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2014-09-04 02:33张颖游训龙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张颖++游训龙

摘 要 通过实地调研,对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并研究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娄底市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湖南省娄底市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51-03

土地问题历来是政府和人们重点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合理、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对农地流转现状研究,陈利昌[1]、黎彩凤[2]等学者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2)对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包宗顺[3]、周春芳[4]等学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地流转;(3)对农地流转对策研究,夏金英[5]等学者对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规范流程、政策促动、引进产业等相应对策。

有关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以往研究范围大多是粮食产区或西部地区的规模化土地流转,而针对耕地不连片、经济欠发达的中部丘陵地带研究则较少,仍存在着探索空间。因此,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省娄底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娄底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现状

1.1 农户维权意识不强

调查表明,在确定农地流转合约形式时,选择口头协议的高达52.68%。而在确定农地流转关系时,仅27.68%的农户认为签订书面协议很有必要,出现纠纷可依合约内容解决。这说明娄底市农户维权意识淡薄,以简单的口头形成的协议,随意性较大,权利义务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流转双方的利益较难得到保障,很难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1.2 农地流转对象范围狭小

农地流转的土地转入方仍以亲戚朋友和本村或邻村其他村民为主,二者比例相加达到了53%。农地流转主体间仍然具有很强的亲缘、地缘关系,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农地流转很少按市场规则操作,大多具有无偿性和互助性。据调查,45.54%的农户流转信息是“私下”获得,没有通过中介,这表明娄底市农地流转范围仍然较为狭小,流转信息流通不畅。

1.3 农地流转违约率较高

对违约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来考察。调查发现有31%的农户表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可以违约,实际农地流转中有16%的农户反映自己亲历过流转违约情况。这表明农户的履约意识不高,行为随意性较强,不能较好遵守合约规定,农地流转的违约率较高。

2 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2.1 土地流转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

当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行为规范依然具有很大的道德效力,约束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规则中的契约精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维护日常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现阶段的农地流转中,土地流转主体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还存在着传统的人情、亲情、地缘关系,这些关系使得大部分农户在“私人”流转中乐于接受口头协议,并且流转双方能够遵守承诺。

2.2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信息不畅通

据调查,目前,娄底市大部分乡镇没有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仅有10.71%的农户反映本村建立了信息交易平台,并反映了这个平台运行状况较差,没有为当地农户提供必需的服务信息。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中介服务组织缺乏,服务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流动,流转信息流动面窄小,大部分流转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或地缘关系,有效流转信息没有向组外、村外、乡外甚至市外扩延,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化发展。

2.3 农地流转过程缺乏监管

从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之间流转关系的确认到最终流转关系的结束,均是自发行为,且以口头协议为主,没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与如何追究违约责任,农户缺乏相应的守约意识。此外,流转书面协议也未经过村委会,且未建立相关文件副本。没有相应的土地流转信息,村委会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很难规范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流转违约情况较普遍。

3 对策

3.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

素养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和转变。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对农民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觉履行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学会按法律程序确定流转关系,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进了农村土地自觉、规模、规范、高效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2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首先,要健全农户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发挥中介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户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协助农户签订合同,减少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风险,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交易平台。由政府有关部门或中介服务机构调查、搜集有关土地流转的信息资料,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加工并对外发布,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做好组织服务工作。

3.3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与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的规范性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乡镇机关及村委会应按照国家政策及法律要求,引导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做好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程序,制定规范的合同样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指导双方当事人规范签订合同,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档案保存工作,加强农户的合约精神教育,强化农户的守约意识,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及时调解纠纷,降低农村土地流转违

约率。

参考文献

[1] 陈利昌,李帅.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完善对策—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2,(12):90-92.

[2] 黎彩凤,张焱,崔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技,2013,(9):341-343.

[3] 包宗顺,徐志明,高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0.

[4] 周春芳.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7-43.

[5] 夏金英,叶发宝.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8-349.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通过实地调研,对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并研究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娄底市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湖南省娄底市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51-03

土地问题历来是政府和人们重点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合理、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对农地流转现状研究,陈利昌[1]、黎彩凤[2]等学者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2)对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包宗顺[3]、周春芳[4]等学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地流转;(3)对农地流转对策研究,夏金英[5]等学者对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规范流程、政策促动、引进产业等相应对策。

有关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以往研究范围大多是粮食产区或西部地区的规模化土地流转,而针对耕地不连片、经济欠发达的中部丘陵地带研究则较少,仍存在着探索空间。因此,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省娄底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娄底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现状

1.1 农户维权意识不强

调查表明,在确定农地流转合约形式时,选择口头协议的高达52.68%。而在确定农地流转关系时,仅27.68%的农户认为签订书面协议很有必要,出现纠纷可依合约内容解决。这说明娄底市农户维权意识淡薄,以简单的口头形成的协议,随意性较大,权利义务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流转双方的利益较难得到保障,很难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1.2 农地流转对象范围狭小

农地流转的土地转入方仍以亲戚朋友和本村或邻村其他村民为主,二者比例相加达到了53%。农地流转主体间仍然具有很强的亲缘、地缘关系,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农地流转很少按市场规则操作,大多具有无偿性和互助性。据调查,45.54%的农户流转信息是“私下”获得,没有通过中介,这表明娄底市农地流转范围仍然较为狭小,流转信息流通不畅。

1.3 农地流转违约率较高

对违约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来考察。调查发现有31%的农户表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可以违约,实际农地流转中有16%的农户反映自己亲历过流转违约情况。这表明农户的履约意识不高,行为随意性较强,不能较好遵守合约规定,农地流转的违约率较高。

2 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2.1 土地流转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

当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行为规范依然具有很大的道德效力,约束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规则中的契约精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维护日常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现阶段的农地流转中,土地流转主体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还存在着传统的人情、亲情、地缘关系,这些关系使得大部分农户在“私人”流转中乐于接受口头协议,并且流转双方能够遵守承诺。

2.2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信息不畅通

据调查,目前,娄底市大部分乡镇没有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仅有10.71%的农户反映本村建立了信息交易平台,并反映了这个平台运行状况较差,没有为当地农户提供必需的服务信息。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中介服务组织缺乏,服务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流动,流转信息流动面窄小,大部分流转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或地缘关系,有效流转信息没有向组外、村外、乡外甚至市外扩延,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化发展。

2.3 农地流转过程缺乏监管

从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之间流转关系的确认到最终流转关系的结束,均是自发行为,且以口头协议为主,没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与如何追究违约责任,农户缺乏相应的守约意识。此外,流转书面协议也未经过村委会,且未建立相关文件副本。没有相应的土地流转信息,村委会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很难规范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流转违约情况较普遍。

3 对策

3.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

素养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和转变。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对农民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觉履行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学会按法律程序确定流转关系,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进了农村土地自觉、规模、规范、高效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2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首先,要健全农户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发挥中介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户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协助农户签订合同,减少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风险,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交易平台。由政府有关部门或中介服务机构调查、搜集有关土地流转的信息资料,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加工并对外发布,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做好组织服务工作。

3.3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与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的规范性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乡镇机关及村委会应按照国家政策及法律要求,引导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做好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程序,制定规范的合同样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指导双方当事人规范签订合同,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档案保存工作,加强农户的合约精神教育,强化农户的守约意识,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及时调解纠纷,降低农村土地流转违

约率。

参考文献

[1] 陈利昌,李帅.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完善对策—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2,(12):90-92.

[2] 黎彩凤,张焱,崔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技,2013,(9):341-343.

[3] 包宗顺,徐志明,高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0.

[4] 周春芳.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7-43.

[5] 夏金英,叶发宝.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8-349.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通过实地调研,对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并研究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娄底市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湖南省娄底市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51-03

土地问题历来是政府和人们重点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合理、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对农地流转现状研究,陈利昌[1]、黎彩凤[2]等学者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2)对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包宗顺[3]、周春芳[4]等学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地流转;(3)对农地流转对策研究,夏金英[5]等学者对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规范流程、政策促动、引进产业等相应对策。

有关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以往研究范围大多是粮食产区或西部地区的规模化土地流转,而针对耕地不连片、经济欠发达的中部丘陵地带研究则较少,仍存在着探索空间。因此,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省娄底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娄底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现状

1.1 农户维权意识不强

调查表明,在确定农地流转合约形式时,选择口头协议的高达52.68%。而在确定农地流转关系时,仅27.68%的农户认为签订书面协议很有必要,出现纠纷可依合约内容解决。这说明娄底市农户维权意识淡薄,以简单的口头形成的协议,随意性较大,权利义务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流转双方的利益较难得到保障,很难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1.2 农地流转对象范围狭小

农地流转的土地转入方仍以亲戚朋友和本村或邻村其他村民为主,二者比例相加达到了53%。农地流转主体间仍然具有很强的亲缘、地缘关系,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农地流转很少按市场规则操作,大多具有无偿性和互助性。据调查,45.54%的农户流转信息是“私下”获得,没有通过中介,这表明娄底市农地流转范围仍然较为狭小,流转信息流通不畅。

1.3 农地流转违约率较高

对违约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来考察。调查发现有31%的农户表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可以违约,实际农地流转中有16%的农户反映自己亲历过流转违约情况。这表明农户的履约意识不高,行为随意性较强,不能较好遵守合约规定,农地流转的违约率较高。

2 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2.1 土地流转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

当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行为规范依然具有很大的道德效力,约束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规则中的契约精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维护日常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现阶段的农地流转中,土地流转主体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还存在着传统的人情、亲情、地缘关系,这些关系使得大部分农户在“私人”流转中乐于接受口头协议,并且流转双方能够遵守承诺。

2.2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信息不畅通

据调查,目前,娄底市大部分乡镇没有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仅有10.71%的农户反映本村建立了信息交易平台,并反映了这个平台运行状况较差,没有为当地农户提供必需的服务信息。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中介服务组织缺乏,服务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流动,流转信息流动面窄小,大部分流转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或地缘关系,有效流转信息没有向组外、村外、乡外甚至市外扩延,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化发展。

2.3 农地流转过程缺乏监管

从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之间流转关系的确认到最终流转关系的结束,均是自发行为,且以口头协议为主,没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与如何追究违约责任,农户缺乏相应的守约意识。此外,流转书面协议也未经过村委会,且未建立相关文件副本。没有相应的土地流转信息,村委会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很难规范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流转违约情况较普遍。

3 对策

3.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

素养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和转变。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对农民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觉履行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学会按法律程序确定流转关系,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进了农村土地自觉、规模、规范、高效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2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首先,要健全农户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发挥中介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户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协助农户签订合同,减少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风险,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交易平台。由政府有关部门或中介服务机构调查、搜集有关土地流转的信息资料,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加工并对外发布,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做好组织服务工作。

3.3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与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的规范性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乡镇机关及村委会应按照国家政策及法律要求,引导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做好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程序,制定规范的合同样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指导双方当事人规范签订合同,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档案保存工作,加强农户的合约精神教育,强化农户的守约意识,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及时调解纠纷,降低农村土地流转违

约率。

参考文献

[1] 陈利昌,李帅.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完善对策—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2,(12):90-92.

[2] 黎彩凤,张焱,崔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技,2013,(9):341-343.

[3] 包宗顺,徐志明,高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0.

[4] 周春芳.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7-43.

[5] 夏金英,叶发宝.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8-349.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探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