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莉,蒋玉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1]。当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渠道,日益深入的全球贸易凸显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社会也越来越迫切需要能够融专业知识及技能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基于《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要求,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本文以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调查高职学生有无跨文化交际意识,愿不愿意了解外国的交际礼仪、英语国家的习俗、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身体语言如手势等其他非语言方式。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为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开放的跨文化人格搭建平台。
2.跨文化交际知识调查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调查高职学生目前对一些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认识程度,涉及打招呼、邀请、约会见面、餐桌礼仪、付款、称赞回复、建议等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目前高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一般知识掌握的情况,确定跨文化交际知识输入方向。
3.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调查高职学生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程度,测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不会担心出错、会不会主动交流、会不会避免隐私话题等。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目前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程度,研究高职公共外语跨文化交际习得模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60份问卷,调查对象是本学院经济贸易系和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根据数据回馈的完整度和合理性等指标,确定有效问卷223份,样本有效率为85%。调查对象中一年级学生有136个,二年级学生有87个,分别占有效样本的比率是61%和39%。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09人和113人,占有效样本的比率分别是49%和51%。文科生和理科生分别为117人和106人,占有效样本的比率分别是52%和48%。调查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较为真实客观。
1.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分析
从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表1)来看,分别有13%和70%的学生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了解外国的交际礼仪,分别有11%和37%的学生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了解刀、叉、勺的用法,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知识和文学知识的学生占有效样本数的31%和53%,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学生占有效样本数的34%和45%,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了解身体语言如手势等其他非语言方式的学生占有效样本数的29%和50%。通过上述数据看出超过70%的学生想了解外国的交际礼仪、文化知识、生活方式和手势语等,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具有渴求的意识。
在愿不愿意与不同的人交谈方面,分别有28%和37%的学生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与外国人交谈的学生占有效样本数的27%和32%,分别有22%和29%的学生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与对其文化知之甚少的人交谈。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与其他文化的人交谈的学生占有效样本数的47%和29%,完全愿意和部分愿意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国家的人交谈的学生占有效样本数的43%和27%。上述数据显示,超过60%的学生愿意与本国文化不同的人交谈,对世界文化差异持宽容、开放的态度。
表1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
2.跨文化交际知识调查分析
跨文化交际知识调查的统计方式是将每一部分错误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加以对比统计,列出每一部分的平均失误率,并汇总如下:
表2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调查
根据调查(表2),学生对基本的打招呼、餐桌礼仪、付款方式、时间观念等文化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些知识的匮乏将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与交流。
3.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分析
表3显示了目前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如表中所示,60%的学生偶尔会主动去进行跨文化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能够避免隐私话题,也会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文化差异,但在交流中有超过90%的学生由于紧张和害怕,会担心出错,从而影响交流效果。这些数据显示,目前高职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还是很薄弱。
表3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oseph(1994)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意识与态度、文化知识、文化技能等[2]。在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从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因素来考虑。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感受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对世界文化差异持宽容、开放的态度,愿意去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交际礼仪、文化知识、生活方式和手势语等。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对交际行为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次调查透射出高职外语习得中跨文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公共英语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为目的,建构合理的跨文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文化导入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要求,文化导入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实用是指文化导入方向要偏向母语为英语国家的人文、风俗和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中能理解对方的含义,有利于进行友好有效的沟通。够用是指文化导入的内容不能太泛、太深入,要有目的、有步骤地选择内容的难易程度,切不可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由于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课堂上应以技能锻炼为主,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导入在课堂实践活动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西方文学文化,选修一两门以介绍西方文化和商务礼仪知识为主的课程,参加文化专题讲座,在课堂教学前让学生搜集和整理英语国家的民俗、文化及历史资料等并制成PPT来进行展示,通过与母语文化的对比和交流来加深学生对该文化的理解。鼓励学生观看英美原版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等,一起庆祝西方传统节日,理解文化差异,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2.文化输入
文化输入主要突出在词汇、成语和谚语的文化内涵讲解和语篇的理解输入。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往往造成英汉词汇涵义的差异,如不了解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英语中许多词汇都常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如对“熊”的联想很不一样。中国人常常用“熊”来表达“笨、无能、无用”的含义,把“你真熊!”比作是“粗鲁、笨拙、软弱、窝囊的人”。而西方人则认为“熊”是很凶猛、危险的动物,也可能认为是动物园里调皮淘气、滑稽可爱的“熊”,例如卡通人物TeddyBear(泰迪熊)就是如此。
成语和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是重要而复杂的语言单位,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有许多汉语谚语没有对应的英语说法,同样也有些英语谚语也没有对应的汉语谚语,因此成语和谚语的讲解,最好先按原文的语气和风格直译,然后附加解释说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出谚语的意蕴。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对词汇、成语和谚语的文化内涵的重视以外,语篇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语篇是语言交际单位,没有语篇能力,说话、写文章就会颠三倒四、答非所问,更谈不上哲理性了。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篇的含义主要依赖于语境,语篇产生于语境,语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找出词或句子的意义,而语篇又是语境的组成部分。此外语篇的篇章结构对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完整的逻辑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
3.文化体验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创设真实的文化语境、提供真实的视听语言场景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支撑作用。高职教师除了可以引用教材上的视听资料外,可引入与职场相关的广告、文化背景短片、真实工作场景等让学生熟悉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与职场文化,还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交际场景,鼓励学生以借助外国电影、电视以及网络聊天和论坛等形式开展直接和间接的英语交流和沟通。动员学生参与英语角,请一些外籍朋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讲英文短故事、演英语情境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吴进业,王超明.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40.
[2] 彭仁忠,樊葳葳,等.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刍议——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2013(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