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技能竞赛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探析

2014-09-07 02:44堃,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竞赛技能

杨 堃,熊 维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重庆 40006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迅速地从2001年的115万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预计“十二五”时期年均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00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当前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广大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学生技能竞赛为载体,分析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围绕竞赛培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建议。

一、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回娅冬等认为高校的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是一整套环节,毕业生的就业是教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校多年教育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通过调整学科专业、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就业指导等方面培养就业能力;[1]董美娟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2]陈广正等从非正式学习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从就业指导师、社团活动、信息收集、校园招聘、自助式就业讲座等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非正式学习途径;[3]李早水等并围绕大学生成功就业应具备的专业技术、沟通协作、开拓创新等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行了详细阐述。[4]这些研究共同的围绕着通过高校的改革和学生的自身不断发展来提升就业能力,观点措施较为全面,但要真正落实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二、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就业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对于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就应该体现为: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5]其不单指某一项技能或能力,而是学生自身多种能力的集合,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构成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为若干要素以便操作实现。如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ASTD)将其分为6个类别(基本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自我发展技能、群体交往技能、影响能力);Mcquaid等学者将其从另一个角度分为6个方面(本质属性、基本可转换技能、关键可转换技能、高水平可转换技能、教育程度、工作知识背景等);国内学者张丽华等认为就业能力的结构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汪怿则将就业能力分成了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团队工作技能。[6]结合我国教育体制及高校学生就业特点,根据本文的研究实际,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差异能力三个方面(见图1)。基础能力包括:就业观念、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差异能力包括:个性化能力、适应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关联。

图1 就业能力的构成

三、依托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我国每年近十万名大学生参加各类级别的技能竞赛,依托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切实可行。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适应性

高校学生技能竞赛,是大学生施展自身才能的一个平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其中。通过这个平台,企业能够直观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情况,同时也给学生提前进入行业企业的机会。学生通过竞赛项目能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的实际需求方向。因此在备战竞赛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趋势,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重新定位就业取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技能竞赛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一定的难度,这决定了参与者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要求参与者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克服困难,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的经历正是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物和困难的基础。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调整难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那些具备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训练,才能起到更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

大学生竞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个体为参赛单元(例如“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体现。二是技能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等),均以团队形式参赛。竞赛要求各成员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竭力为团队争取荣誉,富有协作精神,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通过备战培训和平时的交流,让学生充分明白“1+1>2”的团队合作理念,在相信自身力量的同时,相信他人及团队的力量,以更好地融入团队中,促进不同成员发挥最大的潜能。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遇到问题相互沟通协调处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技能竞赛项目是对综合专业知识运用的一种考核,要求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参加竞赛的备战中,学生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运用,还要对新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向指导老师请教之外,更多地需要学会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充分理解吸收,最终运用到项目方案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到乐趣,能够从课堂的被动学习,转向为自主的主动学习。

(五)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用人单位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技能竞赛除了需要踏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社会实践训练。例如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方案制定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方案实施前,又需要得到市场的认证,并不断修正;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是不断制作与操作的过程。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直观认知,为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六)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要以基本的素质为基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锻炼。创业是最成功的就业,是就业的最高境界,创新能力是大学毕业生走向创业成功的关键能力要素和必备条件之一[4]。通过竞赛训练,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以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为例,参赛方案首要条件便是要具备新颖性,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多观察思考,有意识去培养自已的创新精神。在创业方案的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的市场行业资料,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工作均是创业的前提步骤。通过撰写方案,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创业初期的全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不断加强自主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回娅冬,胡伟.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6).

[2]董美娟.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2,720(8).

[3]陈广正,徐春梅.非正式学习视野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4).

[4]李早水,李光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分析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6]杨虹,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与提升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0(9).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竞赛技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