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琼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旅游者素质的提高,旅游者心理需求和活动目的已经呈现出强烈的文化色彩。“文化旅游”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旅游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并通过旅游业保护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形态之一,揭示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魅力和艺术风格[1]。在“文化兴旅”的大背景下,对音乐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实现旅游和音乐产业的双赢。浙江是旅游和文化大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旅游产业。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如松阳高腔、新昌调腔、温州鼓词、浦江乱弹等。这些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朴实无华,来源于百姓又反哺于百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价值,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虽然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音乐旅游资源的相关实践,如乐山的佛教音乐旅游开发、戏曲旅游开发等,但是关于音乐旅游、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还仅仅在起步阶段。尤其对民间音乐来说,它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性,要结合当地特色加以开发和利用,创新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带动,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浙江民间音乐,对保护和继承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对“美”的体验活动。任何旅游活动都是对美的发现、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享受的过程。因此,作为美的化身的“艺术”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旅游过程可以说是各种艺术与体验的高度融合[2]。音乐首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与旅游的审美互动完全一致。音乐的乐音序列和人类的情感序列具有同步效应。声如裂帛的清脆美、响遏行云的高亢美、莺语蝶舞的纤弱美、珠圆玉润的连腔美等美的音响形式,使主体感官舒坦,情绪畅快[3]。因此,音乐和旅游活动在审美层面是高度统一的。同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音乐具备了旅游资源的吸引特性,有着独特的记忆点、时空特性,它能跨越时空,能跨越种族的界限,使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人们联想起旅游活动的美好体验。如提起奥地利,就会想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那里有激昂的阿尔卑斯山歌和优雅的华尔兹舞曲;提起《彩云之南》《多彩贵州》就想起我国的云南和贵州等。各地纷纷推出的旅游歌曲,一方面使得旅游资源的特色更为突出,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旅游管理者对音乐与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文化旅游时代背景下,将音乐与旅游的结合,把同是审美体验的音乐欣赏者与旅游者合二为一,动态地、平衡地联贯在一起,二者在“美”这一共同利益点上找到了合作的基础,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并且形成了音乐旅游这一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4]。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音乐是旅游活动重要的组成元素,应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
所谓民间音乐是指由普通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愿望的音乐作品。这类作品往往与百姓生活的环境紧密相关。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作一方作品。作品具有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易性等特点。按照民间音乐的艺术特点可分为六大类:民歌、舞乐、说唱、戏曲、器乐、综合等[5]。
民歌是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由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浙江以汉族民歌最具代表性,主要有沿海地区的船工号(温岭、普陀等地)、浙西南山歌(金华、衢州等地)、江南小调(绍兴、嘉兴等地)等,其中也不乏有嘉善田歌、浙西南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舞乐是指伴随民间舞蹈而演奏的音乐,浙江的民间歌舞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采茶舞、奉化布龙、长兴百叶龙、余杭滚灯、临海黄沙狮子等;说唱是一种以口语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进行叙事的表演,又称曲艺。在浙江流行的主要是主曲板腔类的曲艺音乐,是以一对上下句的基本唱腔骨架进行各种变化来说唱,主要有温州鼓词、宁波四明文书、台州词调、临海词调、绍兴平湖调、温州道情、浙江宣卷、金华道情等。戏曲是一种包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兼具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武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通过演员唱、念、做、打等多种手段相互补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浙江的戏曲主要有昆曲、越剧、婺剧等;器乐指用中国各民族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浙江的器乐主要有平湖琵琶演奏、江南丝竹、嵊州吹打、舟山锣鼓等。
综上所述,浙江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每个地区都有极富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民间地方音乐,风貌独特,焕发着民间音乐的活力和光彩。综合起来说,民间音乐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取材于民,用之于民。民间音乐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都是由当地百姓写词谱曲,体现了原真性,如船工号就深刻反映了浙江省沿海地区捕鱼为生的生活状况。第二是地域特色明显,记忆性强。浙江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具有明显的方言性,保留了独特的语言魅力,避免了同质性。第三是多样性和区域的完整性。浙江各地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民间音乐,而且特色鲜明。各地市的民间音乐构成了绚烂的浙江特色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不同于传统的流行音乐、西方音乐。地域特性限制了它不易于大范围流传,而且很多民间音乐非常小众,传统的单一的节庆旅游如(音乐会、主题音乐节)、事件旅游等旅游开发模式可能未必能形成规模。笔者认为,浙江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符合当地的民俗特色,与当地的旅游规划结合起来,特别要与乡村旅游规划相协调,将其作为重点资源来打造。二要以特色为灵魂,以传承为主,适当进行创新,既保持民间音乐的神秘感又不失亲切感。三要以区域联合、产品联姻等开发模式,将音乐、舞蹈和其他民俗等要素结合起来,推出区域旅游系列产品,并将其打造成重点旅游线路。具体做法有:
一是要做好三个结合。首先要与农村旅游发展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依托特色文化村建设发展民间音乐旅游。农村是民间音乐的发源地,也是民间音乐广为流传之地。民间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地在旅游规划中一定要将其进行适当的设计和包装,做到规划先行,动中有静。根据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每一个特色文化村中建立“一台戏”。该戏要充分吸纳当地一种或附近地区的几种民间音乐,定期开展演出,做到静中有动。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下,游客能体验到最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从而增加目的地的吸引力。其次要与知名景区结合。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只有与高知名度的景点结合更能使两种资源在开发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在海内外具有高知名度和文化底蕴深厚的景区,更应该借助民间音乐进一步丰富其旅游内容,有效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如浙江绍兴的沈园模式,就很好地将园林景区和民间歌曲加以融合,使游客能充分感受到景区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最后要与科技结合,更快捷的传播民间音乐。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手指上的一场戏”,做到随时随地随性地收听民间音乐。或将民间音乐加以创新,融入现代编曲元素,做成手机背景音乐也未尝不可。
二是要做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传承和创新既相互矛盾,又相对统一。民间音乐只有传承才有其本真性和文化底蕴。同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样的旅游需求。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以美为主要艺术形态,其形式与本质和谐融合、完美统一,与旅游审美过程具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民间音乐创作、民间音乐表演和民间音乐的鉴赏共同构成了整个民间音乐动态画面。因此,一方面要在重要的民间音乐种类所属地区设立非遗保护区,将其纳入重点保护品种;另一方面,在不改变民俗民风的基础上,要在创作和表演上用高科技手段加以创新,以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是要建立地区民间音乐博物馆。根据浙江省十一个地市民间音乐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一个民间音乐博物馆。博物馆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物,也是音乐资源得以保存和继承的理想场所。博物馆中可以展示当地特色的民间乐器、民间曲谱、民间音乐表演视频以及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等。同时,在博物馆里可以设置一些与民间音乐有关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如民间音乐MTV、录音带和音乐卡片或音乐盒。开发制作诸如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作为旅游商品。在相对静止的博物馆中,游客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当地的民间音乐。当然,博物馆要尽可能地增加一些体验项目,从民间邀请草根人物来表演民间音乐,让游客与表演者进行互动,通过学习弹奏和歌唱,让其能亲身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
四是要区域联合、产品联姻的模式开展各种节庆或事件活动。要鼓励跨地区联合举办规模较大的旅游节。浙江民间音乐虽然各地相异,但也可以分门归类。如词调类的就有台州词调、临海词调、绍兴平湖调等;山歌类的有金华山歌、衢州山歌等。旅游节的活动应以音乐为主,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项目,再辅以其他诸如农事体验类、运动类项目等。要充分利用旅游节日与游客进行互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对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有诸多创新,古今中外种种乐器,多种曲目,各种题材,不同流派的音乐都可以应用到这一活动中[6]。可以旅游节庆为契机,以音乐艺术为舞台,促进民间音乐的传播,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之中享受民间音乐带来的欢乐。
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属于旅游学的研究范畴。音乐与旅游有着审美和体验上的共通性,音乐旅游可以说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之间有着审美的相通性,能较好地进行互动,而民间音乐更是传统音乐的基石,通过与旅游的结合将其推向非主流文化的前台,加快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开发现状并不如意,产品规模较小、层次较低,还没形成大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音乐旅游在开展的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和细分客源市场,差异合理组织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使音乐旅游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一员。
[1]唐嫚丽.音乐旅游开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10-12.
[2]陈浩,陆林.基于音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6):259.
[3]邹力宏.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耦合的审美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9):58-59.
[4]毕剑.戏曲旅游的开发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07:8-10.
[5]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61-165.
[6]钟声宏.焕发音乐的艺术风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系列·音乐篇[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