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背景下中等卫生职业解剖学基础教学的转变

2014-09-05 01:18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解剖学基础医学

杜 喆

(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医学基础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4)

教改背景下中等卫生职业解剖学基础教学的转变

杜 喆

(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医学基础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4)

《解剖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是进一步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摸索出适合医学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

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教学体会

《解剖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与其他医学课程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医学知识奠定基础,是医学生构筑医学知识体系的奠基石。《解剖学基础》是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知识,由于其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心理,这就给学生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使他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其内容繁多枯燥、名词生僻难懂、微细结构抽象等,开始学生还存有好奇心,但时间久了则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1]。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授课教师所思索的问题,并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懈努力着,教改背景下《解剖学基础》教学不断的发生转变。以下是笔者对多年来在《解剖学基础》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充分结合中专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年龄小、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学习观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改变原有的“面面俱到”,而变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明确,强调与其他医学学科、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解剖学内容,而那些联系不密切的(如神经系统中的内脏神经、脑、脊髓传导通路等)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把握好“管用、够用、会用”的“三用”原则,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毕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通过“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果[2]。

二、理论知识与生活、临床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3]。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使其主动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举例子、打比方”往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知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在课下应多积累一些常识或直接深入临床实践,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时,积极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知识。课上多联系生活和临床,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也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让课堂“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如动画、动态流程图等三维画面使静止的图片、模型等“活”起来,这样更形象、更逼真,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视听器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针对那些较难理解的微细结构[4]。例如纤毛的定向摆动、巨噬细胞的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尿液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清晰、立体、真实,学生学习兴趣备增,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做好课堂互动,如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摸一摸胸骨角等体表标志、做一做屈肘运动、感受一下随意肌的迅速而有力地收缩等,通过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亲自动手制作教学模型。学生通过自制模型后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认识。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5,6]。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但基于中专学生年龄小、基础差等特点,不能完全照搬高等医学教育现有的PBL模式,可将讲授和讨论结合起来。中职任课教师应做好问题设计、合理配置讨论小组、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等,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成绩评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分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每一种教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还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树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媒体是认知工具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观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另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每位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创造、使用先进资源的能力,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将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将前沿、最实用的医学知识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7]。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逄丽红,李博,李鹏辉.90后医学生学习态度的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8):145-146.

[2]王超.解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之我见[J].职业技术,2013,(7):39-40.

[3]曾宪纯.中职医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2):177-178.

[4]刘明.3D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34(2):147-148.

[5]W ells SH,W arelow PJ,Jackson K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A conundrum[J].Contemporary Nurse,2009,33(2):191-201.

[6]吴炳锐.PBL模式下逻辑析因式解剖学理论教学与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57-58.

[7]黄健.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之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16):15-16.

G712

A

1674-9324(2014)25-0184-02

杜喆(1971-),女,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解剖学基础教授级高级讲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神经肌研究。

猜你喜欢
解剖学基础医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医学的进步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