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肇华
一
从安远县城出发,一路向北,驱车60余公里,便来到该县长沙乡的园当村。
“邑从章贡分濂水,家住园当带石湖”,这是清代“赣南十大乡贤”、江西著名乡村诗人钟源铉描写家乡的诗句。园当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当属岗下。站在岗下屋场背后的卧虎岗上,可以看到清澈的濂江呈半包围之状,由西向东把整个村庄环抱于怀中,然后静静地、舒缓地向山外流去。就是这条濂江水,千百年来乳汁般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园当人。
园当岗下北枕延绵不绝的卧虎山,南对层峦叠嶂的九碛岽,九碛岽下又有碧如丝带的濂江水穿境而过,山环水抱,为千载难觅之人居佳境,人类繁衍生息之风水宝地,从中尽可感知赣南客家人善于选择宜居之地的生存智慧。
赣南是客家人的摇篮,大部分村寨居住着1700多年前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从遥远的中原,来到潮湿闷热的南方,客家人不仅要适应天候,也要融合地理,选择一个宜居之地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管氏地理指蒙》称:山和水互相依存,互相依附,二者合一才是最好的居住选址。信奉风水学说的客家人,只有深谙“山如兵,水如城,非城不营;山如堂,水如墙,高堂之居非墙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风化斯淳;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的道理,才能选得一方宜居之地。
濂江河畔园当村岗下屋场的选址,正是集客家人地理智慧之大成的缩影。据园当岗下《钟氏族谱》记载:宋嘉定戊寅年(公元1218年),因金人虣乱,钟日腾率妻子一路从江西兴国竹坝向南逃难,行至偏居一偶的园当村时,熟稔堪舆文化的钟日腾,被园当的山光水色所痴迷,以为寻得福地,索性御下行囊,结庐于岗下,据此长住。至今钟日腾子孙在园当村繁衍数十代,人口增至五千之众。
客家堪舆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互相融合,和谐相处。走进园当,鳞次栉比的村屋,阡陌交通的场景,河碧树绿的风光,在给你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更加深刻了你对客家文化和客家美学的理解。
二
走进园当,就不能不去拜谒位于岗下的钟家祠堂。
雄踞于岗下屋场正中的钟家祠堂,始建于明成化丁亥年(公元1468年),坐西北向东南。祠堂纵深41.0米,内宽9.2米,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其规模之庞大、外形之恢宏居赣南百座客家祠堂之首。
祠堂门楼正面是一汪池水,经历百年,却依然清澈见底。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明、清年间,每逢有人中举登科,便要在祠堂边上鸣炮祝贺,炮声一响,池里的鲤鱼受了惊吓,便要从水中跃起,形成鱼跃龙门的奇异景观。
池塘边,门楼右侧,耸立着一座高约5米的牌坊,牌坊中正上书“节孝”两字,抚摸着牌坊青苔密布的石柱,依稀可以感到岁月的久远。牌坊的倒影在池水中荡漾,令人产生一种隔世的苍茫。据载,村民钟孝威之妻廖氏年方20夫亡,誓死守节,玉洁冰清,年69殁。乾隆三年,为表彰廖氏之操守,故立此牌坊以示敬仰。站在池塘边,足踏青草,抬头仰望此牌坊,眼前难免浮现廖氏孤灯只影、一枕独眠的生活场景,个中滋味无以言述。
稳步门楼,可看到门楼为硬山顶单昂建筑,紫红条石门框,门额镶紫红条石,并刻有“越国世家”四个楷字。门楣两端雕饰一对龙头,中段雕有双狮戏球,在门楼大梁上雕有龙凤麒麟、花鸟等各类图案。瓦顶脊背两端饰有鸱尾,瓦檐四角呈船形。特别是门楼的斗拱由木雕交错堆叠而成,巍峨而辉煌,钟氏一门的高贵与恢宏彰显于此。
据查,园当村岗下开山祖日腾公正是钟绍京三子嘉谔的后裔,此祠堂门额雕有“越国世家”四字就理所当然了。公元710年,兴国竹坝人钟绍京,在京任三品宫苑总监时,全力支持临淄王李隆基平韦氏乱。因平乱有功被唐睿宗封为光禄大夫、中书令、晋爵越国公,按唐官制,中书令即宰辅,因其任职比广东曲江人张九龄早,故史书称钟绍京为“江南第一宰相”。当然,钟绍京的声望不仅表现在安邦治国上,他的书法小楷也是天下一绝,史书称书法大家钟繇为“大钟”,钟绍京为“小钟”。
跨过门楼就是祠堂的前院,院坪与祠堂内的地板均为淡红岩石材质,走在上面极为平衡舒适。祠堂的大门照样是黑瓦铺顶,瓦下面是木质的船形斗拱,厅门由檐木工艺制成,形成一个塔状结构,每层均雕梁画栋,人物花鸟图案雕刻其间,光彩夺目,斗拱匾上镶有“卿尹第”三字,昭示族人兴旺发达,吉祥如意。
祠堂内部分三幢大厅组成。每个大厅均由六根石柱支撑屋面,抬梁向天,雄姿昂然。石柱之上均雕刻对联佳句,三个厅的梁柱挑头等处均雕龙画凤,异常华美。三个大厅之间设有两方天井,昂首可见蓝天在上,天人合一,神灵静默,禅意盎然。大厅墙体之上,偶见石质窗棂嵌入其间,浮雕图案格外精美,从中可见客家建筑艺术之美无以伦比。
客家人从中原漂泊至赣南,在长途跋涉中,他们的故土家园依恋难以割舍。赣南的祠堂弥漫着一种游子情结,她深深地吸引着族人的心灵,族人们在此祭祀祖先、学习聚会。走进祠堂,一种肃穆与神圣之感一定会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园当钟氏宗祠不仅是一座值得珍藏的客家建筑,她还拥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转移。为突破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第一道封锁线,彭德怀率部来到园当村,入住钟家祠堂,准备攻打仰富村上的白军。经过半个月的休整后,彭德怀率部一举攻下仰富,突破重围北上而去。而彭德怀在园当亲政为民助百姓、嫉恶如仇打土豪的故事,却依然在人们心中传颂。
宗祠是客家文化的凝聚点,闪烁着儒家伦理道德的光芒。2004年4月1日,安远县人民政府将《越国世家》宗祠列为“安远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
钟日腾选址园当,不仅基于堪舆文化、风水学说的考虑,园当作为当时的交通枢纽,也是他最终心定此地的重要因缘。
宋代,中国的交通运输主要依赖于大江大河。穿过园当的濂江,是安远连接山外的黄金水道,甚至也是北方货物流向南粤的要道之一。因此,那时的濂江是一派繁荣景象,无数船只穿梭其间,热闹非凡。
园当村居安远县北大门,扼南北交通之要塞,宋、明、清三朝,日腾的子孙们没有浪费这一条河流,他们结木成排,经会昌、于都、赣县,入赣江、长江,将木头贩卖到江浙一带,又将江浙的丝绸布帛运入江西、广东等地销售,因此大谋其利,进而富甲一方。
园当钟氏子孙是崇文重教的,富裕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倡导儒学,大兴私塾,从此人才辈出,据考园当钟氏曾经考出18进士和13名举人。学而优则仕,钟家子弟在外当官者也层出不穷,成为族人永远的骄傲。
在岗下钟氏祠堂前厅的天花板上,建有棱形天井心,下边悬挂着一块乾隆皇帝的亲批圣旨。乾隆年间,族人钟翔鹏选贡之后,官至四川江津知县,因其勤政为民,在川内官场赢得一片赞颂,声名远扬。翔鹏母亲大寿之日,乾隆皇帝亲批圣旨,褒扬其母教子有方,皇家恩典无比荣耀,日月之华不过如此。
清代“赣南十大乡贤”、 江西著名乡村诗人钟源铉公元1639年出生于园当村。钟源铉自幼聪慧过人,学有专攻。14岁那年,钟源铉至京城参加殿试,是清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考生。钟源铉不到半个时辰便做完了试题,无聊之间,便在试卷上画了一只小鸟。监考官发现后,当即宣布钟源铉的试卷作废。从此钟源铉无心科举,酒诗做伴,云游四方。钟源铉留下的《石湖草堂诗集》现为安远县唯一幸存的古籍善本、赣南幸存的15本古籍善本之一。
随着海洋经济的到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兴起,园当的那条濂江河繁华不再,就此沉寂。许多村民开始走向山外,进入城市的打工人群。
工业文明毁灭了人们田园牧歌式的梦想,一个个古村在逐渐消失。在此情形之下,园当古村及钟氏祠堂的研究价值越来越高,挖掘和保护工作越来越紧要。但愿,园当的古典与美丽,能够永驻人们心头,园当永远是我们打捞过去岁月的隐秘圣地。
不舍地离开了园当,而那古朴而辉煌的祠堂,那方美丽圣土上发生过的爱恨故事,却依然在我的心中、我的梦里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