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红 陈举科 黄海儒 张尚坤
【摘 要】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和保障;针对目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室建设论证、采购、人员组成、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适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教学科研设备 设备管理 共享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19-02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维持教育水平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高校扩招,专业的多样化,学科间融合性和独立性程度提高等情况的出现,对教学科研设备的数量和精密度需求也越大。有效的教学科研设备管理方式,提高仪器设备共享,是提高教学科研质量、降低教学成本的条件之一。
一、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一)高校办学模式趋向多样化,学科、专业更加细化
部分综合性大学出现了旗下二级学院专业设备重叠的现象,大批设备的购置过程中,出现重购置轻论证现象,申报单位没有经过认真的社会调研和成本、收益的分析,匆忙进行实验室建设申报;或是专家组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导致开设的实验课程不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学科延展性发展的要求,课程整体设计缺乏科学性、规划性,导致购买的实验设备不符合实际要求,出现了实验设备使用次数不多就被闲置的现状。实验室共享性不强,各个学院各自为政,建设自己一整套独立实验室,出现了学校实验室重复建设,而共用性不高;重设备的配备,轻整体设施的考虑,甚至出现了因为没有考虑教学场地的问题,购买设备回来没有地方放置的现象,或是水电设施不符合要求,废弃物的净化排放没达到环保要求。为了追求高、精、尖端的仪器设备,没有考虑是否有相应专业人员管理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没有形成一个科研团队,仪器的使用面狭窄,购置回来的设备没有人会用或是只有少数人会用,当使用人员调离相应的工作岗位,容易出现人员断流现象,导致设备被闲置。
(二)管理口的不统一,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
1.资产的属性不明。例如,家具类设备,出资购买的经费来自教学科研经费,而使用和存放是用于行政办公,既可归类为行政设备,也可以认可为教学科研设备,在入库的时候容易混淆,这样不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不容易形成财务的资产管理、查询。
2.资产主管部门和资产分管部门责任不明确,容易出现沟通不足,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例如,我校使用网络版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对领用单位下面的子单位名称设置时候没有征集学院意见;根据以往经验分配编号和名称,容易出现一个单位名称,有多个单位编号,二级学院、单位在进行资产入库的时候容易入错地方,加大后期的资产查询、清查难度。
数据采集的时候,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有不同的理解,采集的数据不一,影响学校的整体规划;或是相互推脱责任,形成责任不明确现象。
根据制度的规定,留用报废资产需要多个单位的证明材料。如,报废资产的处理过程中,分管部门认为可以对报废资产进行报废零件再利用,免费提供给需要的学生用做创新基地或科研基地。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残值回收上交财务,即使需要利用报废的零部件也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因为手续过于繁琐,需要旧的零配件的单位宁可重新购置零部件也不愿意面对繁琐的手续、材料以及涉及的财务风险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仪器的成本价值。
(三)采购方式的固化
随着国家、社会对科研、实验教学的重视,加大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更新。为了规范设备的采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本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了相应的规定,3000元以上的单件设备或是整批在10000元以上的设备需要进行招标购置,这种方式可以获得价格更为合理、条件更为优惠的物资供应。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采购费用增加,手续繁琐,应招公司间容易产生传统投标、抢标等问题。要求标书里面注明的仪器参数描述详细、准确,注意每个附属的设备是否同等,售后服务的培训、维修、维护等问题。这要求对部分高校教师而言相对比较难,老师只因为有需求而进行设备购置,对设备的功能和部分使用只能进行大概描述。不同品牌的设备都能达到描述的效果,但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差异参差不齐,这样容易导致招标到的货物不能达到要求。设备购置回来出现损坏、配件不齐等现象而需要用继续投入购置相关的零配件时,造成设备的实际金额的增加。购置回来的设备和老师需求的有差异,不好使用或达不到需求的精密程度,往往使用次数不多就被闲置。
(四)管理人员的变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员基本上是教师或是实验员兼职,随着国家、社会对教学、科研的投入的重视,设备的数量和金额近些年急剧增加,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压力也超过了原来的负荷。这要求每个资产管理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热情,但是每个兼职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用工作的空余时间进行资产管理,管理的时间段不连续,时间段零星,人员频繁更换,使得事物的处理出现拖拉或遗忘。每个资产管理员的资产管理的模式和习惯都有差异,有些老师习惯无纸化管理方式,利用学校网络版的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定期进行资产的盘查清点。有些老师习惯纸质的账本管理模式,对每个进入的设备进行纸质方式的记账,按月方式进行总账的记录。为了达到资源的共享,开放实验室共享设备,允许老师或学生在设备的空闲期间借用设备用于科研,这要求有相关的借用手续,有些资产管理员口头同意,或是以纸质借条的方式借用设备。由于工作的需要、人员的调动,管理员没有及时进行交接或是管理方式的更改,容易出现交接的空白地带,这段时间的仪器容易出现丢失,管理的手续不全的现象,时间久了仪器就出现了有账无物或是有物无账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建设实验室或购买大批量设备需要进行充分调研
国家、地方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但是在确定建立实验室或大量购买仪器设备的时候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可以组织相应的专家组进行研讨,专家组的成员必须是相同或相似学科的负责领导或专家、教务处、科技处、基建等单位组成;避免请购单位的一言之词;注重考虑管理、使用仪器的人员或团队配备情况,人员的素养能否正确运行或维护仪器,整体团队年龄、知识结构是否成阶梯式,避免发生人事变动后仪器闲置的状况;仪器的后续消耗或人员培训的经费来源等能否跟进,资金的保障由具体哪个部门负责;重视环保实验室的建设,关注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涉及有挥发性、放射性等有害物质的实验室是否已经配备相应的设备和紧急应救措施;实验室所在位置的水电、楼层承重、墙体的核磁屏蔽等基础建设是否符合相关设备的要求。综合起来考虑仪器的长期、近期的科研、教学运行成本和收益关系。如果成本运行太高,可以考虑共享同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设备。endprint
(二)制定符合现行要求的规章制度
随着学校的扩大办学、校区的增加或合并,固定资产中的仪器设备数、房屋建筑、公共设施等倍增,旧的管理模式需要更新。如何完善无纸化办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规章制度。涉及资产管理的主要单位对资产管理的侧重点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共同协商制定符合本校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尊重各个主要管理部门提出对设备的管理要求,明确设备的种类规划和使用方向等,细化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三)责任制的仪器采购方式
根据国家的要求,购买的设备超过一定的金额和数量需要进行招标购买。如何按时购置到设备,避免流标,需要在标书里提供准确、详细的仪器参数和要求。但是不是每个申购设备的老师都是标书的制作专家,大部分老师只能描述仪器的大概使用目的或产生的结果,不能明确提供仪器的参数。例如购买红外分光测油仪需要提供吸光度范围、扫描速度、显示最小刻度等一系列的参数,是否有人员培训、保修期、配备的附属设备有哪些等,这些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和相互沟通。因此实行专人的责任制,由撰写标书专业人和仪器请购人进行对接,了解目前设备的市场情况,主动和多个供货商联系了解不同产地同样设备的价格、质量、配置、售后服务和同行对设备使用情况的评价等,避免标书中价格过高或过低,容易流标或废标现象;参数标注的不够完善,容易产生歧义或漏项等,采购到的设备不符合教学科研需要,从而使设备闲置。
(四)统一的设备管理模式
近些年设备的增加,手工管理模式不仅浪费纸张、增加工作量,还不容易保存而且不容易对仪器进行查询管理。目前多个校区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互联网用软件进行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由于二级学院或单位的资产管理员都是兼职人员,变动性、流动性大,需要每年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要讲解管理软件的使用,还需要请资产管理完善的单位的管理员分享成功的经验,不同的二级学院仪器的使用方向有差异,可以在交流会上提出疑问,共同探讨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于出现人员变动的情况,交接的时候需要对本单位所管辖的设备进行清点,及时通过网络对管理软件的数据库进行修改备注,借用的仪器交接时需要网上进行交接借用和电子签名;待修设备需要提交维修维护清单。注意保留设备的原始验收单据、报废单据、设备调整等单据,做到设备档案完整,去向分明。
总之,维护教学科研水平的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办学条件;投入与产出的利益价值,要求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因此,要达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需要在制度上、人员和观念上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方 松,赵红萍.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2]卢少然.实验室专项建设的组织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
[3]李健生.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J].高校管理,2011(4)
[4]李淑春.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
[5]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
【作者简介】黄晓红(1978- ),女,本科学历,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
(责编 丁 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