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兵 袁 力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在本国岛屿或地区设立特殊旅游经济区,实行购物“免税或退税”的政策,支持这些岛屿或地区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成都设立免税购物区,实际上是把国内游客的消费能力更多地留在成都,扩大国外游客来华、来蓉旅游,增加旅游吸引力、扩大消费的现实需要。这也有利于成都市进一步发挥“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与“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优势,也是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国际上看,实施国人“离岛免税”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从较早的韩国济州岛、日本冲绳岛,到最近我国台湾地区的澎湖岛,已成为振兴当地旅游经济、扩大内需、发展国际自由城市的重要配套政策。
1.1.1 全球免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伴随国际游客的持续增长,全球免税市场持续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趋势(见图1、图2,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除外)。2010—2012年,全球免税销售额 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在全球经济危机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全球免税市场已经达460亿美元。根据波士顿咨询BCG估计,2012年全球免税销售额达到515亿美元,市场总量极为可观。
图1 全球免税市场伴随国际游客增长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图2 全球及中国免税业规模示意图
1.1.2 奢侈品消费需求的东移推动免税市场东迁:亚洲免税业崛起
受文化传统和消费习惯影响,亚洲尤其是东亚(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居民对奢侈品历来偏爱。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东亚居民迅速成长为全球奢侈品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根据贝恩《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的分析预测,按照消费者的国籍划分,亚洲居民消费的奢侈品占全球奢侈品的比重从1995年的39%增长到2012年的50%,其中中国居民的贡献尤其重要,其奢侈品消费占比已经从1995年的1%提升至2012年的25%。
1.2.1 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免税店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主要形式包括以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和以若干机场免税店为代表的主题型经营管理模式。部分特殊商品以免税的形式进行专营专销,如高端烟草、香水化妆品、高端酒类等。
1.2.2 具体表现形式
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于1984年正式成立,成为唯一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按照国家赋予的“四统一”管理政策(统一经营、统一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制定管理规定),对全国免税行业实施统一管理[1]。通过30年的发展,近200家门店遍布中国主要机场、口岸,为消费者带来124个国家和地区上千个顶级消费品牌,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
第一,机场免税店。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免税店优势产品有美妆品、香烟、民间工艺品。对于国际品牌兰蔻和雅诗兰黛、国产和进口的烟酒价格提供较大优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该机场免税店和首都机场免税店属于同一个集团经营,购物优势相近,但是香奈儿、兰蔻、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产品的优惠力度更大,接近亚洲最低价格水平。香港国际机场。汇集众多知名品牌,主要优势产品有包袋、太阳镜。此外,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厦门高崎机场也设有免税店。第二,特殊政策免税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于2011年4月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首次推行这一政策的地区。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以来,政策效应释放凸显,并成为吸引游客、带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离岛免税购物已成为国际旅游岛的新亮点、新名片。海南免税购物为海南带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带动消费和地方税收的作用显著。目前,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已跃居各行业之首。厦门提出的“四岛免税区”是指金门与厦门、平潭和东山四岛,在2010年“9·8”期间,金门提议将金门与厦门、平潭、东山等福建岛屿共同开发免税购物区。在2010年2月福建省旅游局公布的《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近期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明确提出在厦门、武夷山—泰宁、湄洲岛、平潭岛四地设立闽台免税购物点,在税收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对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2]。但由于免税购物涉及两岸各自的税赋和若干限制,厦门、金门、平潭、东山四岛实现免税购物,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浙江舟山则借助于国务院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争取旅游开放政策,将在朱家尖舟山群岛国际邮轮码头(对台直航客运站)、普陀山机场和小洋山国际航运中心等地设立免税商店,在朱家尖建立包括码头、仓库、交易区三合一的舟山保税旅游小商品交易区或对台商品交易区,尝试施行国际游客购物离岛退税政策[3]。
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都作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成都市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如果能够争取国家获准开展市内免税经营试点,实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和国内游客免税购物政策,必将成为成都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持续增长。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十一五”初的8.06%提高到“十一五”末的8.4%,旅游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一五”初的16.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7.0%[4]。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特别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
世界经济已步入休闲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特征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如消费需求从单一观光转向多元化休闲度假,购买方式从现场订购现金支付到网络预订、网络支付转变,出游方式从团队游转向自由行,服务市场范围在产业门类逐步融合的趋势下持续扩大。旅游业发展呈现的系列新特征对旅游产品类型、营销方式、销售模式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挑战促使旅游贸易经济急需加快转型。
2013年的成都,经历了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的辉煌,成为世界目光无法回避的地方。尤其从2013年9月1日起,成都口岸将面向45个国家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第四个、内陆第一个实行过境免签的城市[5]。宽松的签证政策,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带动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中转游客猛增。机场免税店的开设能极大地吸引境外旅客,促进成都消费增长,带动经济发展。
我国旅游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主要问题是旅游基本消费即吃、住、行、游远大于非基本消费如购物、娱乐、医疗等。非基本消费弹性大,增长空间大。国际旅游中,旅游购物比例高,我国旅游购物消费低,购物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排在一些旅游小国的后面,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免税店的开设可优化旅游消费结构。
3.1.1 奢侈品“消费外溢”现象严重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的消费总额占到了全球的27.5%。再过五年,中国将会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首位[6]。其中,60%为境外(包括港澳)消费,而吸引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购买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更优惠”[7]。而仅有40%为国内消费,奢侈品“消费外溢”现象严重,建设免税购物区将吸引众多高收入消费者,引导奢侈品消费回流,从而将日益强大的“中国奢侈品购买力”留在中国,培育本土高端消费品市场。继海南、厦门、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推出免税购物区后,成都作为西部核心发展城市,免税购物旅游能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
3.1.2 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示范效应
每年5月至8月是海南的传统旅游淡季,但从2011年开始,在离岛免税政策的带动下,海南旅游却淡季不淡。成都与海南在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上属于不同的经济区域,存有旅游业态差异化发展,具互补格局。海南设立免税购物区,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措施之一;而在成都设立免税购物区,则是成都为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作用的措施之一,也符合成都为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构建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3.1.3 成都自身环境政策
2007年,成都市被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免税店购物经济的设想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免税店目前只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且获准的省份只能开设1家,免税市场规模和旅游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较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极为重视推动发展国际旅游免税商品经营业,并将其视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3.2.1 改革创新优势
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多年全面、系统、深入的市场化改革实践,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工作深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成都已发展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引领城市。由此可见,成都市的改革创新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为免税店的设立奠定了良好的改革基础。
3.2.2 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成都区域内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且成都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成都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及亚洲首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成都旅游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到2015年,成都旅游产业将通过转型发展,实现接待入境游客150万人次,年均增长13.5%;国内游客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的目标[4]。参照海南经验,如果国内旅游人数因免税店经济发展而得以增长,初步预计增幅在10%左右(不含常规年度旅游人数增幅)[8],则成都每年可增加国内游客0.12~0.15亿人次。
3.2.3 成都市免税店发展初具一定规模、发展潜力大
随着成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涉外人员越来越多,从2010年以来,成都市众多商场一直在努力申请开设免税店,以吸引一批国际品牌,让涉外人员购物更方便。而早期成都开设的免税店仅为外交人员服务,规模小。如果免税店经营模式有所突破,来成都市的游客都可有权利进店购物,即便购物人数仅占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的10%,2012年就达1208.834万人次(2012年成都市国内旅游人次为12088.34万[9]),按每人消费2000元计算,销售额可达到240亿元。
3.2.4 辐射带动优势
成都是扼守中国向西向南的“贸易走廊”,是国家向西向南发展的支点,东邻重庆,南邻滇黔,西邻青藏,北邻甘陕。作为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直接汇集铁路7条,在建的成绵乐、成西、成贵等城际客运动车专线将促进成都融入全国高铁交通网络;高速公路路网密集,毗邻乐山、泸州、自贡港口,公水联运方便快捷。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贯穿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物流网络和设施先进、监管高效的口岸体系完善。2013年4月开通的“蓉欧快铁”是中国至欧洲最快的铁路货运班列,加强了成都同欧洲的现代服务业联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繁忙的民用枢纽机场,中国西南地区的航空枢纽和重要客货集散地,是中国航空第四城。在国家级航空枢纽主要的标准之一——航线网络方面,成都机场也处于领跑地位。截至2011年,成都机场共通航138个城市,其中国内城市92个,国际及地区城市46个;通航航线186条,其中国内航线138条,国际及地区航线48条[10]。在未来的航运方面,成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努力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完善的机场设施,不仅能创造巨大的航运效益,还能为发展免税购物,更好地吸引广大境内外人士旅游奠定基础。
目前,成都市免税店标准只有外交人员免税店,未有市内免税店,优惠政策不及海南等地优厚,对旅游经济带动力不强。如果能够引入免税店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品向高、精、深发展,必将促进成都旅游业快速发展,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成都市旅游政策优惠条件,除了允许开设外交人员免税店外,在口岸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及我出国人员外汇免税商店等方面进行经营试点。利用成都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优势,充分先行先试,优化、集成国内有关免税购物政策。
为了实现成都免税店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可借鉴中免集团模式,采取引进中免集团或成立类似公司的方式,积极开展管理咨询变革,实施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在此模式下,可实现成都免税店营销商品多元化、合作伙伴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
成都发展免税购物旅游经济可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海南免税购物优惠对象不仅仅是外国游客,还拓展至国内游客,出入岛外的岛内居民也可以享有一定的免税购物政策,同时海南在购物免税优惠幅度和商品种类等方面也有很大拓展。
试行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和国内游客免税购物的政策,需要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首先,加强交通道路设施建设与管理。退免税政策实施会推动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大客流及伴随满足旅游者的吃、住、行、娱、购的需要所形成的大物流。其次,加强出入境通道建设与管理,积极采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提高海关服务能力与监管水平。最后,提高退免税的经营服务水平,免税店的布局要方便旅游者购物;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规范销售行为;加强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向旅游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销售率。
购物免税是一项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管理复杂的经营活动,为了充分发挥购物免税政策对成都旅游业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市政府应该根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核准的文件,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指导与保证购物免税政策的实施,同时应建立协调相关部门合作、形成统一指挥与管理系统,还要有一整套完备的监管体系。如可以考虑借鉴香港“免税店购物,海关验货”的同时又要避免和预防一系列走私现象的发生。在实行退税制度时,要确保对骗税行为的有效监管,要确保规范免税商品交易市场,保证国家财政,防止税收的流失,维护公平交易秩序[11]。
从当前国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视角考虑,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成都日用品消费免税购物区,在成都目前免税购物的基础上,拓展规模和店面区域与数量。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包括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尽早形成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案。
5.1.1 免税税目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与旅游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减免消费税、增值税和关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6月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退(免)税税目包括:对进入免税店销售的国产商品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实行退(免)增值税、消费税;对进入免税店销售的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5.1.2 免税种类
国产日用消费品:主要包括国产的酒、烟、工艺品、丝绸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家居用品、家用电器以及土特产品等。国外进口商品:主要包括烟、酒、化妆品、个人护理和家用清洁产品、高档表、首饰及服装、电子产品及其他外贸产品等。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免税政策扩大到与旅游相关的生活消费品。
5.1.3 免税对象和免税范围
本国游客、外国游客和本市居民均可购买免税日用消费品,但免税范围有所差异。可以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购物离岛免税制度,如本国游客购买的免税商品无次数限制,但有金额和数量限制;外国游客离境购买的免税商品无次数、无金额、无数量限制;本市居民购买免税日用消费品无限量、限额、限次规定,但离岛时按国内游客实行限额购买[12]。
5.2.1 建立与日用消费品免税相适应的海关管理制度
建立日用消费品免税区海关管理体制。强化海关对免税品离岛的管理职责。除人员出入境、一般性的进出口货物通关管理、征(关)税、打击走私贩毒和保障知识产权等职责外,免税区的海关应根据情况增加具体管理职责。如对进口免税日用消费品的口岸管理和通关制度,对外籍游客和国内游客携带免税商品离岛的监管制度。
5.2.2 建立免税商品的交易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
以便利和高效为原则,建立免税商品的交易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建立店内付款提货制度。免税商品价格为扣除销售税、增值税和进口关税后的价格。扩大免税商品标价和结算的币种范围。将现行销售免税商品以外币标价和结算的制度,调整为可以人民币或外币标价和结算。扩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兑换业务范围,增加外币兑换窗口。扩大免税商品企业的外汇自主权。明确免税商品企业可按外汇管理规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其账户限额按企业实际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100%核定;允许免税商品企业销售免税商品所收取的外币现钞直接存入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此外,还应建立严格的免税商品质量监管制度,包括完善免税商品质量监督制度、建立质量公示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1]张璇.中国旅游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谈佳隆 .福建台湾拟筹建金门等四岛免税购物区[EB/OL].(2010-11-23)[2014-01-22].http://news.eastday.com/c/20101123/u1a5565691.html.
[3]舟山有意争取相关购物免税退税试点[EB/OL].(2011-04-24)[2014-01-22].http://news.cntv.cn/20110424/100254.shtml.
[4]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1.
[5]成都9月起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 面向45个国家开放[EB/OL].(2013-08-31)[2014-01-22].http://cd.qq.com/a/20130831/001534.htm.
[6]中国成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5年后或将占据首位[EB/OL].(2013-06-19)[2014-01-22]/http://www.sxdaily.com.cn/n/2013/0619/c363-5156495.html.
[7]黄金鑫,李萍.中国奢侈品消费外溢现象分析及打造中国本土品牌设想[J].金融经济,2013(2):15-17.
[8]李莉娥.关于满洲里发展免税店购物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之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1(6):15-16.
[9]2012年成都市接待游客逾1.2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1050.78亿元[EB/OL].(2013-01-14)[2014-01-22].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3/01/14/MgcfUyPy2Em19otwnHOe0.shtml.
[10]屈咏梅.明年成都有望直飞伦敦[N].华西都市报,2012-11-10(006).
[11]钱新梅,刘云亮.国际旅游岛下免税购物的法律探讨[J].行政与法,2011(2):72-75.
[12]孟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旅客购物离岛免税制度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