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保新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 中南通道项目部,重庆 400000)
特长隧道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
姚保新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 中南通道项目部,重庆 400000)
南吕梁山特长隧道施工中断面小、物料运输难度大、泵送管道长、通风差,每节衬砌混凝土均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困难,对衬砌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高。在分析各种原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对威顿、吉港、冀东3种水泥进行耐久性混凝土配制试验,比选结果表明采用威顿P.O4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性能较优,并从拌合、运输、浇筑、养护、脱模5个工序阐述了耐久性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
南吕梁山特长隧道 粉煤灰 耐久性混凝土 配合比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为国内首条重载铁路,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与大能力运煤通道建设项目。南吕梁山特长隧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境内,为全线第一长隧、一级风险隧道、全线三大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号称集煤窑采空区、突泥涌水、高瓦斯、大断层于一体的“地质博物馆”。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为30 m。施工现场断面小、物料运输难、泵送管道长、通风差、养护难、突发事件多。
隧道衬砌耐久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25,C30,C35,根据施工节段的划分,每节衬砌混凝土均为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洞口处和风机段处配筋很密。这就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高施工性能、高力学性能和高耐久性能。为了配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选择3个品牌的P.O42.5水泥进行了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试验,进行相应的对比,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
隧道衬砌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设计图纸等为指导规范。严格遵守规范和图纸中相应条款的规定,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的设计步骤和要求,经过多次试验选配,力求兼顾耐久性、可施工性和经济性。
1)水泥
对威顿、吉港、冀东3家水泥生产厂家生产的P.O 42.5号水泥分别取样进行试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水泥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3种水泥的细度和水化热水平相当,均能满足配制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
2)砂
砂采用山西堤村砂厂生产的河砂,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该砂属中砂,为非活性集料。
3)碎石
碎石采用本地福星石厂生产的石灰岩碎石,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该碎石符合5.0~31.5 mm连续级配,为非活性骨料。
表2 砂的性能检测结果
4)粉煤灰
粉煤灰采用山西霍州电厂生产的F类Ⅰ级粉煤灰(兆电牌),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粉煤灰的性能检测结果 %
5)外加剂
外加剂选用山西康特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KTPCA高性能减水剂,其性能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外加剂的性能指标
对3个品牌的P.O42.5水泥进行耐久性混凝土配制试验,结果如表6~表8所示。
表6 威顿水泥配合比试验结果
表7 吉港水泥配合比试验结果
表8 冀东水泥配合比试验结果
由表6~表8可见:
1)掺加粉煤灰会使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缓慢,因此对于早期强度有要求的预应力混凝土可减少粉煤灰掺量,对于使用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10%。
2)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期变长,28 d后强度仍有较大增长。在合理的掺量范围内,掺粉煤灰的混凝土56 d强度要大于空白组。对于C40以下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粉煤灰掺量控制在25%之内,其配制强度均能达到试配强度的要求(试配强度按规范要求不低于强度等级的1.15倍)。
3)坍落度和扩展度试验结果显示,混凝土和易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变好。在粉煤灰掺量占胶凝材料总量25%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和易性均很好,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和振捣。对比而言,表8中混凝土的和易性稍差,说明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较差,可通过增加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的方法加以解决。
4)通过倒坍落度桶法测混凝土流下时间用以判断混凝土的黏滞性。从试验结果看,在合理的掺量范围内,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其流下时间变长,说明混凝土的黏滞性越好,混凝土的均匀性越好;要想保持良好的可泵性,流下时间控制在10~40 s范围内比较合适。
由上节可知,威顿水泥和吉港水泥的性能优于冀东水泥。本着经济节约、就地取材的原则,最终决定选用威顿P.O42.5水泥作为供应水泥,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掺加优质粉煤灰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掺加20%粉煤灰的混凝土28 d干缩率比空白混凝土减少27%。混凝土的抗渗性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掺加25%粉煤灰的混凝土,在相同抗渗压力下其渗水高度只有空白混凝土的51%。粉煤灰掺量在30%以内时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冻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不大,28 d的碳化深度不大于6 mm,56 d不大于7 mm(标准条件下碳化28 d相当于大气条件下碳化50年),对钢筋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掺加30%的粉煤灰可有效地抑制碱骨料反应,粉煤灰掺量越大对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效果越明显。
南吕梁山特长隧道断面窄、暗险多、物流运输难,要想保证衬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必须从源头抓起,重视各个工序,节节把关。
1)混凝土拌合控制要点
①混凝土拌合必须保证计量器具的精度,严格按照试验室所出具的施工配料单进行计量生产;②混凝土生产要严格遵守投料顺序,充分搅拌至均匀。
2)混凝土运输控制要点
①罐车投入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罐车内是否存留有积水,是否留有其他强度等级混凝土。②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以3~4 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高速旋转30~40 s后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搅拌斗中。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严禁私自加水。④泵送混凝土前,应先用水泥浆或用同水灰比的水泥砂浆通过管道,使管壁润滑。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应时刻保持有足够的混凝土,避免吸入空气,造成阻塞。⑤严禁随意向输送泵受料斗加水,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
3)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
①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 cm。②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 m,从下部模板预留的一道窗开始逐层上升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两侧混凝土浇筑面高差宜控制在50 cm以内,同时应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不能过快。③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进行浇筑作业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保持水平分层扩展升高。捣固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浇筑层厚度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插入式振捣棒的移动间距要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 cm,每一次振捣延续时间宜为15~25 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层不出现气泡为度。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④封顶混凝土浇筑应从离堵头板远的一侧开始,由远至近浇筑,设专人察看混凝土浇筑情况,拱顶部混凝土配比要有所调整,宜采用细石流态混凝土浇筑。⑤混凝土泵送的坍落度不宜过大,以避免离析或泌水。如发现坍落度不足,不得擅自加水,应采用加适量减水剂的方法解决。
4)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
衬砌耐久性混凝土养护宜采用喷淋洒水进行保湿、潮湿养护。洒水次数应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且不留有积水为度,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标准。
5)混凝土脱模控制要点
按施工规范采用最后一盘封顶混凝土制作试件,经试验试件强度达到8 kPa以上时方可脱模。
采用表6中的HP-C35-1配合比配制C35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5%,用于隧道衬砌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对已完工工程取2 419组试件进行统计,28 d强度平均值为39.6 MPa,最大值为44.6 MPa,最小值为37.8 MPa,均方差为2.11,偏差系数Cv为3.0%,说明混凝土的强度和和易性较好。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20 mm之内,坍落度经时损失很小,泵送十分顺利,易于振捣,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原材料对耐久性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外加剂的减水率、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粉煤灰的细度、砂石料的含泥量等指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原材料质量的控制程度直接决定着配合比设计的成败。所以,原材料除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外,还应加大对外加剂的减水率、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砂石料的含泥量等指标的检测频率。对外加剂,每进一批必须在应用前7 d运到现场,用施工配比验证外加剂的性能和混凝土试件7 d强度,合格后方可应用。对水泥,要求3 d强度和安定性合格后才可应用。砂石料必须严格检验,对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原材料坚决不能应用于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最终强度、施工性能和匀质性。
南吕梁山特长隧道施工具有断面小、物料运输难、泵送管道长、通风差、养护难、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应该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基础,把控好原材料质量,加强过程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隧道衬砌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
[1]李玉君,孙红梅.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9(增 1):193-196.
[2]王魁.南吕梁山隧道设计图纸[Z].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江京平,戴友保,彭建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0(1):153-155.
[8]齐红军.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J].铁道建筑,2012(7):134-136.
[9]陈会升.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探讨[J].四川建材,2009(6):132-133.
[10]许红梅,王忆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铁道建筑,2010(1):156-158.
[11]于奎峰,韩玉海,姜福香,等.双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9(5):116-118.
[12]王伟.轨道板高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148-149.
U455.4
A
10.3969/j.issn.1003-1995.2014.01.35
1003-1995(2014)01-0121-04
2013-05-06;
2013-10-25
姚保新(1984— ),男,重庆市人,工程师。
(责任审编 葛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