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
(金宏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于 湘
笔者手边有两种金宏宇的著作:一种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另一种是《新文学的版本批评》。前者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猫头鹰学术文丛”出版,后者2007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出版。这两本书与那些关注新文学版本的 “书话”或“过眼录”不同,着力点在“学术”。读新文学版本“书话”“丛谈”或“过眼录”,可以在休闲时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而读金先生的学术著作,则需要有一定的学术理性和学理储备,是不能当作小品文来鉴赏的。
金先生的这两本书可看作是“姊妹篇”。《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校评》计有九章,第一章是“总论”,论述中西版本研究的缘起、新文学书籍版本的变迁和修改、版本的阐释与批评等。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对叶圣陶的《倪焕之》、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钱钟书的《围城》、丁玲的《桑干河上》、杨沫的《青春之歌》、柳青的《创业史》等八部中国现代小说名著的重要版本进行了校评。出版者在本书的“内容简介”中说,通过“重要版本的对校和阐释,梳理总结了这些名著版本变迁的内容、脉络及特点、规律,并试图整合版本批评与文本批评,不仅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小说研究中的一项空白,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的研究、写作提供了新的向度”。有点像打广告和成果鉴定的老套话,其实是非常恰当的评价。近十年过去了,除了金先生自己的著作,新文学版本研究的学术专著并不多见,而“书话”“丛谈”“过眼录”一类的书倒是出了不少,可知学术研究的艰辛和不易。
稍后几年出版的《新文学的版本批评》,分为“通论篇”“校评篇”和“附录篇”。笔者以为,此书“通论篇”是前书第一章“总论”的升级版,比较深入全面地探讨了新文学的版本本性、异本的形成与修改、版本研究的角度与方法、新文学研究的版本原则等问题。“校评篇”还是八部作品,但已不局限于小说,还包括剧本: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茅盾的《蚀》、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师陀的《无望的馆主》和张爱玲的《怨女》等。较之前书,本书的涉及面更广、思考也更为深入和成熟,展示了作者日渐深厚的学术功力。“附录篇”收录三篇相关论文和参考书目,体现了学术著作的特性。
正如金先生书中所说:“书是有命运的,书的聚散离合亦有人事的参与。书的生产与传播其实亦可折射大千世界。”在《新文学的版本批评》的“后记”中,金先生感谢了许多人,并引了他父亲的一首咏梅的小诗:“他凋我不凋,独与雪霜傲(熬)。只留青骨在,总有异香飘。”读过之后,似有所悟,原来严肃的学者、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