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琴,罗惠月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会计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是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湖北省自2010年试点“高职单招”开始,随着“技能高考”、 “五年一贯制”、 “3+2”的推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进入高职继续学习的途径不断增加,人数也日益增加。今年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将有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了职业教育体系从大专到本科的构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高职高专学生未来提供了成长的渠道。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已逐步适度扩大工科专业和应用型文科专业招生规模,可以预见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人数和比例将日益增加。加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区分不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与各自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贯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2]。
为了找准贯通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笔者对2013年十堰地区同一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对三个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十堰地区开设中职会计专业的学校近年来不断减少,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6所、4所、3所,招生人数不断下降,至2013年仅两所学校招生,招生人数不足300人。招生人数下滑原因主要为:后续发展不明、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生源减少。
十堰地区目前开设会计及相关专业的专科院校3所,首先对在校生人数较多的两所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
表1 两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汇总表
表2 两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汇总表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开始聘请麦可思公司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该院会计专业3年人才培养情况纵向比较分析如下:
表3 两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汇总表
十堰地区目前开设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两所,专业名称为财务管理,两所院校专业招生人数每年100人左右。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 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主干课程为:管理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项目评估、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管理、税法与财务法规、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学、成本会计、资产评估、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毕业设计等。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们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体系的确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贯通中职、高职、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是基础[3]。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趋同性,各层次之间培养目标界限模糊,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别不是很清晰。
笔者认为,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和个人品质要求应当相同,比如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就业需求和会计行业职业标准来确定,依据所面向的预期工作岗位来细化[4]。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年龄小,学历层次低,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他们很难竞争到专业对口岗位,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基本在50%以下,就业岗位相对集中的是:出纳、收银、文员、营业员等。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应当侧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通、合格会计技能操作型人才,学生毕业时可以取得收银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准入证书。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目前基本在60%以上,但是有下降趋势,就业岗位相对集中的是:会计、出纳、收银、库管等。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处理流程和有关的财经法规,能正确执行会计政策,规范熟练地完成会计核算,重诚信、精核算、会报税、懂经营,具备初步分析能力的高端核算型、分析型技能人才,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取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应用本科会计专业应当面向大、中型企业,培养具备完整知识框架,具有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审计监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会计决策型人才,学生毕业时可以达到中级会计师水平。
贯通中职、高职、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是核心。目前三个层次间文化基础课程脱节、专业课程重复,都开设有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成本会计等课程,课程目标随意性大、课程内容重复严重,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应当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按照不同层次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融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围绕会计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来构建,做到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相对应,做到同课程内容不同。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当以树立人格、打好基础、培养技能为主,专业课不能开得太多、太深。前半段应侧重于人文素质课程和职业通识课程的学习,通过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计算机基础、会计基础等职业通识课程学习,帮助中职学生打好基础。后半段应侧重于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学习和实训,通过收银实务、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等会计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帮助中职学生成为普通合格的技能人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当以夯实基础、精炼技能、强化能力为主,通过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企业管理等公共平台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通过财务会计、税款计算与申报、成本会计等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精炼职业技能;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课程进一步培养职场能力。课程内容选择上应遵循岗位适用、结合考证、动态发展的原则,注重实践,加强应用,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应用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在高职的基础上纵向深化知识结构,横向拓宽课程内容,拔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管理学概论、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的学习构建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通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与财务法规等课程突出职业特色;通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职业拓展能力,使学生综合水平达到本科层次教育水平[5]。对于同一门课程,例如《财务会计》,中职的教学内容可以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使学生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整理的基本技能;高职和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其中高职阶段学习中小企业常见的一般业务的处理,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本科阶段可以延伸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如金融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等,使学生能应对会计、税务法规、政策的变化,具备在不确定因素环境中合理选择会计政策的能力。
不同层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升学、就业、创业。升学和创业的学生只是一少部分,大多数学生是要就业的,各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都应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开展,而不是单纯为升学服务。升学也应是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升级,而不是学术理论的升级。因此,学生学业评价不应当还以知识考核为主的单一导向精英评价,而应该围绕职业能力开展,考评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达成,考评方式应当多样性,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文件中已要求相关职业院校按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推行学分制,建立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分互认机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学分制、开展学分互认是贯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搭建真正的职业教育体系内 “立交桥 ” 的重要保障措施。首先应当在各层次职业院校内实现学分制,其次是各层次院校间建立学分互认制,相近课程学分互认,或折合成相应学分,学分累计,条件成熟时还应建立相应的“学分银行”制度,打通非应届毕业生升学之路,方便不同起点的学生,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淡化第一学历对人一生成长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19492625-3.htm.
[2]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19号.
[3]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9.
[4] 赵顺娣.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会计之友,2008(8):12-13.
[5] 徐 虹,林钟高.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育目标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