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区的现代化新探索

2014-09-10 09:12王哲发自河南驻马店
中国报道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友驻马店职业化

本刊记者 王哲 发自河南驻马店

对驻马店这样的传统农区而言,实现农业现代化眼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集”——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

最近,一部名叫《乡村里的中国》的纪录片声名鹊起,接连斩获诸多业内大奖,这部纪录片是拍出《俺爹俺娘》的著名摄影师焦波带领一个团队,在他山东淄博老家的一个村庄住了373天拍摄而成的。在纪录片中,曾经上过鲁迅文学院培训班、但农活总是干不过别人的“文艺”村民杜深忠说的一句牢骚话:“这个说对土地有感情,那个说对土地有感情,我对土地一点感情也没有,就是没有办法,无奈。这个土地不养人。”让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受到了极大震撼。

不久前,当本刊记者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进行专访时又谈到这一话题,他陷入了深思并感触良多。“怎么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去热爱祖祖辈辈生长的这片土地,必须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我认为,对驻马店这样的传统农区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集’——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

县域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板块

出身农家的余学友上学时在农专学农业、参加工作后当过农技站技术员,之后在多个农业大市的不同岗位上工作过。来到驻马店之前,他还当过河南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在农业大市商丘任过市长,余学友对土地、对农民、对农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也对农业现代化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农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问题,现代农业更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精髓。”余学友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驻马店是河南的农业大市,在如何解决现代化方面,无论是站在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还是从传统农区自己的实践来看,发展的根本基础还是在农村。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是密不可分的。”余学友告诉记者,他来驻马店的前两个月里,专门抽出时间蹲点在县区、乡镇集中调研县域经济的发展。“因为驻马店八县一区,和很多传统农区一样,中心城区小,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靠中心城区拉动经济发展拉动力不够,也就是俗话说的‘小马拉大车’,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的突破应同时进行,而县域经济更为重要,在一个地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产业集聚是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说到产业集聚,余学友认为对于驻马店来说,没有产业的集聚,就没有产业集群的发展,就很难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一个地方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我们要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把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作为带动发展的龙头和牛鼻子,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要切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拉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等“三产”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为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

另外,余学友认为,农业集群化问题是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环节。产业化集群拉动了产业链条,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只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地、农业组织、专业合作社和个人,形成一个集群式的发展,才能形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产”的发展必然带动农村“三产”的发展。

人口集中的最佳选择是县城

人口的集中,是支撑现代工业和“三产”发展的关键。

余学友认为,劳动力聚集状况是未来城市竞争需要的动力所在,所以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市人口集中是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城市县城乡镇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总量激活,是驻马店未来城镇化的方向。

“我们不倾向于农业人口大量向乡镇集中,因为乡镇的各种功能不完善,没有产业依托,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不希望农业人口都到大城市去打工,使得劳动力流失导致各种社会问题。我们鼓励他们向县城集中。”余学友指出,驻马店这样的传统农区城镇化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县城,完善县城的各种配套设施,让农民离土不离县,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把创造的财富留在本地,体面的就业、城市化的生活、子女上学,父母养老问题都可以在县城解决。“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不愿意回农村建房,大城市又留不下,县城是他们实现城市化门槛最低的地方,农民的人脉、文脉、血脉、根脉都在这里,这是广大农民实现城镇化最佳的选择。”

土地集约是农业现代化未来的方向

“有句笑话说,现在在农村种地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样是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的,没有土地的适度集约就没有主体的职业化,就会出现类似于像《乡村里的中国》里那位农民抱怨‘土地不养人’的情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家庭农场’概念,实际就是希望农民主体职业化。”余学友讲到,在生产力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没有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没有劳动力职业化的确立,很难解决现代化的生产力组织问题。农民的生存和农业的职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农民的收入来看,特别是农业的收入来看,如果不解决职业化的问题,农业和农业生产就会被当做农民收入的一个副业,农民也不会把它当做一个收入的主业来对待,进而不可能有太大的投入,也不可能推动它的社会化大生产。

余学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驻马店市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一亩多一点,农民两季粮食的市场销售收入大约在2200 元。除去劳动成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各项开支之后,农民的实际收入大约在1200元,只占农民个人收入的13%—14%。这样的收入,农民不会把它当做主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和关系到大生产的其他投资也就很难持续。而如果在土地有效流转的情况下,一个职业农民能够种到300 亩到500 亩土地,就能实现职业化的种植,按一亩地净赚三四百元计算,一年就能够收入12 万元以上,满足一家人小康甚至富裕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如今农民种粮的生产效率并不低,关键是规模太低。所以主体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土地向经营大户、农场主、小型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实现农民承包权和农民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让愿意种地的农民更多地种地,种更多的地,让那些有意出外务工的人员集中精力去务工。为了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我们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进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逐步地使农民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让少数农民种更多的地,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余学友对记者说。

余学友还特别强调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代农业的面源污染和一些点片的重点污染很严重,我们要加大休垦、复垦力度,做好深翻、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轮茬等工作,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让脚下这片土地真正成为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驻马店

“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尚书·禹贡》)中,是中国传统哲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中心的概念在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审美观里占据了十分独特的地位。从中原到中国,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赋予了中国人中正、中立、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从撰写《尚书》的西周时代开始,今天河南驻马店一带被认定为天下的中心。这种“天中”的观念赋予了驻马店人民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也是当地各种民俗文化最重要的精神来源之一。

驻马店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重阳节和中国“四大传奇”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盘古开天辟地”美丽神话传说的发祥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文化积淀十分厚重。作为千年古郡,数千年的农业历史赋予驻马店浓厚的耕读传统,中原文化的特质在这里表露无遗。这里是秦朝名相李斯的出生之地,也是唐代书圣颜真卿的捐躯之所,近代更培养出杨靖宇将军这样名垂千古的抗日名将。

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驻马店如今是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年来,驻马店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进了泰国正大,台湾徐福记、顶志、康师傅、维维集团、雨润集团、众品食业、恒都食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驻马店第一支柱产业。今天,驻马店人民正在这片“中土大郡”的土地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来。

猜你喜欢
学友驻马店职业化
科学故事 学友动漫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驻马店的启示
驻马店的呼唤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張学友『我醒着做梦』
天地图·驻马店公众版电子地图配图方案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