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2014-09-07 03:17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规范化外科导管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河南 郑州 450052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吕慧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分析探讨对深静脉导管感染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深静脉导管置入的1100例相关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学习和培训,并对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前相比,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减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流程管理;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感染

深静脉置管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应用较为普遍,其是目前化疗、抢救、营养支持等诸多领域均需应用到的一种主要静脉输液途径,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疗。但是深静脉置管在应用过程中会引发多种感染,如不能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普外科接受深静脉导管置入的1100例相关感染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705例,女395例;年龄:41-87岁,平均(65.7±12.5)岁。所有患者所应用的置入导管均为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16G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且全部采用颈内静脉置管。

1.2 方法

组织普外科(基本外科、外科ICU、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学习和培训,具体学习与培训步骤及内容如下。

1.2.1 制定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

对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制定时,主要参照的是美国医疗改进中心的建议(2006年)[1]和《血管内导管内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年)[2]。中心静脉导管集束策略主要包括行导管穿刺时提供无菌屏障、手部卫生、穿刺处消毒皮肤、穿刺皮肤位置选择、每日对导管的保留情况进行检查5项措施。同时参照诸多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循证护理标准,并全面分析我院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状况,结果多方资料及分析结果对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制定。

1.2.2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教育和培训

根据已制定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医院基本外科、外科ICU、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重定点科室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教育和培训,规范其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其综合护理技能。

1.2.3 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严格实施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即组建由科护士长、护理安全小组、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监控小组,实时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通过护理安全监控小组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积极处理,保证护理流程的规范性。

1.3 观察指标

对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深静脉置管例数、外周血培养呈阳性结果例数、导管堵管例数、导管平均留置时间等进行观察,并作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前、后各项目比较

3.讨论

规范化深静脉导管护理流程的制定可有效促进深静脉导管进行整体化管理。整体化及规范化护理的进行均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在深静脉导管置入护理过程中,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对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产生直接性影响。

多数临床研究者认为,对护理流程进行控制、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规范教育和培训是预防和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和关键措施。在《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是实现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应高度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流程规范教育和培训[3]。导管的相关管理及维护人员均明确遵从导管维护流程,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规范化护理操作,才可真正实现对相关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所以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需建立规范化的深静脉导管护理流程,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应的护理规范进行各个环节的护理。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高度重视对接触导管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地教育和培训,让相关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导管护理的规范性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规范化护理流程的重用意义,才能促进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护理操作,从而保证规范化深静脉导管护理得以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

在深静脉导管置入过程中,感染发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穿刺位置皮肤细菌吸附导管外壁而引起。因此,在护理过程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规范对穿刺位置皮肤进行消毒是预防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敷贴来贴敷穿刺位置皮肤,并定时对其进行更换,降低感染发生率。并且在对输液接头进行更换时,应用相应的机械力将导管接口附近的部分细菌、血迹等去除干净,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同时输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反复清洗,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导管阻塞现象。在本次研究中,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流程实施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深静脉导管护理过程中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清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2

[2]方水芹,阮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状[J].上海预防医学,2013

[3]王丽,李乐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2

R471

B

1009-6019(2014)12-0278-02

猜你喜欢
规范化外科导管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