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时代的发展中也不断的前进。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长期的受到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语文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不断的被忽视,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弊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从阅读教学中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挖掘,对人文精神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的探讨,希望能够移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精神 结合和渗透
高中语文教育的课堂上,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对学生们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严重的忽视。我国教育工作者曾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人不尽人意,其重要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种形势下,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应该被提高显著地位。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的语文教育的之中,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教育在语文教育重在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指导、丰富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等作用。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轻视阅读教学和轻视阅读现象依然存在。在下文笔者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1.重视考试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
在进行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完全的为考试服务,语文教师重视考题的研究,用的固定的模板对考题进行解答。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为应试教育而服务,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造成了忽视。考试、题型和答案的标准化,形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标准化,极大的限制了教育活动的发展。在进行课文的分析时,老师严格的参照考纲。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复习上也严格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一点感悟,这样就会造成“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
2.重视客观的知识,忽视主观感受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字词、分析课文、归纳课文、概括段意和总结中心思想成为从学习的重要任务,将一篇课文拆的支离破碎。文章缩包含的教育意义和感悟老师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关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完成了老师传授知识的任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照教参进行教学,没有掺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不符合时代的主流。
二、高中语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1.启迪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
高中的语文阅读教育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们学会对生命进行思考。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离骚》中的屈原空怀救世报国之心,却要因为小人的谗言,被昏庸的君主进行的流放,最后屈原自杀。表达出的是一种追求崇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而不悔的高尚节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人物形象和人物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人物的高尚品格,从内心的深处对学生们进行启迪。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也是一首对母爱的赞歌。在阅读的过程中,启迪学生们感受生命的可贵和母爱虽平凡但巨大的力量。让学生们感受母爱的巨大的力量,这样其才会学会去爱他人,爱社会,才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2.让学生在人文渲染中感受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教育和艺术中。人文精神主要通过主体的生活价值选择和生活实践来体现,以意识的角度去探寻和追求人类生活的真善美;人文精神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探寻和建构合乎人生、人格的生活价值,它是追求人生权利、正义、情趣、和谐及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生活方式的一种精神,是追求人本、人道、人格与弘扬人性的一种精神,是关怀他人乃至人类未来的精神,是高扬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在进行语文教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许多质量高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在文章的内容上体现也是丰厚的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对学生的情趣、人格、情操、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学会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分辨是与非、高尚与卑劣。
2.1让学生们在自由对话中培养人文精神
实现学生在自由对话中进行成长,就要使学生、教师和课本位于一种同等地位。对话教学是对学生们的一种尊重,其意味着对学生的生命进行唤醒和欣赏。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
结语: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应该重视起人文精神的培养,将语文的阅读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是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充满人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慷,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语文,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昂首阔步,为他们的人生打上最亮丽的充满人文精神的底色。
参考文献:
[1] 郑明霞. 构建充满“阅读期待”的语文课堂[J]. 新课程导学. 2012
[2] 成授昌. 阅读期待:阅读文本的认知前提[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 张民锋. 期待视野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
[4] 屠军芳. 语文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培养[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2
[5] 张民锋,高居红. 论学生阅读影响因素及教师应对策略[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
[6] 姜荣娟. “期待视野”、“第二文本”与学生中心论[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7] 冯声扬.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珠江教育论坛. 2010
作者简介:
乐而庆,男(汉族),江西贵溪市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endprint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