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2014-09-07 03:16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后遗症气虚肌力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 安徽 六安 237006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周玉莲沈丽汪娟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 安徽 六安 237006

目的:使用温针灸技术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病程为8±1.4月),在康复过程中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病程为7.5±1.7月),在康复过程中只行单纯针刺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行八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4%(P<0.05),显效率达50.9%(P<0.05),有效率达42.1%(P<0.05)。结论利用温针灸技术可以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为临床上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温针灸;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

中风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若发病超过半年以上仍未痊愈,即进入后遗症期;每以半身不遂最为多见,也可有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肢体疼痛、言语謇涩等症;或渐而出现痴呆、忧郁、抽搐发作等症,此均属中风后遗症。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利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病人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2.5±7.2)岁,病程6月~2年,平均(8±1.4)个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48.5±6.8)岁,病程6月~1.5年,平均(7.5±1.7)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取穴:百会、气海、双侧的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穴。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用75%酒精消毒,进针得气后留针,在针柄上插上约1.5cm长的艾卷,点燃艾卷使艾卷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导到所针灸的穴位上,勿烫伤患者,温针一炷,然后出针[1]。对照组:针刺选穴同上,采用"留气法",进针深度以1.5寸为宜,配合保健穴以扶正治瘫。用针刺治疗前,患者的皮肤和医务人员的双手等要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1.3 针灸护理。

1.3.1 针灸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待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使其体位舒适,做好保暖和体位固定的护理。

1.3.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3.3 严格掌握针刺禁忌症和禁忌部位,如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皮疹处。肿瘤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胸背腰部不宜深刺等。

1.3.4 针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安置舒适体位,并做好记录。

1.3.5 施灸时严密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防止艾火灼伤皮肤、衣被,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1.3.6 灸后局部起泡,小者无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泡内液体并以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1.3.7 施灸后,患者切忌当风,宜保暖,协助患者穿好衣服,记录施灸腧穴、壮数。留针时间,以及有无反应等情况。

2.疗效标准[2]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为4~5级;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2级以上;

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提高1级以上,但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统计学目的:

4.结果

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进行温针灸的总有效率达93.4%,而单纯的有效率为51.8%。二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经八个疗程的恢复效果比较

5.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其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阻于脉络,筋肉不得濡养,阴阳失衡而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3]。因此,益气逐瘀,活血通络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关键。针灸处方中,百会调脑神,疏通脑部经络;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刺之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二者合用有健脾胃、疏肝益肾之功;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气海、血海为益气活血的常用组合,诸穴合用,共奏益气逐瘀,活血通络之功[1]。研究[4]表明,艾灸有良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能提高氧自由基的清除力抑制炎症时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与释放能减轻对细胞的损伤,起到消炎抗氧化和保护细胞的作用。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借助针体向穴位内传导热量,这种热量激发了经气,同时加强了针感,使益气逐瘀、活血通络之功相得益彰。

中风后遗症经过正确护理,可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地缩短康复期, 应积极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并配合药物治疗,患侧肢体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功能恢复。

[1]石学慧.治疗温针灸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13:01-02.

[2]戴永妹.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M].《求医问药》,2011,9(8):170-170.

[3]徐翔.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B):343-345.

[4]曾奕.艾灸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3):187-190.

R245.8

B

1009-6019(2014)12-0032-02

猜你喜欢
后遗症气虚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气虚了,病多了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