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敏
【摘要】语法教学,尤其是被动语态的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及难点,本文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为例,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教授,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初中英语 被动语态 图表
语态是英语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英语中大多数含有施动意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说来,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汉语往往用“被”、“受”、“给”等词来表示被动意义。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只改变be的形式,过去分词部分不变。疑问式和否定式的变化也如此。
被动语态的学习一直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更是英语时态语态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之一是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离开了一直所熟悉的主动语态的情境,另一原因则是学生的思维需要发生一定的转换和发散才能完成重要的理解工作。笔者认为,除了讲解常规的概念和分析其基本结构外,还要对其各种时态的结构形式进行归纳对比。若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图表加入其中,那么被动语态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便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要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学生能把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更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通过图表的教授能使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结构清楚明了。
为研究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与运用传统的方法教授被动语态的效果差异,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初三班级中,把他们分成A、B两个班,A班为实验班,B为对照班。采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个班复习完时态后,同时对AB班进行了测试,并用科学软件统计包SPS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
班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
标准误
分值 A 54 68.9630 25.05764 3.40991
B 53 70.9811 22.99121 3.15809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
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分值 假设方差
相等 .358 .551 -.434 105 .665 -2.01817 4.65146 -11.24115 7.20481
假设方差
不相等 -.434 104.530 .665 -2.01817 4.64769 -11.23416 7.19782
表1显示A班的均值为68. 96, B班的均值为70.98,这两个班的均值只是相差2分。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中,F=0.358, P=0.551﹥0.05,说明方差具有齐性。而表1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侧T检验,P=0.454﹥0.05,说明A、B班在时态测试方面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排除学生初始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测试后,笔者在对照班实施传统的被动语态教授方法,即在复习完时态的基础上呈现并教授被动语态。以下是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传统方法的示例:
第一步: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be+Ved
1.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 amisare +Ved
2.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 waswere +Ved
3.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 will +be +Ved (is/are going to+be+Ved)
4.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情态动词+be+Ved
第二步让学生做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的操练。
第三步呈现并引导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例如: Tom eats an apple every day.→An apple is eaten by Tom every day.
第四步关于被动语态的练习操练。
在实验班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同样是在复习完时态后进行。以下是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传统方法的示例:
第一步: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be+Ved
1.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2.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3.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4. 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第二、第四步的做法与A班相同。第三步在呈现并引导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时,始终在幻灯片的顶部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图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这一语态的正确使用。如下图:
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为比较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与传统的被动语态教授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后测)
班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分值 A 54 81.8889 15.10175 2.05509
B 53 75.9057 13.64983 1.87495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分值 假设方差
相等 .051 .821 2.149 105 .034 5.98323 2.78452 .46204 11.50441
假设方差
不相等 2.151 104.299 .034 5.98323 2.78187 .46686 11.49960
表2显示A班的均值为81.89, B班的均值为75.91,这两个班的均值相差约6分。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中,F=0.51, P=0.821﹥0.05,说明方差具有齐性。而表2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侧T检验,P=0.034﹤0.05,说明A、B班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和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班相比较,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的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效果更好。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便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本课的构思过程中,笔者对教材和新课程理念,以及自己的学生都进行了研究,注意到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加上利用了幻灯片、图表等来辅助。从教学的过程中来看,比较好的实现了即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提升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英语被动语态及其教学的三个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05).
[2]李坚,邵琳娜.浅谈图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潘凤新.浅谈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7).
[4]魏东华.从一堂被动语态语法课浅谈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常州教研网,2008(9).
endprint
【摘要】语法教学,尤其是被动语态的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及难点,本文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为例,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教授,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初中英语 被动语态 图表
语态是英语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英语中大多数含有施动意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说来,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汉语往往用“被”、“受”、“给”等词来表示被动意义。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只改变be的形式,过去分词部分不变。疑问式和否定式的变化也如此。
被动语态的学习一直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更是英语时态语态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之一是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离开了一直所熟悉的主动语态的情境,另一原因则是学生的思维需要发生一定的转换和发散才能完成重要的理解工作。笔者认为,除了讲解常规的概念和分析其基本结构外,还要对其各种时态的结构形式进行归纳对比。若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图表加入其中,那么被动语态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便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要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学生能把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更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通过图表的教授能使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结构清楚明了。
为研究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与运用传统的方法教授被动语态的效果差异,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初三班级中,把他们分成A、B两个班,A班为实验班,B为对照班。采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个班复习完时态后,同时对AB班进行了测试,并用科学软件统计包SPS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
班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
标准误
分值 A 54 68.9630 25.05764 3.40991
B 53 70.9811 22.99121 3.15809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
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分值 假设方差
相等 .358 .551 -.434 105 .665 -2.01817 4.65146 -11.24115 7.20481
假设方差
不相等 -.434 104.530 .665 -2.01817 4.64769 -11.23416 7.19782
表1显示A班的均值为68. 96, B班的均值为70.98,这两个班的均值只是相差2分。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中,F=0.358, P=0.551﹥0.05,说明方差具有齐性。而表1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侧T检验,P=0.454﹥0.05,说明A、B班在时态测试方面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排除学生初始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测试后,笔者在对照班实施传统的被动语态教授方法,即在复习完时态的基础上呈现并教授被动语态。以下是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传统方法的示例:
第一步: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be+Ved
1.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 amisare +Ved
2.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 waswere +Ved
3.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 will +be +Ved (is/are going to+be+Ved)
4.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情态动词+be+Ved
第二步让学生做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的操练。
第三步呈现并引导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例如: Tom eats an apple every day.→An apple is eaten by Tom every day.
第四步关于被动语态的练习操练。
在实验班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同样是在复习完时态后进行。以下是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传统方法的示例:
第一步: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be+Ved
1.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2.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3.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4. 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第二、第四步的做法与A班相同。第三步在呈现并引导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时,始终在幻灯片的顶部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图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这一语态的正确使用。如下图:
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为比较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与传统的被动语态教授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后测)
班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分值 A 54 81.8889 15.10175 2.05509
B 53 75.9057 13.64983 1.87495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分值 假设方差
相等 .051 .821 2.149 105 .034 5.98323 2.78452 .46204 11.50441
假设方差
不相等 2.151 104.299 .034 5.98323 2.78187 .46686 11.49960
表2显示A班的均值为81.89, B班的均值为75.91,这两个班的均值相差约6分。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中,F=0.51, P=0.821﹥0.05,说明方差具有齐性。而表2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侧T检验,P=0.034﹤0.05,说明A、B班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和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班相比较,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的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效果更好。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便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本课的构思过程中,笔者对教材和新课程理念,以及自己的学生都进行了研究,注意到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加上利用了幻灯片、图表等来辅助。从教学的过程中来看,比较好的实现了即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提升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英语被动语态及其教学的三个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05).
[2]李坚,邵琳娜.浅谈图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潘凤新.浅谈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7).
[4]魏东华.从一堂被动语态语法课浅谈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常州教研网,2008(9).
endprint
【摘要】语法教学,尤其是被动语态的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及难点,本文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为例,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教授,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初中英语 被动语态 图表
语态是英语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英语中大多数含有施动意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说来,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汉语往往用“被”、“受”、“给”等词来表示被动意义。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只改变be的形式,过去分词部分不变。疑问式和否定式的变化也如此。
被动语态的学习一直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更是英语时态语态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之一是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离开了一直所熟悉的主动语态的情境,另一原因则是学生的思维需要发生一定的转换和发散才能完成重要的理解工作。笔者认为,除了讲解常规的概念和分析其基本结构外,还要对其各种时态的结构形式进行归纳对比。若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图表加入其中,那么被动语态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便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要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学生能把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更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通过图表的教授能使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结构清楚明了。
为研究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与运用传统的方法教授被动语态的效果差异,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初三班级中,把他们分成A、B两个班,A班为实验班,B为对照班。采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个班复习完时态后,同时对AB班进行了测试,并用科学软件统计包SPS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
班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
标准误
分值 A 54 68.9630 25.05764 3.40991
B 53 70.9811 22.99121 3.15809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
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分值 假设方差
相等 .358 .551 -.434 105 .665 -2.01817 4.65146 -11.24115 7.20481
假设方差
不相等 -.434 104.530 .665 -2.01817 4.64769 -11.23416 7.19782
表1显示A班的均值为68. 96, B班的均值为70.98,这两个班的均值只是相差2分。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中,F=0.358, P=0.551﹥0.05,说明方差具有齐性。而表1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侧T检验,P=0.454﹥0.05,说明A、B班在时态测试方面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排除学生初始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测试后,笔者在对照班实施传统的被动语态教授方法,即在复习完时态的基础上呈现并教授被动语态。以下是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传统方法的示例:
第一步: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be+Ved
1.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 amisare +Ved
2.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 waswere +Ved
3.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 will +be +Ved (is/are going to+be+Ved)
4.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情态动词+be+Ved
第二步让学生做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的操练。
第三步呈现并引导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例如: Tom eats an apple every day.→An apple is eaten by Tom every day.
第四步关于被动语态的练习操练。
在实验班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同样是在复习完时态后进行。以下是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四种类型传统方法的示例:
第一步: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be+Ved
1.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2.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3.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4. 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第二、第四步的做法与A班相同。第三步在呈现并引导学生把主动语态的句子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时,始终在幻灯片的顶部呈现被动语态的结构图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这一语态的正确使用。如下图:
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为比较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与传统的被动语态教授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后测)
班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分值 A 54 81.8889 15.10175 2.05509
B 53 75.9057 13.64983 1.87495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分值 假设方差
相等 .051 .821 2.149 105 .034 5.98323 2.78452 .46204 11.50441
假设方差
不相等 2.151 104.299 .034 5.98323 2.78187 .46686 11.49960
表2显示A班的均值为81.89, B班的均值为75.91,这两个班的均值相差约6分。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中,F=0.51, P=0.821﹥0.05,说明方差具有齐性。而表2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侧T检验,P=0.034﹤0.05,说明A、B班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和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班相比较,运用图表的方式教授被动语态的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效果更好。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便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本课的构思过程中,笔者对教材和新课程理念,以及自己的学生都进行了研究,注意到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加上利用了幻灯片、图表等来辅助。从教学的过程中来看,比较好的实现了即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提升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英语被动语态及其教学的三个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05).
[2]李坚,邵琳娜.浅谈图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潘凤新.浅谈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7).
[4]魏东华.从一堂被动语态语法课浅谈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常州教研网,2008(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