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琼
不同时间使用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临床观察
刘 琼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使用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本院从2008年9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需要使用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分别在不同时间给予药物,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时辰药理学原理,采用固定时间给予抗癌药物治疗肿瘤,不仅不影响药物疗效,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小,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时辰药理学;阿霉素;顺铂;临床观察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卵巢癌患者的化疗多采用阿霉素和顺铂的序贯疗法;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根据2011版NCCN膀胱癌指南解读,MVAC(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方案是目前治疗膀胱癌的标准方案。由此可见临床上很多化疗的方案中都需要使用阿霉素和顺铂,但两药的毒性大(骨髓抑制、肾素性、心脏毒性和呕吐等),且难以耐受。为了提高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根据时辰药理学的特点及相关文献,本院对顺铂和阿霉素采用不同时间段给药,以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从2008年9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需要使用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卵巢癌、膀胱癌或其它肿瘤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传统给药治疗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49.5±6.8)岁,其中卵巢癌患者21例,膀胱癌患者12例,其它肿瘤患者2例;治疗组(固定时间给药治疗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4~79岁,平均(46.4±6.1)岁,其中卵巢癌患者22例,膀胱癌患者12例,其它肿瘤患者1例:两组患者均有明确化疗适应证,且需要合用阿霉素和顺铂,均无重要器官功能损伤,治疗前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均正常。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肿瘤特点选择药物,两组在使用的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途径方面无差别,对照组按常规给药,给药时间选择在上午;治疗组使用阿霉素与顺铂序贯法给药,即阿霉素时间为早晨6:00,顺铂在18:00给药。21 d为1个疗程,化疗2~4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并监测周围血象及肝肾功能、胃肠道变化等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评定治疗结果[1],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并至少保持4周;部分缓解: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减少50%以上,并至少保持4周;病灶稳定: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减少<50%,或增大>25%,无新病灶,并至少保持2个疗程的化疗后判定;疾病进展:至少有1个病灶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增大>25%,或者出现新病灶。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统称为治疗有效[2]。
2.1 临床疗效分析 化疗2~4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阿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化合物,该药抗癌谱广,疗效好,但其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均较常见,本品可引起心脏毒性,轻的表现为心电图定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外收缩及ST-T改变,重者可出现心肌炎,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应用在卵巢癌、睾丸癌、膀胱癌、头颈癌、宫颈癌和肺癌等癌症化疗中的顺铂,是临床上经典的抗癌药,存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药物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肾脏毒性、骨髓抑制及听神经毒性[3]。根据时辰药理学的研究结果,不同类型的肿瘤对化疗药物有特定的时间敏感性,即在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相同剂量的药物可以杀灭的肿瘤细胞数要比其它时刻更多。另外,正常人体组织对化疗药物毒性的耐受程度也存在着时间差异性[4]。因此,掌握和利用肿瘤与机体对药物反映的时间规律,可以获得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使抗癌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又使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降至最小[5]。作者采用阿霉素与顺铂序贯法给药,即阿霉素在早晨6:00,顺铂在18:00的给药方案,其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心脏毒性及肾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即传统给药方案,而且在反应的程度上也有很大区别,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明显比对照组要轻微,如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反应程度要轻。作者还发现阿霉素降低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毒性作用明显下降,给药后平均21 d使血细胞恢复正常。若在晚上给阿霉素,毒性严重得多,28 d白细胞及血小板仍不能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掌握化疗适应症,加强对症支持治疗,还可以应用时间药理学的研究理论,这样不但不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小,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后期恢复。目前对于抗肿瘤药物的时间药理学仍知之甚少,如何正确地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以期达到抗肿瘤作用的最大疗效及最小毒性,仍有待于从更大量的临床试验中探索和研究。
[1] 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2.
[2] 赵灵琴.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海峡药学,2012,10(37):200-201.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41-742.
[4] 王怀良,陈凤荣.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
[5] 杨统升,梁蓝月.时辰药理学的临床药学实践.当代医学.2011,16(17):135.
413500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