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对话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10 21:52李民
关键词:苏格拉底观点高中英语

李民

苏格拉底对话法是一种特别适合培养学生推理和探究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乃是一个学与教的互动过程。[1]3学生通过与教师或者同学的对话获取有关自己内心体验的知识,并形成洞察问题真相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对话的进程,但并不因此而妨碍学生本人的自主探索。它激发学生智力的灵敏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并坦率表达,最终与他人分享所达成的共识。苏格拉底对话法可以作为组织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苏格拉底对话法的基本意图及可行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2]而苏格拉底对话法则有助于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应用的重要场所。通过教师连续提问、师生平等对话,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析和判断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强学生理智、思维的开发与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理性反思和辩论技巧等方面得到整体提高,[1]77还能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会话能力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苏格拉底对话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是苏格拉底对话法是否适宜运用的前提条件。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苏格拉底对话法,其主体是高中学生。高中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在主体意识、独立人格方面也日趋成熟。显然,这使他们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在对话中进行独立思考,于思考中渐渐实现对知识和自我的完全认识和把握方面,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可以说,只要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苏格拉底对话法的精神和技巧,那么,将其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完全可行。

二、苏格拉底对话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苏格拉底对话法的独到之处,就是在教学时,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各种道理或传授各种知识,而是与学生谈话或向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做出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有意将学生的话题进一步引向错误的方向,使他自己明白答案的荒谬,然后再进行多方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正确的结论。[1]18正因如此,教师能否巧妙地设问,将问题提得适时、提得准确、提得层层递进是苏格拉底对话法运用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师在运用苏格拉底对话法时设问引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话题设计要合理准确

在每次课堂对话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准确地设计相应的讨论话题。[3]这些话题在设计时应关注三点:一是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段提出讨论话题,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将学生引入思维训练;二是要让话题设计得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能激发或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三是所设计的话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彰显出来,在话题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例如,在NSEFC Book 1 Unit 1 Friendship阅读课教学中,第一环节教师可根据标题就Friendship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 What is friendship?2. What good qualities do friends have?通过讨论了解“友谊”的含义和“朋友”应该具备的品质。第二环节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话题:1. Why do people make friends? 2. How do people make friends? 3. How do people deal with relations with friends?启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进一步思考并讨论。第三个环节教师可给出一个争论性的话题,也是学生最敏感的话题:Do you think school boys and girls can be real friends?围绕这一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参与热情高涨,争论得非常热烈。为了把学生的辩论引向深入,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分成两派,一是支持派,一是反对派,要求两派把双方不同的观点陈述清楚,并讲明理由,让学生在“思”的过程中,产生独立的判断力。处在这样的辩论中,每个学生都必须思考他或她如何与其他人和谐相处这一问题,并须将这一反思的结果用言语明确地表达出来。最终,逐步地引导学生自己从中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个话题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兴趣或热情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并讨论,即使他们的观点比较幼稚,也应让其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充分展现自我。

(二)话题内容要有事实依据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智慧是在疑难中长大的,真理是在不断地检验中成熟的。一个人的观点通过与他人观点的对照而得到检验,生活的更普遍的认识则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产生,最终的检验是证明这些观点对解决当前问题有何作用,它们与最初的事例是否相符。这“最初的事例”就是事实依据。在对话辩论中,不管学生的思维如何海阔天空甚至怪诞荒谬,只要存在事实依据,最终能从混沌走向清醒,从谬误走向正确就行。

例如,NSEFC 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的中心话题是健康生活。而该单元的课文是关于爷爷通过写信的方式用亲身经历劝告孙子戒烟。爷爷年轻时也吸烟,导致伤害了身体,这是真实的事例。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话题:Are there any smokers in your family?通过这个提问,寻找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接着可以继续下面的话题:Why is smoking harmful?围绕这个话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汇集整理。经过前面的问答与讨论,接下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去思考如何戒烟的问题了。通过爷爷现身说法,学生初步认识了吸烟的危害,再通过讨论论证,最后又经过各自的思考,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对于戒烟的具体建议。尽管建议五花八门、稀奇古怪,也许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这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表达思想的成果,也是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训练会话基本技能的成果。这是一种教学收获,也正是教师安排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要使对话双方互相理解

苏格拉底对话法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设计的话题要便于学生理解、思考、讨论并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对话效果。同时,在对话过程中要求教师及时洞察对话的双方是否互相理解。一是个体的表达是否清晰,有没有被他人理解;二是听取的人有没有理解表达者的观点。[1]103因为只有互相理解了,观点相同的才能很快达成一致,观点相对或相反的才能产生思想的深层碰撞,激发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理解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对话中通过使用语言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例如,NSEFC Book 4 Unit 4 Body language的中心话题是“身势语”。通过该单元的教学,学生能认识到,人类除了文字语言以外还有身体语言,它们同样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帮助人们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学生还能懂得了解身势语的不同文化含义并正确地加以运用,这会在交际场合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有关“身势语”的话题时,要注意做到使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后,能够提取并整合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如话题:What has the author learned from these cases?为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不该有的交流困难,教师可设计如下话题: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we should do to avoid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Can you add some more?围绕这个话题,组织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和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从课文里找寻证据的思维模式。在学生通过讨论整合出不同背景下人们不同的问候方式后,教师又设计了这样的话题:Which impresses you most among these ways of greeting? Why?在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正互相理解。学生李华发言:“我对中东国家人们互相问候的方式很感兴趣,男人们显得亲密无间,男女之间却敬而远之。”听了李华的发言,教师可以问:“你怎样理解李华的话,韩梅?”韩梅:“因为伊斯兰国家有严格的教规,穆斯林教徒们必须严格执行,女人除了眼睛可以露在外面,其他部位全部要包裹起来,这也就告诉你伊斯兰国家的女人是不能触碰的。”此时教师可以再问李华:“韩梅的观点你理解了吗?”通过这样几问几答,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帮助。如果教师对某个观点不理解,也可以说:“我不理解,谁能帮我解释王平的意见?”总之,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运用对话的形式,对各人具体体验的探究达成互相理解,在理解中形成共识,这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清晰度,促进学生理智、思维和才能的开发与训练。

(四)要使对话双方努力达成共识

在课堂对话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的观点不一定能被其他人认同,教师不宜忙于干预。学生在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在修正别人的观点,正确的认识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中沉淀出来的。在对话中,学生们惯以辩论的形式来实施互相帮助,互相帮助的最终成果就是辩论后所达成的思想共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新的观点出现时,可能又会引起新的怀疑,学生又要进行新的论证。[1]104-105这种被认同的观点被称为“暂时被证实的”,学生通过努力达成的共识也是暂时性的。这就要鼓励学生在对话中要持续拥有批判性思维,不断地在质疑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对话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

例如,NSEFC 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读前有六幅画,分别是William Tyndale, Norman Bethune, Sun Yat-sen, Mohandas Gandhi, Neil Armstrong。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讨论:Are these famous people also great people?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Mohandas Gandhi是一位伟大人物,他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赶走了英国殖民者;也有学生认为Mohandas Gandhi是一位胆小鬼,他以牺牲民众的利益来换取国家的独立;还有学生认为Mohandas Gandhi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是错误的,为了独立,浪费了国家太多的时间。显然,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但他们却在努力地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这是自主意识在对话中的体现。对此,教师要在充分予以肯定的同时,努力通过对话论证的方式,明确地告知学生:一个国家的独立,意味着本国人民能够当家做主,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任何伟大事业的进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Mohandas Gandhi在领导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事业中存在着瑕疵,但他毕竟领导印度人民赢得了独立自由,所以他在印度人民心目中永远是一位伟人。通过这样的引导,就能使不同观点的学生,在自我的反思中最终趋于同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说,这是用批判性思考去验证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以达成共识的对话实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耐受性极具意义。

三、苏格拉底对话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苏格拉底对话法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尝试,除了在教学上取得一定成效外,还使笔者从中获取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教师应当具备独立的个性,善于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能艺术地运用设问、解答、讨论、讲评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启示二,要化解教师的权威,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发问创造条件,促进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互动的活动,以此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习得。

启示三,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精神,使他们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尝试着将听、说、读、写、练融入对话辩论这一过程中,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勒内·萨兰,芭芭拉·奈塞尔.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

[3] 吕晓雅,肖克义.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12):38-41.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观点高中英语
苏格拉底的信仰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苏格拉底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观点
业内观点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