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以障碍为先决条件

2014-09-05 13:37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30期
关键词:通关海关货物

“大通关”涉及相关的口岸监管查验单位,港口、机场管理部门,税务、金融机构,生产企业,货主,代理等各自的作业流程。“大通关”要求在货物的进出口通关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对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使之合理、规范、畅通,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在体现政府行政监管能力时体现效率,在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中体现出综合竞争力。

但是,中国原来没有“江海关”,货物流通没有税收,只是在国门被打开后,为了清偿赔款才设立了西方意义上的“海关”。在看似毫无障碍的没有关税的时代,中国的内外贸易并没有显现出多少自由和便利。而有了“屈辱”的关税之后,中国的贸易却慢慢活跃起来。从这个过程看,人们大致可以这样确定,贸易的便利性不仅仅来自于贸易障碍的去除,而且最根本的是来自于对障碍的巧妙设定。“不通”是“通”的前提。

在原始部落之间,存在着原始的贸易行为,而那种状态下的贸易,仍然不会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全然自由的贸易。除了货物自身的制作、运输成本,贸易还会有自身的成本。在原始状态下,这种成本或者以礼品的方式,或者以禁忌的方式,或者以祭祀的方式,甚至以习惯的方式来体现,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确定交易双方在贸易中的关系模式,这几乎是来自于人类社会本性的需求。

障碍,保证了促使贸易产生的诸多条件系统的稳定,从而保证贸易的稳定进行。

从需求角度看,贸易,是短缺经济的补充,发展到现在,“短缺”的可能会是成本甚至审美,但是这仍然不能改变“短缺”的本性。在人类“短缺”的关系中,全然平等的模式是不存在的,而贸易的不平等保证了这种贸易障碍的“合法性”。

所以,当我们面对海关官员的时候,或者当我们面对趾高气昂的贸易对手时,或者相反,我们趾高气昂地面对贸易对手时,我们身上恰好体现出贸易关系的细节。这些细节正是贸易本身最重要的细节。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有一段时期,中国的经济模式是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而现在我们对于两位百分比的外贸依存度充满恐惧。这表明,我们与外部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变化。变化了的贸易关系面对的将是变化了的贸易障碍,无论是经济体内部还是外部,都是如此。

所以,当我们在说“贸易便利化”的时候,应该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枚硬币反面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并不存在绝对的纯粹的便利化。目前定义下的“贸易便利化”,只是当下贸易关系的一种体现,而如此脆弱的贸易境况显然表明,新的贸易规则——新的障碍是必须的。这就是“贸易便利化”。

人们可以预见,再“大”规模的通关,都无法出现无障碍贸易,因为贸易从最初就是以障碍为先决条件的。

猜你喜欢
通关海关货物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逛超市
通关游戏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
进出口侵权货物刑事执法之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