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华
摘要:阅读古典名著对于认识古代社会,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其华丽的语言、鲜明人物个性的塑造、精彩的细节,探究充满想象空间的结局。让学生真正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脉动,在阅读经典中,真正地“享受”经典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语言;人物个性;细节;结局;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0-01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等,让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的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本册教材单独设立了古典名著欣赏单元(第五组),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剑》、《景阳冈》和《猴王出世》分别节选或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由此可见教材编者对中国名著的青睐。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扮演突出的角色,引导学生走近名著,“享受”名著的经典。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去语言华丽处,学习经典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关注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及其表达形式是古典名著永恒的魅力所在,更值得我们关注。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其语言及特点,一方面可以落实语言训练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猴王出世》一文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禽有禽言,兽有兽语”等。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简洁的句式、整齐的节奏,突出了环境的优美”,体会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由无意识阅读转变成有意识的欣赏,从语言表达的形式读出了作者的行文意图。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语言形式的探究和推敲,赋予无声的语言形式以情感,充分联系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语言的内涵。
二、从人物个性处,走近经典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古典名著的永恒魅力。但是由于节选或改编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往往很难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特点。为此,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文本呈现出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要进行文本拓展,弥补节选或改编文本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如,《景阳冈》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单一的文本阅读后,很容易认为武松是个多疑的人物——他对店主的一片好心不但不领情,反而怀疑店家是拿老虎吓唬他的,想要谋财害命。要认识武松的个性特点,还需要从武松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出发。为此,我挖掘原著这一资源,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了解到:武松身处乱世,盗贼啸聚山林,有关蒙汗药、人肉包子的事件时有耳闻,这使他不得不小心谨慎。所以对于店老板的好意,武松留了个心眼,这与其理解为他生性多疑,还不如认为他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在这样的拓展阅读中,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不仅是个打老虎的武夫,还是个小心谨慎的细心人。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就更能体会到古典名著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
三、赏细节描写处,感受经典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本内容、故事情节、形象感悟、语言表达等上面,对于文本的细节描写经常会不经意地一带而过。但实际上,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性格合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它也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可以作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如,《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情景主要分两个部分描写——“老虎进攻,武松躲避”和“武松反守为攻”。前半部分作者抓住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三个动作,让读者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残暴,令人生畏,而武松此时的“三闪”让人感受到情况的危急和武松的机敏。后半部分中,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掀”、“按”、“踢”、“捉”等一系列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这两个部分的细节描写,体味古典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之处和精彩传神的语言表现力。
四、在探究结局中,阅读经典
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尽管能独立成篇,但对于整部古典名著来说又是不完整的。通过文本的学习,还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文本教学结束后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事件结局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古典名著。如,《景阳冈》一文最后写到:“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于是,在教学结束时,我向学生抛出了问题:“武松下冈并没有扛着老虎下冈,人们怎么知道老虎是他打死的?他下冈后又遇到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我在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武松性格的感知——他不仅是个小心谨慎的草莽英雄,更是个不计名利、不好钱财、忠厚仁德的绿林好汉。
经典名著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脉动,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染,学生定会被经典的魅力吸引,语文素养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月芳.给学生一个名著阅读的支点[J].教育界,2012,(17).
[2]宁忠芳.如何引导小学生读名著[J].新课程(小学版),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