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之心”区域用岛规划实践研究

2014-09-05 07:43:56舟山市海洋勘测设计院韩文章单海锋李爱国严镔镔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海堤海岛海域

文|舟山市海洋勘测设计院 韩文章 单海锋 李爱国 严镔镔

>>图1 十六门八岛规划区位图

背景:

2012年12月国家海洋局出台了《关于对区域用岛实施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1],提出实施区域用岛规划制度,即由地方政府对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进行整体规划,并先期开展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无居民海岛发展空间局促、基础设施薄弱和投资成本过高等开发困难。

作为国家海洋局确定的5个区域用岛试点地区之一的舟山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开展了全国首个区域用岛规划—舟山群岛新区十六门诸岛区域用岛规划工作,规划包括沙锲山屿、大园山屿、泥螺山屿等8个无居民海岛,面积约85公顷[2],其中海岛面积24公顷。

1 十六门诸岛区域海岛特征

1.1 自然环境和海洋生态概况

十六门海域位于舟山本岛定海南部,东邻长峙岛,西邻东蟹峙岛(见图1)。十六门顾名思义即该海域(包括8个岛和2个礁石)有16个潮流通道。舟山有句谚语叫做:船老大好做,十六门难过,充分形容了该区域岛礁众多、潮流复杂情况,岛屿之间潮沟较深,最大深度为10至20m。规划海域除无机氮外,其余pH、DO、COD、石油类浓度等均未超过海水水质四类标准限值。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分布均匀,多样性指数高。

规划区域内8个海岛处于原始岸线状态,基本尚未开发,无人居住,地貌以原始高低灌木覆盖为主,植被以黑松林、马尾松林、白茅草丛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

1.2 海域海岛开发利用现状

规划海岛内主要有电力塔2座,废弃采石场2座,废弃房屋若干,有航标3座,简易废弃码头3座,坍塌废弃的滩涂养殖围塘一个,用岛区域有林权证9.08公顷,海域内无养殖、张网等渔业用海设施。(如图1、2所示)

2 规划基本原则

2.1 在修复中开发 保护开发并重原则

>>图2 区域用岛规划图-“海洋之心”造型(源图来自: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网站公示http://www.zsoaf.gov.cn/)

海岛自然资源是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生态系统脆弱,易遭受破坏而难以恢复。因此,在海岛开发过程中,应将保护海岛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放到首要地位,坚持在修复中开发、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2.2 岛海统筹、发挥整体效益原则

通过优化桥梁和海堤等水工设施布置,实现岛与岛之间的连通。在规划中按照以岛带海、以海促岛、岛海统筹、单岛与岛群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发挥区域用岛建设综合效益。

3 规划设计方案

3.1 合理布局 解决水电交通等问题

海岛区域交通采用陆路和水路并行的组织方式。陆路交通系统采用4座桥梁和3段海堤(兼生态走廊)将8个零散的小岛相连接成一组“心脏”形状岛团(图2)。水路交通系统主要建设一个500吨级货运码头,用于工程建设期的材料、营运期垃圾及其他物资运输。

水电通讯煤气等管线都是舟山本岛通过依附桥梁和海堤的方式引至各岛,岛域内不设置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污水收集后泵至舟山本岛后连入市政污水管网,垃圾统一收集后送至本岛垃圾处理厂,最大限度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2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海堤布置

根据海岛形状和水下地形情况,围海的三段海堤在平面布局上舍弃了传统的截弯取直方式,创新使用生态走廊式的弧形平面布置,将三个岛连通后作为“海洋之心”结构主体(见图2)。规划中唯一的填海是将对面圆山岛与南侧175m处的低潮高地鲤鱼礁连为一体,围填面积1.5公顷,仅占规划区域面积的1.7%。

结合海岛形状和水下地形情况,合理规划围填海的海堤布置,将零星小岛整合为“海洋之心”造型的有机体(见图2)。海堤布置舍弃传统的截弯取直严重破坏自然岸线景观的围填海造地方式,创新使用生态走廊式的弧形平面布置方式,既增加海堤抗浪能力又增加了美观度。另外海工建筑物色彩选用也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以提高海岛景观效果,营造人与海洋和谐的海岛环境。

规划中唯一一块填海是通过围填使对面圆山岛与南侧175m处的低潮高地连为一体,围填面积1.5公顷,仅占规划区域的1.7%,最大限度减少填海对海洋自然属性的破坏。

3.3 区别管理设置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

规划设置保护区面积占到岛屿总面积的70%,规划性质为强制性严禁开发。保护区分为三块:一是海岛岸线保护区,海岸线作为不可恢复的资源对维持海岸地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设置的岸线保护长度约为2800m,占岛屿岸线总长的49%;二是海岛植被保护区,包括林权证在内共17公顷,主要为海岛原始的高低灌木丛;三是其他保护区,包括现有的灯塔、海岛地名石碑和规划的湿地公园。

开发利用区分两类,一类是围填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具有明确的界址坐标,规定建设用海不能超越划定的范围和界址线,为强制性执行性质。另一类是水上平台,渔业体验区和游艇码头等部分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规定允许根据实际需求对规划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改变各岛功能定位,属于指导性执行性质。

3.4 差异定位 明确各岛功能定位

为了体现海岛功能的多样性,避免区域海岛开发同质化,在区域主导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一岛一景”差异化定位方式对单岛进行定位。其中开发难度大的海岛定位为以海岛森林和湿地公园为主的生态保护区;适宜建设的海岛定位为以海上游艇、阳光沙滩为主的海上娱乐区;面积较小的海岛发展为以网箱海产养殖和人工渔礁培育为主的渔业体验区,面积较大海岛建设海岛主题酒店开发商务会议区,周围水深较浅的海岛建设水上酒吧、海钓、咖啡店和海鲜美食城为主的岛居文化展示区。

3.5 通过整治 修复受损海岛环境

规划海域北侧为舟山经济开发区,滨海岸线多为工业岸线,海水较为污浊。海岛山体面积较小,受海水侵蚀严重,海岸处多为裸露的岩石和泥沙,整体景观风貌较差。对面圆山岛和周家园山岛废弃采石场面积共约1.4公顷,由于石料开采维护不当,采石大量破坏了植被和山坡土体,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随意堆放或往海域倾倒,导致滩涂受到了严重破坏,海景环境较差。通过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海水净化设施、生态走廊和人工沙滩等修复海岛生态受损区域。具体措施如下:

(1)整治破损的山体边坡,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并进行山体覆绿,使之与周围开发环境相适应。

(2)拆除废弃管理房,清理采石场坡脚的石渣、岛屿岸滩上散落的白色泡沫等沿岸垃圾,恢复岛屿原有环境。

(3)在浅海泥滩上种植海草和养殖泥螺等办法建设湿地公园,吸引海鸥等海鸟前来觅食栖息。

(4)建设人工海滩和海水净化设施,将较浑浊的海水变成清澈的景观水,形成碧海金沙景观。

4 存在困难

4.1 围填海需要科学论证

规划区内各个岛屿面积小布局分散,且十六门水道水流湍急,大面积围海容易产生冲刷或淤积,如何更加优化布置围海海堤,需科学论证。

4.2 开发成本高

海岛之间交通不便,水电等共享性差,也无道路和码头与外部联系。另外海岛平地少、陡坡多,需要一定的工程处理,其中西北部及东南部海岛的用地坡度大于25°,开发成本高。

4.3 局部岸线景观待修整

区域海岛北面为舟山经济开发区工业岸线,主要为修造船厂和货运码头,想要创造更加优美的岸线景观,需待中远期工业岸线改造后方可形成。

5 社会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酒店、会议中心、会所和游艇等方面,初步测算,开发建设项目需资金7.05亿,年利润为1.26亿,投资回收期约为5.6年。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秩序,保护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整合海岛岛群资源,提升海岛岛群和海岸带的环境和生态价值。

6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整治保护利用措施,使原来受损的海岛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得到修复,将自然生态系统转换为自然与人工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本规划将零散的海岛整合为一个 “海洋之心”有机生态岛群,对规范区域用海开发,促进海岛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海堤海岛海域
遗落海域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42:32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奥秘(2020年5期)2020-06-30 10:12:10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0
在海岛度假
水位骤降条件下海堤渗流及稳定性分析——以宝安区西海堤为例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基于风潮联合概率分布的海堤设防标准分析
海堤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比选及设计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