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燕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86例疗效观察
王丽燕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72例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86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压氧;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 约占70%~80%[1]。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大特点, 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 已成为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部分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7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高压氧), 每组86例。对照组:男45例, 女41例;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62.5±4.6)岁;治疗组:男47例, 女39例;年龄4~72岁, 平均年龄(62.6±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瘫痪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确诊。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在3 d内, 且病情稳定者;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4分);③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脑梗死合并出血;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瘤性脑卒中;④脑外伤性脑梗死;⑤大面积脑梗死需手术治疗的患者;⑥意识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 阿托伐他汀钙20 mg 1次/d, 静脉滴注奥拉西坦(4.0+0.9)%生理盐水250 ml 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于目标值内。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自觉症状消失, 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生活自理, 恢复基本工作或劳动;②显效:自觉症状好转, 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症状基本消失,能独立行走;③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瘫痪肌力较治疗前提高I~II级, 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痊愈29例(33.7%), 显效25例(29.1%), 有效8例(9.3%), 无效24例(27.9%), 总有效率为72.1%;治疗组患者痊愈36例(41.9%), 显效39例(45.3%), 有效9例(10.5%), 无效2例(2.3%), 总有效率为97.7%。高压氧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增加毛细血管氧气弥散距离、增加脑组织的供氧及脑组织的氧贮量, 改善和纠正脑缺氧的损害, 明显活化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的功能。高压氧治疗能明显纠正脑缺氧状态, 增加脑内细胞能量, 改善细胞膜通透性, 改善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 改善细胞极化状态, 纠正酸中毒,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防止细胞过度凋亡, 恢复一氧化氮的基础分泌, 稳定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 促进神经纤维和髓鞘修复, 促进脑血管的修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建立, 改善微循环, 使缺氧的神经组织重新获得氧供和其他营养[2]。本研究显示, 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状态,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1] 贾建平, 陈生弟.神经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16033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