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4-09-05 09:52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塞米利尿剂托拉

郭 立

利尿剂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郭 立

目的 观察比较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6个月后及12个月后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利尿剂选择托拉塞米,其用法为:托拉塞米注射液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i.v.),1次/d(q.d.),疗程7~10 d,后改为口服托拉塞米片剂,每次40 mg口服(p.o.),1次/d(q.d.),后减量为每次40 mg口服,隔日口服一次(qod);治疗6个月后(B组)与12个月后(C组),比较治疗前(A组)、6个月后(B组)、12个月后(C组)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试验、心率、血压、体重、NT-proBNP、血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运动耐量增加、NT-proBNP数值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1),C组较B组疗效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尿剂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从CHF治疗的现行方法,药物、CRT、干细胞移植、左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来看,药物治疗仍是基石,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心衰治疗中唯一能够控制体液储留的药物,剂量不足则液体储留,将降低RASS抑制剂的疗效并增加β受体拮抗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剂量过大,则容量不足,将增加RASS抑制剂及血管扩张剂的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风险[1]。托拉塞米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吡啶磺酰脲类强效袢利尿剂,同时有轻度的醛固酮拮抗效应和扩管作用,其利尿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且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2],托拉塞米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肾脏功能不全者不会产生蓄积,可以长期使用,而呋塞米则需要间歇用药[3]。目前,托拉塞米已广泛应用在心衰的临床治疗,但是托拉塞米不同制剂的序贯治疗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入选标准: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并排除以下病例:①任何原因引起的无尿;②既往有听觉障碍;③经纠正后仍存在电解质紊乱,如血钾<3.5 mmol/L或血钾>5.5 mmol/L;④严重感染或合并严重肺部疾病;⑤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者;⑥急性左心衰;⑦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或血压低,收缩压<90 mmHg或舒张压<60 mmHg;⑧有酒精或药物滥用病史;⑨双侧肾动脉狭窄、孤立肾、移植肾;⑩合并肿瘤或艾滋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如频繁室速、缓慢逸搏心律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如血肌酐>177.8 μmol/L或非心源性肝硬化等。入选病例: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16例,高血压4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3岁~71岁,平均56岁。

1.2 用药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利尿剂选择托拉塞米,其用法为:托拉塞米注射液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i.v.),1次/d(q.d.),疗程7~10 d,后改为口服托拉塞米片剂,每次40 mg口服(p.o.),1次/d(q.d.),后减量为每次40 mg口服,隔日口服一次(q.o.d.)。其中托拉塞米注射液,商品名:特苏尼,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托拉塞米片剂,商品名:伊迈格,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期间每天间测血压、心率、体重,每月监测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NT-proBNP,每半年检查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试验等。详细记录血压、心率、体重、NT-proBNP、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在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观察 按照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评定标准[4]。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6 min步行试验:受试者在50 m走廊内来回快走,在6 min内记录行走最大的距离,试验前告诉受试者试验的方法、目的和要求,若运动中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头昏、头晕等,立即停止试验。试验中给与受试者适当鼓励,试验前后做12导联心电图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2例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临床疗效的影响,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n(%),%]

2.2 32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对6 min步行试验(单位:m)的影响,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x-±s)

2.3 32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对血压(mmHg)、心率(次/min)的影响,详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x-±s)

2.4 32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LVDD单位:mm)及心功能(LVEF单位:%)与NT-proBNP(pg/ml)指标比较,详见表4。

表4 治疗不同阶段LVDD、LVEF、NT-proBNP指标的比较(x-±s)

2.5 不良反应 治疗6个月内出现血钾降低2例,血尿酸升高1例,口渴口干2例,治疗12月内,出现血钾减低2例,血尿酸升高1例,口渴口干1例,轻度低钠低氯1例,分别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电解质恢复正常。

3 讨论

目前治疗CHF以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或ARB类,β受体阻滞剂等为主的基础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5],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住院率与死亡率。传统的袢利尿剂呋塞米,长期使用后,易产生疗效降低、利尿剂抵抗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TORIC研究[6]显示:应用托拉塞米的CHF患者较应用呋塞米的患者有更低的病死率,生存质量高于使用呋塞米的CHF患者[7]。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故低剂量即可发挥大剂量呋塞米的作用。与大量的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利尿剂托拉塞米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6个月与12个月的总有效率高达93.65%和96.88%,LVDD缩小,减低NT-proBNP,增加LVEF,增加了运动耐量,延长了6 min步行试验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从而减少了心肌耗氧量;而且对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脂无严重影响,未出现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长期接受利尿剂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患者耐受性良好,获益更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70.

[2] Veeraveedu PT,Watanabe K,Ma M,et al.Torasemide,a long-acting loop diuretic,reduces the progression of myocarditis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Eur J Pharmacol,2008(581):121-131.

[3] 李剑,李勇.新型袢利尿剂托拉塞米治疗心衰进展.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4):267-26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3-84.

[5] 刘斌.曲美他嗪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早.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2):164-165.

[6] Cosin J,Diez J.Torasemid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Result of theTORIC study.Eur J Heart Fail,2002,4(4):507-513.

[7] Karin M,Giancesare G,Jaquet F,et al.Torasemide vs.furosemide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NYHA ⅡtoⅣ-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Eur J Heart Fail,2003,5(6):793-801.

450000 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塞米利尿剂托拉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评价
用生理盐水稀释托拉塞米缓解静脉注射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