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雅
作者:胡俊雅,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404000)。
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功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趣定向,创设有效课堂情境;点拨引导,化抽象为具体;开启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会带动音乐学科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组织的进一步变革。在学科教学信息化的大趋势下,运用好信息技术大平台,深入挖掘相关资源,发挥好现代信息技术功效,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从而有效优化音乐课堂,是值得每一个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究的内容。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理念,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对优化音乐学科教学的认识。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动机的获取、学习情感的滋生源于外部环境的刺激,是开启智能学习的良好开端。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科特点,在音乐课开课前,运用多媒体手段循环播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联的音乐曲目和画面,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激起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学生很快进入了音乐的世界,不仅能为后面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作好铺垫,由此也很自然地完成了组织教学的环节。
如欣赏《快乐的啰嗦》时,让学生一边欣赏课件中充满民族特色和童趣的动画,一边聆听欢快活泼的歌声,并随情景进行丰富多彩的歌唱表演。这样,音画效果、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完美结合,便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了探究音乐的兴趣。再如,在课中的发声练习环节也可很好地结合多媒体的影音效果进行情景激趣。运用PowerPoint制作出晨曦大地清新迷人的画面效果,并配合虫鸣鸟唱的声效,学生便很快地融入到清晨美好时光的情景之中,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感受清晨的气息,完成呼吸训练。再让学生分组自由模仿早晨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风声、鸟叫、虫鸣……填入有准确音高的简短乐句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发声练习,由此也让学生更加明确了此环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在以往的尝试中,信息技术的每一次使用都能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运用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更加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融音、画、声、像于一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学习心理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通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的有效结合是音乐教学中先进的手段,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它通过音像或动画效果把音乐的艺术形象直接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鉴赏和运用能力,使音乐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如在执教音乐歌唱课《采山》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项音乐基础知识即四分休止符0和八分休止符0。笔者结合Flash软件制作出形象生动的“音符蘑菇”(分别将0和0制作成大小不同的两种音符蘑菇),让学生随着歌曲音乐,一起采摘大屏幕上出现的“音符蘑菇”,学生兴趣盎然,很快便掌握了0和0两种休止符停顿的时值,并能准确地运用于歌唱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化静为动,点拨引导,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的动态演示,辅导学生轻松地突破了0和0两种符号在理解和运用中的难点,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有效性。
再如,在指导学生掌握《山谷回声》一课中强(f)与弱(p)两个音乐要素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谷回声渐远渐弱、渐近渐强的音乐形象,再运用“魔音”软件对学生呼喊或清唱的一个片段进行强与弱的音效处理,使学生能直观有效地掌握强与弱的歌唱技巧,能准确运用于《山谷回声》的歌曲中,用声音与肢体准确地表现出音乐蕴含的意境。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恰当的点拨与引导,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表现音乐的积极欲望,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优化音乐课堂。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把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法见到、听到甚至想到的事情直观地展现在眼前,极大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巧妙地运用好信息技术,还能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进行音乐创新,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程中,会涉及简单的五线谱知识的学习,其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不易掌握,较为枯燥。此时能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很好地避免这一学困现象,还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生认识简单的五线谱知识后,笔者在展示台的电脑上安装了“作曲大师”这一音乐编辑软件并进行现场操作教学,看着枯燥的音符在电脑上“活”起来了,学生跃跃欲试,然后给他们一个基本情绪与主题让他们动手在微机室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学生调出五线谱把不同时值的音符放在设计的位置上,编辑完成以后一点播放键,创作出的音乐便叮叮咚咚地奏响了,大家兴趣盎然。当然创作出的作品也有优劣,此时便可稍加点拨,也可引导学生作词填曲,一举两得。
又如,在视唱教学环节中运用cakewalk音序软件,可以预先把要求学生掌握的视唱歌曲、音乐片断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上,在上课时便可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软件中喜欢的多种乐器的音色来播放,不仅可以节约备课时间,同时让视唱教学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变得有趣、轻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视野,为培养创新意识积累了素材。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强大的共享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立体教学情境,通过各种各样音乐软件、课件的演示、交互、自我探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并分享自我学习的心得体会,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较之传统音乐课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它将给音乐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势必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必然,对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为音乐课堂创设浓厚的学习气氛;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有效手段,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有效手段,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多媒体音画效果去想象,跟着信息技术网络去感受、去理解、去表现创造音乐,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不断掌握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不断地优化音乐课堂,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面的有利资源,打造高效卓越的音乐课堂。
[1]田陆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多维高效信息技术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2):20-21.
[2]谢定来.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