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把琴寄托了生命的全部,不论是八百、一千还是一千二百根琴弦,那都是生命走过的记忆,断裂,彰显出生命最璀璨的意义。对瞎子而言,此生最大的愿望是重见光明,哪怕只看一眼,这就是文中那个谎言诱人的地方,也是让琴弦拉紧的力量。悲剧意味的流露在于谎言的循环,而这却也是最美好的生命意义,虽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的是虚假的,但却拥有了琴声不息,汗水不止的生命历程。意义在于过程,这就是小说最后给出的答案。
关键词:《命若琴弦》 生命的意义;目标
一、希望即绝望
小说的开头写道:“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 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那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1)这是开篇带有一种无止境的意味,河流是不止不休的,而这个故事一样没有尽头。在这篇小说中,为瞎子的生命提供了两个希望,两个有着承接作用的希望。第一个希望是表现在小瞎子身上的,是关于“兰秀儿”的,年轻的生命,对爱的第一次体会,那应该是小瞎子生命中第一次的欢乐与兴奋,不停地与她重复着“曲折的油狼”,希望赢得她的崇拜。老瞎子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可是再多的警告也是无用的,老瞎子深刻的明白那会是怎样的结局,但小瞎子不知道,也无法想到眼前的甜蜜最后会给他怎样致命的一击。这个希望同样也出现在老瞎子年轻的时候,同样从云端到地狱,从希望到失望。史铁生在他的《康复本义断想》中也谈到过关于残疾人的爱情:生命的意义当然不只是爱情,但爱情无疑是生命最美好的意义之一。史铁生是一个能把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很好地融入文章中并引发深层思考的作家,他本人的身体缺陷能让他明白更多的痛苦与无奈。爱对于残疾人是一种奢望,歧视与忽视是不可避免的阻碍,所以,在小说中,爱情成了师徒两人不敢触碰的伤口,也很有可能这伤口一直遗传下去。
第二个希望就是那张药方,没有什么能比重见光明更让一个盲人兴奋的了,那爬过的山,走过的路,太阳、月亮、蓝天、星星,或者那张脸庞,当一切不可能都变成有可能时,那种从心底燃起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力量,为了那种可能性,会全力以赴,正如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那样,为什么会风雨无阻的说书,为什么会练成那样一手让人惊艳,听起来飘飘欲仙的三弦,因为药引子,能让他们重见光明的药引子。然而,这却是贯穿一生的谎言,怎么可能用断了的弦当药引呢?他们被光明二字迷住了眼睛,不会去探究其中的不可能性。所以,这个谎言也是由他们自己的希望构成的。当谜底揭开,梦想破碎,谎言戳穿,那就像是抽去了他们的筋骨一样,一生的追求原来只是一张空白的药方,没有什么治愈的奇药,也没有见到光明的机会。悲剧之感顿时涌上心头,但老瞎子的生命也基本走到了尽头,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但也没有荒废掉整个生命的长度。所以,他用这个谎言去拯救他的徒弟,那个被爱情击垮的年轻人。文章中最深刻揭示主旨的话就是:“目的虽然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2)命若琴弦,生命能演奏出什么样的乐曲就在于我们给了自己什么样的追求,心里的那根弦只要能拉紧,这曲子就能奏响,所以,拉断弦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在老瞎子心中是渴望小瞎子永远也拉不够数目的,那样只会有遗憾,不会有失望甚至绝望。这样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悖论,完成即结束,完成目标就是亲手打破希望。
二、意义在于过程
人生必须有目的,希望于人来说就是导向。老瞎子已经把那张药方化成了一种宗教式的信仰,神圣不可侵犯。当小瞎子质疑时,她是严肃而且生气地指责:你懂什么。是啊,小瞎子当然不懂,他的生命才开始没多久,不知道难捱与想放弃的滋味,还没经历痛苦,不懂得蒙上自己的心。老瞎子懂得的就是找一个让自己无比相信的目标,一个不容许质疑的方向。鲁迅曾说过:“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这是老瞎子最后认同的观点,因为实在无力去承担生命最后的虚无,无法面对梦境打破后的吞噬感。生存与死亡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必须有一个出口,而史铁生精准地指出了在这两者之间的——过程。能承认生命目的的虚无是需要勇气的,而能看到生命的意义需要的是超凡的智慧。就如作者曾经给出的一个比喻:一场最终结果为零比零的球赛。你不能否认这场球赛的意义,虽然结果与开始时没有区别,但中间的九十分钟有太多的内容,配合,拼搏,精彩的进攻与防守,这场比赛可能比有得分的比赛更有看点。只有人才会去思考为什么而活,而不是仅仅行尸走肉地活着。老瞎子最终明白了也理顺了希望与失望的关系,虽然他已经没有可能再次拉紧心弦,但他也成功地接受了目的的虚设这个事实,也可以直面生存与死亡矛盾,所以他回来寻找他的徒弟,去挽救那个已经倒在雪地中的孩子,将这个美丽的谎言继续下去。相信、追逐、揭穿、接受、传承,这是个循环无止的过程,如小说的开头亦如小说的结尾。
这是对终极关怀的深思与追问,寻求人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你若永远走向它,你便随时都在它的光照之中。”(3)这就是天堂存在的意义,这就是药方存在的意义。承认无望并非否定生命的意义,过程正是唯一能证明价值的地方,再克服困难,辛苦跋涉时,生命的意义已经在路途上彰显。小说不乏厚重与悲凉,但更多的透露出顽强的生存意志,看到困境也不绝望,接受虚无而不放弃。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坦然地接受目的虚设,积极地追求已定目标,在抗争中去探索体验,用有限的生命去守护无限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命若琴弦》 史铁生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10年1月
[2]《病隙碎笔》 史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3]《寻找灵魂的归宿》胡山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2月
作者简介:吴澎宵(1990—),男,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2011级本科生,专业:对外汉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