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柳 蕾
特邀记者/张 巍
在过去的2013年中,对于北京的百姓,尤其是喜欢演奏器乐的人来说,这一年应该铭记于心。由北京市文化局大力支持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二馆承办的“京、津、沪、渝‘都市风采’首届器乐大赛(北京赛区)”在2013年底顺利收官。全北京市十几个区县的文化馆调动起了北京市民的热情,网罗了众多器乐爱好者,为他们搭建起前所未有的舞台。这犹如一场破冰之旅,为沉寂了多年的百姓器乐舞台拉开了大幕。在这份喜悦中,有太多的欣慰和委屈。多年来在大桥下、公园里每日饱受风吹日晒之苦的器乐票友们,终于登入大雅之堂,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收获了一份荣誉。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倾注了他们对器乐演奏无限的热爱。在他们的心里,在这个舞台上展示的是普通人对生活和音乐的不懈追求,此外别无他求。
首届器乐比赛从2013年10月至12月在全市各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全面展开,有数千名器乐爱好者报名参赛。聘请了于化新、陈虹菁、陈凌、王巍、薛纯、王瑞璞等专家担任评委。
经过初赛选拔报送,共有155个节目进入复赛,比赛分为少儿组、成人独奏组、合奏组。2013年11月24~26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文化馆进行了3天共6场复赛,有40个节目闯入决赛。
记者应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领导的邀请,参加了本次大赛的总结会。作为一名器乐行业记者,也想走入基层,了解民间的器乐普及情况。几位获得金、银奖的代表乐团团长见面,讲述了他们参加本届大赛后的切身感受,每位发言者都由衷地表达了对组委会的感谢之情。在首善之区,为能举办这样利国利民的公益大赛感到高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介绍自己乐团的种种经历。在大家的谈话中记者也慢慢了解到,百姓器乐文化的普及牵扯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
在“和谐社会”和“走群众路线”的社会环境下,这场以百姓为主体的政府赛事,像一场甘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们被请进高堂,得到了专家的评比,让他们感到了内心向往已久的“幸福”。用北京“器乐圈儿”的票友的话说:动静大了,像是一场“地震”。
比赛策划者和组织者王刚建老师,负责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大型活动,在他多年的工作中,深切体会到了群众文化工作对稳定社会有重要的作用。在拥有组织各项群众比赛经验之后,他想到了那些大桥下、公园里的大爷大妈和那些喜爱器乐演奏苦于没有舞台的人们。为此,他寻访全国,在北京多个百姓自发的器乐演奏场所做一线调查,以一篇《器乐声声响京城》的调研报告,向上级领导表达了百姓们多年来的心声,最终叩开了成功举办首届器乐比赛的大门。
他说道:“20多年来,器乐在群众舞台上比较少,歌舞多,伴奏都用伴奏带,光盘更省事。慢慢忽略了百姓对器乐文化的需求。北京活动艺术中心其中一项是能为北京市民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举办器乐比赛,就是为器乐爱好者提供舞台。在提高百姓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丰富了首都的文艺舞台。目前,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很多退休的老人在精神生活上十分贫乏,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在呼唤属于自己的舞台。所以在排除很多不利因素的情况和多方支持下,这项比赛还是如期地举办了。客观说这次比赛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先把比赛办起来,接下来慢慢改善。”
靳团长指挥的《大寨红花遍地开》获得银奖
本次比赛设有独奏和合奏组别,合奏组参赛人员是最多的,这些乐队成员,绝大多数都是退休人员,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这项赛事的主体。靳振杰团长带领的北京城南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曲目《大寨红花遍地开》夺得了银奖。该团于2012年3月份成立,由一把撞钟、一个木鱼起家,发展成为68人民乐乐团。座谈会上靳团长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股脑儿地把心里话吐露一番。记者深切地感到了他内心的焦虑和对乐团的一份责任。他说:“当年我经常在工人俱乐部里进行文体活动,但随着经济改革,这些活动场所慢慢被商业设施所取代,老年人被挤到了大桥下、公园里。这些设施难道就不能为老年人服务吗?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我们的乐团团员都坚持参加活动。乐器都是团员自己花钱购买;排练没有固定场所,还经常被报扰民;排练时甚至多次出现被断电的情况。当我们取得了银奖时,团员十分激动,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靳团长的乐团目前正面临初创乐团的苦难局面,用步履维艰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靳团长带领团员一点点地建设乐团,用他的话说:一切都靠自己的“胳膊腿儿”。在讲述中,记者不由心升敬佩,他们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落到了实处,客观上稳定了社会因素。靳团长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心中所想,比如:乐队演奏水平如何提高、乐团管理如何规范、固定的排练地点能否得到解决、是否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团员安全问题等等。他提出:“对有需求的社区团体政府能否给予帮助,希望我们的反映不会石沉大海。”
海淀社区选送的《飞驰天路》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负责人潘桂江老师对记者说:“器乐比赛这个平台给海淀社区的爱好乐器的百姓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多年来器乐舞台相对平静,没有歌咏、舞蹈的活动多,通过这个比赛把海淀区的器乐力量集中起来,提升了我们区的百姓音乐素质。尤其在老年人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海淀区《飞驰天路》获得金奖
这次活动,一个由残疾人和健全人组成的乐团备受瞩目,在大赛中《鸟语虫鸣》获得成人独奏金奖,《太湖美》获得了合奏银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令海淀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王勇没有想到。他说:“我特别感谢组委会,感谢他们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关心。2013年海淀残联在器乐方面的成绩颇丰。除了北京器乐大赛之外,在2013年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海淀残疾人器乐乐团连同北京市残疾学校的学生同台演出,也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赛后,乐团的残疾队员表达了他们的喜悦。说句心里话,社会上的很多比赛不喜欢让残疾人参加,然而这个比赛给了残疾人和健全人一同竞技的舞台,他们从心里感到满足。目前,海淀区在册的残疾人有3万多,这些弱势群体是需要关注和关心的。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不像其它乐团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成立,那些有器乐才艺的残疾人是慢慢一点点汇聚而来,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海淀区残疾人艺术团’。由于残疾人行动不便,合奏是最难的,很多正常人很容易做到的对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乐团里是一个健全人要带着一个残疾人来排练,也就加大了排练的难度,没有时间进行合奏,简单排练就登台比赛了。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残疾人的政策,在逐年提高残疾人的各种待遇。海淀区残联办公区里有大礼堂,有音乐厅,都无偿提供给残疾人进行各种艺术排练。这项赛事的意义重大,我们会继续支持残疾朋友参加比赛的。”
残疾人乐团演奏《太湖美》获得银奖
主办方代表张巍老师在座谈会上表示,邀请各位团长是想从中吸取意见,以便提高下一届器乐比赛的组织工作。张老师表示说:“第二届器乐大赛,我们会在第一届大赛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将民乐、西乐分组比赛。通过比赛我们还要及时了解群众在器乐方面的需求,以后我们还会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器乐演奏、指挥、器乐创作等方面的培训。”
西城区金融街“金旋”乐团团长费平成在介绍了艺术团情况后向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说:“希望下次能在初赛时允许一个区有两个队伍参加,既然是比赛就要择优录取;在下一届设立规定曲目,参赛团体除了演奏自选曲目,还要演奏规定曲目。严格按照规定曲目谱子评比,并且自选曲目也要提交总谱,提升比赛规范性。”
费团长特别感谢本届器乐大赛,通过大赛他们的乐团得到了去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机会,一个业余乐团能进入国家级的音乐厅实属不易。
金旋乐团《瑶族舞曲》获得金奖
据组委会介绍参加决赛的乐团,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个社区情况不同,一些专业院团退休人员纷纷加入地方乐团,带动了群众乐团的水平。北京九九乐团就是一个拥有16年历史的管乐团,提起这个乐团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有着不小的名气。
九九乐团《我的北京我的家》获得金奖
团长王亚平说:“感谢政府给我们这个机会展示了群众的风采,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团正处在转变时期,这是我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们没有方向的时候,比赛给了我们方向。我从合唱队员,成为了乐团的团长,乐团从业余的自娱自乐,发展成为了专业人员占三分之一的管乐团。我们就像‘黄埔军校’一样,为北京培养了众多业余演奏人员,如今到我们团取经的人很多,作为团长关于自身如何发展心中却很忐忑。给我推动力的是团员们的精神,团里的指挥老师,以及无偿给我们作曲、编曲的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给我们支持的老师们,当我们慢慢取得一些成绩后,又得到了政府重视,给我们政策上的帮助和扶植。从曲目上,我们紧跟时代,现在我们尝试演奏新作品《我的北京我的家》,中西合乐《重整河山待后生》《夕阳红》等百姓耳熟能详的作品。希望有关部门能多组织举办一些培训活动,让我们能更多地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我们还会一如既往为初创阶段的乐团提供经验和信息。总之,我们会支持北京的器乐舞台,希望大赛能继续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
航天长征艺术团《瑶族舞曲》获得银奖
航天长征艺术团团长刘桂兰也表示希望得到更多的专业化的指导,尤其是能够有更多的专业人士的指导带动乐团。与其它乐团相比,航天长征乐团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团员们有专门的排练大厅和演奏厅,冬暖夏凉不说,而且条件极好,令其它乐团羡慕不已。据刘团长说,领导得知比赛获奖的消息之后很高兴,表示今年对乐团的发展会更加重视。
北京音协领导王瑞璞老师也出席了本次座谈会。他说:“我们主办这个大赛是纯公益项目。比赛时候评委们十分公平、公正,也反映了群众文化的舞台是纯粹的精神舞台。作为主办方除了看到成绩之外,更多的要看大赛的不足之处。比如:各地区初赛不统一、乐队队员有跨区参加多个乐团的情况、乐队声部混乱、演奏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下一届比赛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有针对的章程出台,以提升这个舞台的规格。北京音协目前拥有合唱节、舞蹈节、少儿器乐展演等项目,通过比赛,北京音协今后会在群众器乐培训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培训乐队指挥、举办器乐演奏培训班等。从小的方面说满足了社区音乐文化生活,从大的方面说是提高国民素质。本次大赛的独奏选手有些是海外留学回国的专业人员,对于水平较高的人来说这个舞台还不够专业,但是他们有了代表自己社区的舞台,纯粹是为了开心快乐。可见,这个舞台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百姓的确需要。这些年不仅在国内,海外的华人群众艺术团体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活动。他们组织唱歌、演奏,成为了联系当地华人情感和关系的纽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可以邀请海外的百姓乐团来参加比赛,将舞台的天地扩展到‘京、津、沪、渝’以外的地区。”
座谈会比预计的时间要长,每位参会者兴致极高,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大家的热情并非随着比赛的结束而熄灭,反而热情高涨,对下一届比赛充满了期待,纷纷表示要拿出更好的水平来参赛。看着这些来自基层的百姓,怀揣着对器乐艺术的真挚情感,记者为他们的情怀感到由衷的敬意,也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在此,祝愿北京器乐大赛的舞台常红,祝愿这些喜爱器乐的百姓们在各自的器乐之路上一帆风顺!
门头沟选送的《春满门头沟》获得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