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中国自主品牌10年时间”

2014-09-10 06:34胡荻王彦马晓蕾
中国商论 2014年22期
关键词:商贸竞争汽车

本刊记者 胡荻 王彦 马晓蕾

《中国商贸》:是否可以请您谈一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之间的同质化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

董扬:确实现在竞争太激烈。首先是分散的问题。按2013年来算,中国品牌乘用车是720万辆,中国品牌轿车是330万辆,但是分散。几乎每一家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都在搞。和外国品牌相比,我们分散程度比较厉害。除了单个企业本身竞争力不强以外,我觉得在中国品牌或者自主品牌方面,政府没有什么规划,然后每家都在干。这种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从而造成了中国品牌不强。

你比方说是300多万辆轿车,其实日本市场本身也就大概500多万辆,如果说我们300多万辆轿车不是分散到这20来个品牌、 100多个车型的话,那么应该说这个形势不会像现在这么“激烈”。

中国品牌基本上都集中在相同车型上面了,长城SUV做得比较好,现在大家都在做SUV,然后轿车集中在这个中低价位,所以我对这种形势比较担心。而且有些品牌的轿车、乘用车实际上现在利润很薄,甚至于是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经营,这对于竞争其实更加不利。

《中国商贸》:请问根据贵协会所掌握的数据,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商目前有多少家?他们的生产与销售的基本情况是否可以请您谈一谈?

董扬:现在几乎每一家都在生产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是比较分散,但不是大家所说的100多家的那个概念,按企业数是那么多。

我们在5月9日做了一次统计,排名前10家自主品牌产量大概占83%,所以真正有效生产的企业可能是20多家,品牌数车型数比较多,品牌数比较分散,现状就是这样。

《中国商贸》:我们注意到您多次呼吁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之间少一些竞争,多一些联合。这样的局面会在短期内出现吗?如果不能,对于中国本土汽车生产企业及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董扬:我希望能够尽快出现多联合、少竞争的情况,但是我现在看不出能够很快实现这种状况。

《中国商贸》:也就是说您完全无法预计它可能存在的一个时间表?

董扬:对。比如说我们一般来想,是不是我们中国品牌合并成几个品牌会好一些,但是真正要合并的话问题非常非常多,因为各个品牌的技术状况不一样,例如荣威是从龙飞技术开发来的,一新是红旗车自己干的,奔腾是马自达基础上开发的,广汽是在沃尔法欧米欧的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产品的来源差别比较大,那么联合各方面就会受影响。

另外,好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不那么简单,企业兼并重组以后,互相之间这种文化的磨合、资产、管理这些问题都很多,企业的合并不是简单地做算数,所以比较难。

而企业之间在技术方面合作的情况,我认为在中国又偏少,没有象国际上丰田和宝马,还有其他已经国际化的汽车生产企业那样在国际上有一些合作,中国现在厂厂之间的合作和国际上相比偏少,中国本土汽车生产企业不太习惯于去合作,所以,这也是我担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商贸》:在与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的外资汽车生产商的中国大陆市场的竞争中,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

董扬:中国的大概自主品牌总数是占一半,就是2200万产量里,中国品牌是1100万辆,但是在乘用车里面我们下降到38%。轿车原来是24%,有一段时间到30%,现在下降到22%多点,这个下降还是比较明显。

《中国商贸》: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武常岐教授在中汽协主办的“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的演讲中提到“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持续地稳定地下降。”请问:现实的情况是否确实如武教授所言?如果是的话,您是否可以具体谈下相关的情况?

董扬: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也非常担心这个事情。

《中国商贸》: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对中国的汽车工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董扬:我们现在按整个产业和整个产销来看,中国品牌下降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双赢,那么现在这个状况就很不妙。比如说从2000年开始,从乘用车的角度来看,一开始这一阶段中国品牌有中国品牌的固定市场,比如说小面这一档车子,再比如说一些低价位的轿车,例如夏利、吉利这样一些产品,后来奇瑞、长城。但是现在和以前状况大不一样,现在是全面的短兵相接。原来长城做低价SUV,但现在大家都做SUV,然后外国品牌SUV也往下走。轿车这部分呢,外国品牌原来是做10万、12万以上的,现在大概做到6万多吧,也做到这么低了。所以说它是一种全面白热化的竞争。

《中国商贸》:这就相当于外资和中国本土相互之间整个就处在一种混战状态?

董扬:原来是井水跟河水,基本上我们占一块、他们占一块,现在是一种全面对抗,而且在全面对抗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品牌实际上在这个市场当中毫无“霸”点。

《中国商贸》:在没有联合的情况下,我们自己还在和自己打?

董扬:对,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市场竞争就是打嘛。

《中国商贸》:我们注意到您在合资车企股比的问题上多次强调“合资股比50:50原则不能放弃”,致使您坚持“不能放开股比”的原因除了中国本土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考量?

董扬:这个50:50股比不能放开,理由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50:50股比放开的时候,外资的竞争力会更强。当然我要承认这个外资是指合资的,对我们中国人也有利益,就业和税收也在里面。

但是,我认为放开股比之后,第一,合资品牌或者外资品牌的竞争力会加强。第二,外资品牌和中国品牌竞争的方式会改变。实话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的有些品牌所有者实际上是低价倾销,外资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如果外资能够控股以后,或者说外资可以以独资企业的身份在中国经营以后,这种现象可能就会出现。外资品牌用低价倾销,比如控制供应链,甚至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就会增加。所以,从综合角度来讲,我不同意股比的放开。而且,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用合资企业挣的钱来补贴自己的自主品牌,这种补贴对于中国品牌的成长主要还是好处吧,因为在中国品牌很弱小的时候,需要用大量的资金来扶植自己品牌的成长,包括一汽、上汽、东风、广汽这些自主品牌的成长都是通过从合资企业赚的钱来做的。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个不利的方面,如果处理得不好,它是一种非市场的竞争,就是我会赔钱卖。我们站在中国品牌立场来说能够挣了钱来补贴培养自主品牌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市场影响。它会是一种非市场因素,可能会出现非正常市场竞争的现象。

《中国商贸》:根据贵协会和您个人的研究与观察,您认为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商能够真正与国际品牌汽车生产商同台竞争还需要多长时间?

董扬:我认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10年左右的时间应该就可以见分晓了。但是,中国品牌可能半数以上就不能再干了,留下一些少数品牌,数量比例也就比较大了,然后可以和外国品牌竞争,我希望是这样,但是我也没有把握。

《中国商贸》: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您预测大概10年之后,中国的自主品牌可以和外资竞争,那么到那个时候股比是不是就可以放开了?

董扬:我认为到10年之后恐怕股比得放开,

我希望留10年。我曾和一个商学院的教授一起在新浪做节目,他是极力主张放开的,但后来发现我们俩其实意见是一致的,只是他讲话的侧重点和我讲话的侧重点不一样,他认为应该放开,但是现在马上放开可能问题会比较大,那我们俩基本统一意见,就是大方向是要放开的,但是马上放开的话问题比较大。那天我跟主持人还专门说:“你不能写成董扬也同意放开,你可以写成某教授也认为暂时不能放开。”

《中国商贸》: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您希望这个放开是在10年左右之后?

董扬:我希望保留10年左右的时间。

给自主品牌一些时间,但绝不是说简单的只留10年时间,其他都不做,我认为国家要有战略,全行业要加强开发,中国品牌之间对于规划和竞争也要有所约束,完全这种无序的竞争,非正常的竞争也够呛。

再一个就是全社会对中国品牌要有一个平常心。现在买电视无所谓了,说有“演”的就行,看着挺好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外国品牌。

汽车其实也就是个工具,能不能让大家用平常心来看待呢?

其实这些问题很多。

《中国商贸》:就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的情况是否可以也请您谈一谈?

董扬:现在商用车方面,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品牌里面,乘用车方面民营企业的竞争状况我认为更好一些,因为民营企业它是一种真正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都可以赚钱。你比如说长城,盈利状况很好,吉利也应该是在盈利状况。国有企业实际上在搞自主品牌的“游戏”,企业并不是在盈利情况下做的。

《中国商贸》:有一种说法: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所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存在严重的抄袭,比如外形。您对此有何评论?

董扬:其实存在你所说的这种状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自主品牌的开发都是以正向开发为主的。比如说10年前的状况,有些自主品牌故意设计得和外国品牌一样,在你买车的同时,这个4S店给你提供一个换logo的服务,这种状况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你去看自主品牌,例如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都在展出自己开发的变速箱,自己开发的发动机,这些应该说自主品牌开发的能力都在增强。

《中国商贸》:在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是否已具备与外资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或者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同步?

董扬:现在还没有。核心技术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有10年的差距,例如电子控制这块,现在还没有外国企业那么强,我们很多还在采用外国的电子控制系统。再一个就是未来的新技术,实话说,未来技术外国公司提前20年、30年就开始研究了,我们根本没有这个积累,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的产品推出比人家差5年左右,甚至于5年多的时间。例如大众的缸内直喷是在2000年,然后到2005年就普及了,但我们现在才开始普及。还有就是未来的一些新技术,可能人家已经研究成熟了,我们还没有搞定。例如在汽车里面使用48伏的电源系统,一部分混合动力这些系统,实际上德国像奔驰、大众这些公司已经都准备好了,技术上完全准备好了,而中国汽车基本上都没有准备好,差距还是明显的。

《中国商贸》:那么,中国的技术相对来说落后于世界多少年呢?

董扬:中国的汽车产业,我们把它分成几部分。生产和国际上基本同步,有一半的新工厂都盖在中国,中国工厂自动化程度方面生产和国际同步,开发差10年,开发出的产品水平差到5年以上吧,技术积累可能差的就更多,就是笼统的讲开发也差10年,那么市场销售、售后服务、配件功能这些可能差的就更多一点,要差15年,总体来说情况是这样的。

《中国商贸》:中国汽车行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是否可以请您谈谈。

董扬: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有些产能过剩,有些产能不过剩吧。

关于产能过剩,我觉得中国的产能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中国政府经济管理体系或者税收体系政策,除了地方政府特别追求GDP以外,现在我们政府对工业的税收主要在生产段,工业税收的主要方式是增值税,增值税体系是从生产企业来征收,而在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是用消费税的方式来收,消费税是完全从市场来收。这两种方式造成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消费税作为工业税收的话,就是谁卖了东西,在哪儿市场繁荣,政府税收就高;如果是增值税为主的方式呢,就是在哪儿工厂盖的好税收就高。所以现在地方政府疯狂地在招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个根本的制度要是不改的话,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产能过剩,对于产品和产业的升级都是非常非常不利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仅仅把它归罪于地方官员为了GDP的好看是不全面的,中央政府以后不考核GDP了行不行?我认为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考核是一方面,再一方面呢,真金白银都是通过建工厂得来的,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

《中国商贸》:汽车自主创新这块您预计它大概需要多少年,然后能够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董扬:汽车这一块,我希望10年以后。

《中国商贸》:在今年的“中国汽车论坛”上,武常岐教授在演讲中谈到“希望在2040年,我们可以再写一本书《中国轮子全世界的道路》。”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业的现状而言,您认为2040年实现“中国轮子全世界的道路”是否可能?

董扬:2040年以后“中国轮子世界道路”,武常岐认为到时候是有可能的,我也认为可能性还是有的,我希望能够这样。

猜你喜欢
商贸竞争汽车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画像即墨商贸
汽车的“出卖”
感谢竞争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