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以需求为引领 以就业为导向

2014-09-09 06:12
职业·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技师校企培训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近55年的办学历程中,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遵行“厚德笃行、尚能致业”的校训,始终突出技能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一,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观念,专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学生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观念,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一是保持合适办学规模,不走盲目扩张发展之路。学校在新校区建成投用,占地面积较原来翻番,教学设施设备大量添置的基础上,坚持保持1万人左右的在校生规模,将办学条件提升的“福利”集中使用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二是逐步提高人才培养层次。近年来,随着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需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以需求为引领,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提高了高级工及技师培养目标的招生比重,目前,学校高级工、技师培养目标在校生比重已达82%左右。三是严格评价鉴定机制,确保输出合格“产品”。实行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学生毕业必须修满本专业计划的所有毕业学分与必修课学分,操行评定合格及其以上,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确保每一个毕业生素质、技能双过硬。

第二,政校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倾力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学校依托常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委托学校管理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与鉴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每年社会培训与鉴定规模都在1.5万人次左右,实现社会培训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相当的目标。

学校认为做大做强社会培训必须实现两个“变”。一是变被动等人培训为主动引导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常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政校共建的体制优势,利用政府政策导向,如推出技师培训免学费政策等,支持、鼓励、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针对社会培训“短平快”的特点,主动走近行业、企业与劳动者,及时了解培训需求,灵活调整与开发培训项目,不断满足各类培训需求。二是变单一技能培训为多元培训。学校鼓励全日制在校生进行第二、第三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面。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培训,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等培训任务,大力拓展创业培训和技工院校教师轮训等专项培训,丰富了培训内容,提升了服务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一,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与2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一是所有专业均成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参与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和学生技能鉴定与评价,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贯穿工学结合培养机制。学校将工学结合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模拟企业生产场景,建有13个校内校企合作基地,在企业建有120个校外合作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工学交替,学生全部参加顶岗实习。三是开设冠名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设冠名班,进行深度合作,并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从2011年起,学校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国IB公司合作,连续开设了三届企业委培中德国际班,合作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拓展了校企合作国际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子。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适应能力好、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第二,推行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学校2003年已在所有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将各专业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三个模块。其中专业技能模块由若干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由一系列的课题组成。以能力为核心设计子模块,一个子模块即完成一种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再将一定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划入相关课题,把原来自成体系的理论教学内容分解到课题中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二是教学形式一体化。在进行专业技能模块教学时,教师按照目标教学法的要求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需要学生完成的课题任务,传授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为核心,开展学习与训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三是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校一体化教学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如演示、参观、练习、讨论、模拟、实验、实习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不仅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更在创新方面也成为骨干和尖兵。在第二届江苏省技能状元赛中,学校取得骄人成绩,获得了全省学生组10个一等奖中的6个,企业职工组的10个状元中有2个是学校毕业生。

强化队伍建设,塑造职教品牌,构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坚固阵地

学校在教师的培养、使用和评价等各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符合现代技工教育要求的结构合理、素养优良的师资队伍。

在培养上立足于岗位成才。学校针对不同专业教师的岗位具体情况,编制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制订不同时期师资队伍提升计划和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六大工程”,即: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通过“国内外、院所企”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联合培养,努力打造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主体、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具有国际职业教育视野、结构合理、整体优异的师资队伍。

在使用上立足于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为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创设了教学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上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名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得到传承和推广。建立了教师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上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创新作品屡屡获奖。近三年来,师生获实用新型专利44项、发明专利1项。学校还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部、省师资培训项目,几年来,共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培训教师通过实施培训,教学相长,自身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评价上立足于政策激励。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上,除了执行严格的日常考核外,主要是从政策上给予激励,为教师立足岗位成才、发挥才能营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提升能力。制订和完善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聘办法》《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将教师带教、下企业锻炼和参与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职称评审、聘用和绩效考核。在收入分配上向一线教师适度倾斜,开展“双师型”教师和特级教师评选并发放岗位津贴,为参加学历进修和技能培训的教师提供方便并给予补贴,为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访问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近几年来,学校每年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经费都超过l00万元。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确立了“建设全国示范性重点技师学院”的发展目标,将继续奋进有为,为带动、促进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师校企培训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