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崛起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2014-09-10 06:34曹希绅王丽艳
中国商论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术

曹希绅 王丽艳

中国地质大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和最早进入教育部“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大学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秉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风和“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建校六十多年来,在这片沃土上先后走出了29位院士,200多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8万余名科学家、工程师,校友温家宝曾出任共和国总理。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成立于1993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院,特别是在资源经济、管理、政策法规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现有专职教授、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9人,7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该学院聘请了中外籍客座教授15人,企业指导教师50余人;并且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还拥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统计学、新闻传播学等八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MPAcc)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人才评价开放实验室,并正在筹建“西南非洲研究中心”。进入本世纪以来,该人文经管学院承担3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的1400余篇学术论文(SCI、SSCI、EI及中文核心),出版的140余部专著、教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先后获得多项荣誉: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位教师先后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2个案例入选全国MBA教指委评选的“百篇优秀管理案例”,2本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2门课程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5次获得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北京市总工会“群众性教育创新工程”先进集体,2006年度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由学生主持的课外科技项目,多次获国家级大奖,2002年以来,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分别获全国奖项8项和5项,北京市奖项42项和22项。

搭建学科建设平台 产出高端学术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在谋划学科建设与构建学科平台方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历任院领导都把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龙头。前任院长雷涯邻教授(现任副校长)在任期间,积极抢抓机遇,先后成功申报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程硕士、MBA、MPA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其现任院长安海忠教授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注重学科发展规划,瞄准高端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注重学术梯队建设,大力引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博士、博士后,促进了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并成功申报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至此,学院已经形成了齐全的本硕博学科体系,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MBA、MPA、法律硕士、MPAcc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该人文经管学院积极创建实验研究平台,夯实学术研究基础。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支持下,该学院于2009年建立了校级“资源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于 2012年同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联合成功申报了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同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中心合作建立了“国土资源人才评价开放实验室”;于2013年开始筹建教育部“西南非洲研究中心”。该学院高水平研究平台的建设,对于凝炼资源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法规学科特色和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验室”项目为依托发表的学术论文显著增加。

该学院加大对科研政策的支持,鼓励高水平成果产出。高级别科研项目和SCI/SSCI等高水平论文是反映一所学院学术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了改变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长期以来显示出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欠缺的局面,现任院长安海忠教授认真调研,剖析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该学院举办申报了国家基金项目和撰写SCI/SSCI论文辅导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报告,或者院长亲自作报告,或者请成功申报国家基金项目和发表SCI/SSCI论文的教师介绍经验。其次,该学院举办以学术团队为主体的经常性沙龙。在其带领下,学院现已成立了三四个以学术团队为主体的学术沙龙,每周开展活动,探讨项目选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话题,或拿出申报失败的项目、失败的投稿论文进行集体诊断。再次,该学院提供激励与辅导。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申报高级别项目和发表高水平论文,同时作为院长经常直接对年轻教师提供辅导。该学院主要激励措施为:主要奖励竞争性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申报者和SCI/SSCI检索以及国内重要核心期刊论文的作者。比如成功申报1项国家基金项目可获得学院2万元奖励,成功申报1项省部级竞争性项目可获得1万元奖励;发表1篇国际SCI/SSCI论文可获得1万元奖励,发表1篇国内SCI/SSCI论文可获得5千元奖励;获得1项国家基金项目并发表1篇SCI/SSCI论文,或累积发表5篇SCI/SSCI论文,讲师可破格晋升副教授岗,副教授可破格晋升教授岗。最后是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通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思想,把握学术前沿,结识权威专家和建立经常性学术联系。近年来,通过以上激励措施的实施,使该学院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量大大增加。2006年以来,该学院获得国家级项目31项(其中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34项(其中教育部基金8项,北京市基金8项),SCI/SSCI论文34篇。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搭建各项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年来该学院先后构建了多个高端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学科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升。一是同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联合申报成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资源承载力评价实验室”,同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联合建立了“国土资源人才评价开放实验室”,筹建“西南非洲研究中心”。基于这些科研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已经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二是建立了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使学院教师能够在国内外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上展现自身研究成果,跟踪学术前沿,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合作。2002年以来,与白银市、白山市等多市市政府联合召开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2012年承办了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会议;2012年承办了“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国际会议暨国际区域科学学会第三次国际学术年会”;2012年、2013年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资源环境经济管理论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2014年与中科院联合主办国际能源经济学会亚太学术年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十分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该学院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个门类,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五个专业,另外设有交叉学科的 “地球科学与商务”专业国际班。中国地质大学及该学院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大类招生与选专业机制,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再有条件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在学生入学后两年内,还可以有条件地跨学科调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行双学位与专业辅修机制。该学院开设工商管理、会计、法学双学位与辅修专业,学生可以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通过选择双学位或辅修专业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从而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需求。该学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知识体系的宽度以及就业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也十分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并且实行了创新实验班培养机制。2013年该人文经管学院正式启动了“人文经管学院创新实验班”。为了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实现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培养机制,从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各专业选拔了30名有志于向研究型人才发展的学生进入创新实验班,专门配备优秀年轻教师和博士生作为导师或班主任,利用本科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素养、基本方法的训练,以及进行科研学术训练,使其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掌握科学研究范式和科学研究工具,经过梯级培养,从而为他们更好地进入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打好基础,使其成为未来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还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2013年该人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地球与科学商务”专业“2+2”国际班,其目的是培养国际化学科交叉型人才。国际班的课程涵盖地球科学与商务两大部分,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语言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入学头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在滑铁卢大学学习,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两校学历学位证书。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建立了高端引领、团队协作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该人文经管学院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无论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均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并且十分注重学术道德和学术素养的培养。该学院通过对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格式审查、内容审查以及导师指导等环节的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层层管控,并对学生的学术规范严格要求。该学院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专门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水平。近三年来,该学院学生发表英文高水平论文达到20余篇;其中高湘昀博士一人已发表SCI论文5篇,并多次获得校创新基金或优秀导师基金资助。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注重高端引领和国内外联合培养。该学院引导学生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并选择国际前沿课题进行研究;同时,全面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该学院先后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康莫斯学院、日本筑波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托尔莎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并邀请美国A&M大学等大学的十几位教授来院讲学或作学术报告,委派30余位研究生到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20余人。特别是同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回国后多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的资助,发表SCI/SSCI等高水平论文多篇,现已成为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科研学术的骨干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提倡强化导师引导和学术团队建设。该人文经管学院建立了多个以博、硕生导师牵头,以博士、硕士及少量本科学生组成的科研学术团队,每周举办学术沙龙,交流在研究选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不仅提升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也使学院的科研学术成果迅速增加。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还只是开始。根据学院规划,未来将会进一步推进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目标是建立一种符合人才成长成才规律,促进人人都能成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现代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拥有特色鲜明的MBA/MPA专业硕士教育,开创了以“资源商学”为特色的MBA教育。该学院MBA教育创立伊始十分重视特色凝练和品牌建设,现已成为以“资源商学”为特色的MBA知名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的四大MBA项目犹如四颗瑰丽的珠宝,熠熠生辉。一是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MBA项目。该项目以培养企业战略层领导者、人力资源经理、运营经理、财务经理、信息经理、投资经理为目标,学员可根据自身优势和自身定位选择其中的某个方向,通过学校配备的课程、师资、活动、企业家资源全力打造高质量管理人才。 二是珠宝商务MBA项目。该项目为全国首创,以培养珠宝公司高级经理和珠宝投资者为目标,培养内容以珠宝鉴赏与评级、珠宝收藏与投资、珠宝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为特色,现已成为该校MBA明星项目。三是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该项目以培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企业、矿产品经营贸易企业高级经理、投资人为目标。培养内容以矿业企业经营管理、境外矿产勘查开发运营管理、矿业投融资、国际贸易等课程为特色。四是国际商务MBA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同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MBA双学位项目,以培养面向新兴市场国家的高端商务人才为目标。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的四大MBA办学优势造就了该学院MBA项目的品牌知名度。一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注重精神品质培养。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的MBA,注重远大志向的教育,更注重“脚踏实地”良好品质的培养,毕业生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口碑。二是具有突出的行业特色和职业优势。采取“M+x”培养模式,“M”就是指MBA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x”是指行业特色或职业优势。所谓行业特色,包括珠宝、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等特色;所谓职业优势,包括在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优势。三是丰富、成熟的国际化培养通道。每年都会邀请美国、加拿大等国著名商学院教授来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为包括MBA在内的经管类研究生授课,开展双方学生面对面交流。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开展的MBA双学位项目,现已有十几位同学经选拔入选该项目,其中该学院多位同学已经获得MBA双学位。四是借助企业家俱乐部扩展“人脉平台”。同企业和媒体共同成立的企业家俱乐部“奇正管理俱乐部”,每周都要开展案例沙龙,每年都要举行四场以上大型论坛(年会等),参与过奇正管理沙龙和论坛的企业多达几千,嘉宾多达几万,为MBA培养奠定了卓越的“人脉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还开创了以“国土资源管理”为特色的MPA教育。该人文经管学院于2007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授权,迄今已经7年。在7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势学科相结合,坚持服务于国土资源系统,凝练MPA教育中的“国土资源管理”特色。基于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的优势,学校同国土资源部人事司签订了在国土资源系统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的长期协议。正是通过MPA教育的特色建设和与国土资源部的战略合作,该校的MPA教育已经越办越好。招生规模从最初的18人,逐渐发展到如今的75人,几乎每年都会获得国务院学位办的奖励性指标。目前中国地质大学的MPA教育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属于面上项目,可面向全国的政府机构或公共事业单位招生;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属于面上项目,该项目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所具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可面向全国的公共部门招生;三是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特色项目,主要面向全国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招生;四是土地资源管理,属于特色项目,主要面向全国土地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招生。从近年来已经毕业的MPA研究生情况反馈来看,毕业生认为在中国地质大学接受MPA教育主要有几个大的收获。一是获得系统和具有针对性的公共管理知识,能够将普适性的公共管理知识同国土资源管理实践密切结合,这是其他一般院校很难具备的优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长期研究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该校教授,又有直接来自国土资源部各司局的领导和权威专家,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是通过中国地质大学组织的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研讨会、专家座谈会、专家讲座,使大家比较深入地了解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改革的思路,从而可以促进本单位管理改革和个人本职工作的开展。三是架设了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系统人员之间沟通交流和友谊的平台,为大家未来在工作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术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管国考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工信部中小企业经管领军人才轻工创业创新班在京举办
向地球深部透视——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