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闯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刘闯
目的 观察比较单纯髓核摘除与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7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行单纯髓核摘除38例为髓核摘除组,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41例为射频组, 术后定期随访, 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1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两组均获得良好效果, 总体优良率分别为:射频消融组90.02%, 单纯髓核摘除组84.2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复发4例。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更为简便, 创伤更小, 较单纯髓核摘除术而言, 其适应证相对狭窄, 而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射频消融 ;单纯髓核摘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适应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及多发的疾病之一[1], 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并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从1934年Mixter及Barr确定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之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2]。射频消融术、臭氧消融、胶原酶技术、椎间孔镜等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使手术治疗多样化, 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突出轻但症状重的患者, 在治愈的成功率、并发症及手术创伤等方面, 都实现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就本科2010年6月~2011年4月, 对6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在尽量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的原则上, 分别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及单纯髓核摘除术, 观察比较两种术式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适应证。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79例患者, 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片、CT、MRI检查, 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突出程度相对较轻, 无明显间盘脱出游离、骨性椎管狭窄等。以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诉症状, 查体多有患肢感觉或运动功能减退, 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组41例, 年龄24~41岁, 平均年龄35.8岁, 男23例, 女18例, 腰3/4突出4例, 腰4/5 突出19例, 腰5骶1突出 18例;单纯髓核摘除组38例, 年龄26~51岁, 平均年龄38.1岁,男24例, 女1 4例, 腰椎3~4节段5例, 腰椎4~5节段16例,腰椎5骶椎1节段17例。两组患者资料的年龄、性别比例、术前量表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均随访10~24个月, 平均16个月,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3]评价术后疗效, 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总体优良率=(优+良)/例数×100%;有效率=(优+良+可)/例数×100%。
1.3 手术方法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俯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C形臂透视确定目标椎间隙。定位准确后选取病变椎间隙旁开6~8 cm为手术进针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从“安全三角”进入间盘, 进行消融皱缩。术毕压迫3 min, 小敷贴固定。髓核摘除组:患者俯卧, 静吸混合麻醉,常规消毒铺巾, 取腰背正中切口, 暴露病变节段, 在突出一侧椎板开窗, 切开黄韧带, 探查神经根, 去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神经周围致压组织, 仔细冲洗, 再次探查神经根减压充分, 再次冲洗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
1.4 术后处理 射频组术后卧床休息及口服抗生素2~3 d, 3 d后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髓核摘除组术后1 d拔除引流管,卧床休息1~2周, 抗生素应用2~3 d。卧床期间加强下肢活动,避免神经根再次粘连。2周后佩戴支具下床适当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 两组均获得良好疗效, 射频消融组, 患者术后即刻感觉症状减轻明显, 而且较开窗髓核摘除组恢复快, 下床活动早。经过10~24个月的随访,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两组总体优良率为90.02%和84.21%, 有效率为95.12%和94.7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疗效对比(n, %)
2.2 并发症及复发率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加重、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射频组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9.8%, 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髓核摘除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病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积累性劳损、腰椎失稳等导致脊柱力学平衡失调, 进一步引起椎间病理性炎症变化, 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4,5]。目前虽无确切的报道, 但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 其中以腰4、5及腰5骶1间盘发病率最高。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最下两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占整个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总数的90%以上。主要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重者可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认为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对于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需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后路椎板切开减压, 直视下取出突出的髓核组织, 必要时还需切除整个椎间盘并加以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创伤大, 花费高, 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多, 不适用于突出较轻、年龄偏小的患者。
近年来, 创伤小、安全性高的微创治疗技术逐步被脊柱外科医师所接受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治疗、显微外科椎间盘切除术和内镜辅助下的腰椎间盘切除术三大类, 其中经皮穿刺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术是利用射频消融经震动电构周围组织产热,使组织凝固坏死的一项技术及开放性手术治疗[4]。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通过使髓核内的胶原纤维气化、收缩和固化使椎间盘总体积缩小, 从而使椎间盘内压降低, 使神经根周围压迫得以缓解, 以达到治疗目的[5]。而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创伤轻微, 同时具有很好的止血功能。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还可以修复破裂的纤维环, 使分布在后纵韧带上以及纤维环上的窦椎神经末梢失去活性,阻断疼痛信号传递, 缓解症状。同时此种治疗方式较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患者而言, 术后脊柱稳定性保留更好。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原则上这种手术只适合所谓“膨隆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纤维环和(或)后纵韧带完整, 突出椎间盘组织无上、下移位, 严禁用于椎间盘脱出、游离等[6]。对于单纯髓核摘除手术, 其适应证相对较宽, 但亦存在手术创伤大, 术后卧床时间长, 再次复发时二次手术难度大等缺点。无论是微创手术治疗, 还是开放性手术治疗, 治疗都是在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压彻底等原则之上选择手术方案。本文中所选择的病例均是在此基础之上分别采用微创及开放性手术中的代表性手术方案: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及单纯髓核摘除术。
根据随访获得的数据, 所有患者术后3~7 d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缓解。射频组术后3 d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髓核摘除组术后1 d拔出引流管, 术后2周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无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两组总体优良率为90.02%和84.21%, 有效率为95.12%和94.73%, 但射频消融组症状缓解的时间早于髓核摘除组。随访2年时射频组4例复发需二次手术, 射频组2年复发率为9.8%, 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两组复发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分别作为微创及开放性手术中的两种临床常见手术, 术后均能很好地减轻患者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射频消融组术后早期复发率相对高。作者认为, 两种术式各有利弊, 适应证的选择是关键。对于年轻、突出较小、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单节段突出患者, 在尊重患者意见的基础上, 可优先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于年龄较大、突出较重的患者来说, 可优先考虑单纯髓核摘除手术。
[1] 杨北仁, 李莹, 刘镠.射频热凝与臭氧融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8):3107-3108.
[2] 李达春, 唐小松, 周德勇, 等.微创介入臭氧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6(4):30-31.
[3] 龙亨国, 祝海炳, 洪文跃, 等.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 15(3):154-156.
[4] 吴鹏波, 胡振武, 马卫华, 等.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进展.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 24(2):175-177.
[5] 王冠羽.腰椎间盘突出症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的新进展.医学综述, 2013, 19(5):892-895.
[6] 王新会, 王东林, 琚峰, 等.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3, 27(3):203-204.
2014-04-17]
474500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脊柱骨关节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