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银行业不良贷款

2014-09-10 09:12张羽
中国报道 2014年7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贷款银行业

张羽

张羽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银行业的业绩可能将继续分化。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的态势已然终止,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已连续七个季度呈“双升”态势。

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银行业信贷风险暴露压力继续加大。可以说,2014年是近几年来银行信贷开局最为谨慎的一年。

暴露的信贷风险

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增长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出口方面,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制造业回流将部分替代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同时,我国传统行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未来巩固和扩大出口的难度较大。

投资方面,国内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将继续抑制制造业投资增长。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双向挤压,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已经连续两年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4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也是信贷风险管控的重点领域。光伏、钢铁、船舶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是不良贷款风险较大的集中领域。

此外,政府融资平台和民营企业也是不良贷款新增或潜在风险较大的集中领域。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主要体现在高负债率。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地方政府依赖财政还款的债务规模从2010年的3.87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0.58万亿元,增幅达57.64%,年均增长22.22%,未来三年地方政府债务仍处于还款高峰期。

而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外部环境、经济周期依赖性强,经济下行期,特别是主营业务受到冲击时,风险暴露迅速。此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道德风险较高、易受负面舆情影响,也是其信贷风险较高的因素。

风险管理面临考验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中央政府保持定力,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李克强总理指出。

5月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监管方面,中央相继出台了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监管、限制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信贷、规范“影子银行”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截至4月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相比之下,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去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近日表示,下一阶段将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经济处于转型期,要在稳定总量的同时优化结构,可以看到从去年以来,在产能过剩行业、地方融资平台两方面的贷款大幅下降”。

宏观政策及监管法规在支持结构调整方面贡献明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速了相关领域的风险暴露,银行业在降低对政府融资平台过剩产能等行业信贷支持力度的情况下,这些行业不良贷款新增金额明显增大。

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冷、金融热”的局面将给信贷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对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要加强贷前风险管控,严把入口关。评审测算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及企业实力等因素,特别是要整体判断借款人融资结构、负债期限配置,其整体流动性水平与银行贷款授信额度相匹配。

建立完善行业风险预警体系。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加强对潜在风险的排查,通过早发现、早预警、早采取措施防范和抑制风险;防止企业周期性风险与行业风险叠加;加强客户流动性监控,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加强信贷资产全过程管理。组织行业、风险、收益分析和贷后风险评估,动态调整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重点研究。贷后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内部制度要求加强业务控制,动态监控企业经营状况、资产质量、抵质押品价值和第二还款来源,做好现金流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此外,“影子银行”带来的表外风险对表内资产的传导也应严密关注。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融资多为中短期,在未来两年内将大量到期,其在流动性充裕期带来的高杠杆、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等问题,势必加剧流动性风险,放大表内贷款风险。

信贷风险形势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看,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不可能持续“双降”,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下滑既符合经济发展周期规律,也与经济下行形势相吻合。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现阶段甚至更长时期,适当提高银行业风险容忍度。当然,银行自身仍需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加大不良资产化解与处置力度,避免资产质量出现过大波动。

此外,对于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规范行业发展等宏观政策而带来的部分领域风险增加,应该有客观的认识。从短期看,可能会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压力;但从长期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消除潜在风险隐患,对保持存量贷款资产质量稳定有积极促进作用。

梳理过去几个月来的举措不难发现,中央相继在流动性、基础设施、房地产、就业和小微企业等方面出台若干措施,确实打出了调控政策的组合拳:从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到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以覆盖更多与小微贷款相关的金融机构,从鼓励核电、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到加速推进100多项重大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从支持棚户区改造到加快铁路建设等。

被市场人士称为“微刺激”的最新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央巧妙的调控思路。截至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开始在某些数据上有所显现。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回升。主要贸易伙伴欧美两大经济体的温和复苏带动了出口数据的好转,而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也有利于我国出口加快。

“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所谓‘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较强针对性,直击中国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目的在于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这有利于提升增长质量。”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罗斯在点评“微刺激”的政策效果时称。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不良贷款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不良率农行最高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