更加全面。”Gilt CEO凯文·瑞安也公开承认,从设计师那里获得产品越来越困难,目前Gilt也补充了来自Kate Spade和Cynthia Rowley等这类大众奢侈品牌,而不是来自Balenciaga或Narciso Rodriguez这些高端的产品。

以高端奢饰品为前提的闪购模式,如果无法解决高端奢侈品库存不足的问题,上市后的Gilt难免大起大落。面对挑战,Gilt一直在努力转型,不再局限于闪购业务,也悄然向全价商品迈进。最后,用环境心理学家安德席尔的一句总结Gilt上市的甜蜜陷阱:一个很酷的品牌突然不酷了,那么离毁灭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猜你喜欢
奢侈品高端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跟踪导练(四)
奢侈品模特为何“冰山脸”
奢侈品包装到底“奢侈”在哪?
创意设计师
高端水进入红海市场
微趣图
奢侈品消费的圈里圈外
奢侈品消费没那么糟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