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月
【摘要】如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素质教育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进行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的训练,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阅读具有双重功能,它既是学习英语希望获得的语言功能之一, 同时又是学习英语和发展其他语言功能的主要途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 又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落实英语交际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技巧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02-01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很多教师讲授此课的模式为:先让学生带着一个问题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后,学生默读。接着跟录音朗读,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和复述。此教学模式侧重于放在阅读材料的表层意义上的理解。教师的设问过于简单,平铺,没有层次感,不能让学生对此文章的实际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无法激励学生学习。(2)忽视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和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歧义词的处理。有的老师往往只重视阅读的整体理解,忽落对词汇的教学。对含有从句等学生一知半解的语法结构避而不谈,仿佛这一讲解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词汇的教学也非常必要,因为词汇是语篇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的话就会导致对整篇文章的偏离。(3)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新《标准》强调“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字以上” 的初中英语阅读目标,教师首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其次要给学生选择和提供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
一、阅读方法指导
在学习一篇新文章时,先让学生把文章当作泛读材料通读,了解大意,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的程度,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文章。在此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区分阅读题目的类型,看它是属于主旨题、推断题,还是细节题,并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的类型用不同的思维和解题方法答题;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一碰到生词就查字典;有的学生“回读”现象很严重。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的含意。因此,教师对此要及时加以纠正。
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和掌握一定的习惯用语等。词语是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的基础,语法是组词造句的法则。因此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学习英语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中之重”。其实,这类句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就不难理清其基本结构段之间和各语段之间的关系,在分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在整合全句语气,那么这些难句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课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的方法、速度、技巧和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因此,精选阅读材料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选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要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实际水平,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阅读量,增加课外读物。《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按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因此,作为课文教学的补充,应适当增加课外读物,而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老师要认真选好读物。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充分发扬民主,努力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动起来。选用难度适中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并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讲评。这种限时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紧迫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讲评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教师不应该包讲到底,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者不够成熟,所以自己就尽量多讲,一点细节都不放过。殊不知学生在这种不用自己思考只要一味听讲的环境下最容易走神,课堂效率反而不高。评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找到问题所在。评讲完题目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某个重要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把泛读和精读融合到一起,然后再结合段落里的语言点,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教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学习和活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扫读、跳读、细读等。
(一)扫读(skimming):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
(二)跳读(scanning):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的过程,让学生很快抓住中心句,并能对生词作出猜测,以提高学生自学新单词的能力。
(三)细读(close?鄄reading):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不同的阅读方式应有不同的时间限制和阅读速度,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但教师最终的任务是除了能让学生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利用学生有的知识,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或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需要讲究技巧。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现代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l
[3]《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新课程标准》
[5]《中小学外语教学》
[6]《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