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子健 修长柏
摘要:对于村镇银行在设立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定位“非农化”、融资困难和缺乏产品差异化等问题,本文系统地梳理有关我国村镇银行和国外的社区银行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预测了未来的研究热点,可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村镇银行;非农化;融资渠道;信贷产品创新
村镇银行是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解决我国“三农”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紧张问题而设立的银行性金融机构。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成立,同年银监会派出机构批准设立村镇银行18家,根据2014年6月6日银监会发布的数据,全国县域银行业的法人机构已经达到了3500多家,其中村镇银行有1105家,农商行有492家。本文系统梳理了关于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場定位“非农化”、融资渠道窄、缺乏差异化创新产品等问题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的文献,并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制度建设方向的展望。
1.市场定位“非农化”
与其他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相比,现有村镇银行基本符合其服务于“三农”的宗旨。但其业务开展过程中仍存在面向涉农中小企业、农户贷款占贷款业务总量偏低的现象,即市场定位的“非农化”倾向。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扎根县域、服务“三农”,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贺骏飞(2013)指出定位偏离主要体现为竞争地域的选择以县城为主;产品定位以存贷款为主,金融产品开发上以高端客户为主;客户定位中存款客户以中小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为主,贷款客户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武晓芬,莫呐(2012)从风险控制的视角分析了西南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认为解决服务“三农”与盈利的矛盾以及盈利与控制风险的矛盾是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市场定位“非农化”的主要原因:一,村镇银行的宏观管理制度违反了市场定位应当通过市场竞争来决定的基本原理;二,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理所当然地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三,我国当前缺乏针对村镇银行的支农再贷款的专项利率和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致使农村信贷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城市的工商业信贷。村镇银行因无利可图而减少涉农贷款也在情理之中。
解决市场定位偏离的对策。首先,要明确市场定位是村镇银行的指导思想。绵阳市金融学会课题组(2008)认为村镇银行既要体现国家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要求,同时又必须遵循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市场法则要求。其次,经营策略应该在坚持支农服务的基础上实现错位经营,将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于农村地区的有一定经济基础、致富愿望迫切并具备一定偿还能力的中等农户群体。另外,监管方面,中央银行和地方监管部门应联合建立村镇银行贷款评价考核体系、定期考评防止其偏离定位。
2.融资渠道窄
内部融资难是指对主发起人资格的限制和融资途径的单一。目前上市融资和自有资金积累的内部融资的方式均不可行。外部融资难是指融资渠道单一。表现为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较少,同业拆借有限,服务体系滞后。
内部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股权结构不合理。李敏指出村镇银行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限制了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单个自然人、单一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向村镇银行投入资本,因此应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
外部融资难中,个人存款“吸储难”的原因在于村镇银行缺乏信誉,网点少,缺少与潜在储户的有效沟通、缺乏合适的存款产品;而企业存款“吸储难”的原因是村镇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硬件不完善,结算系统不通畅。因此解决外部融资难的主要措施应集中在吸储方式的创新上。
解决内部融资难的措施——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对此学者们的意见分歧很大。李俊龙(2013)认为民间资本控股的村镇银行在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方而具有天然的草根优势:一是克服了中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等难题;二是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三是可以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走入合法化、正规化途径。但是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同时小贷公司自身对转型存在诸多顾虑,如害怕失去控股地位、担心会提高经营成本、不愿接受太多管制等。
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优化应在主营业务产品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创新、合理引入中间业务产品,在增强村镇银行吸储能力的同时对的贷款产品开发和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加快金融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建设。
3.缺乏差异化创新产品
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扶农贷款的力度有限。傅蔷等(2011)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村镇银行更多的是把贷款投放给农民开办的中小型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对普通农民的小额贷款却较少,且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较高。一是受农户贷款意愿低和缺乏抵押品的影响,二是受农村征信体系滞后以及村镇银行放贷取向的影响。
于丽红,陈霞(2011)认为防范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手段是建立浮动利率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科学高效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等。
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收入来源途径之一,能够补充银行的资本金,扩大贷款规模。部分村镇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是代收水电费,但目前只能现金收付所以并不十分便利高效。目前村镇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诸多限制如业务范围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等,但中间业务取代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首要利润来源,因此村镇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要更贴近“三农”。 张鸣鸣(2007)指出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满足普通农户的融资需求,村镇银行的应积极介入农业生产链中各个环节,开展农业产业化链式服务,并通过强化与地方政府、保险机构、经济合作组织等部门的合作来共同建立技术和信息沟通平台,将金融服务、技术与信息服务、保险服务等有机整合。贺素文(2012)认为村镇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尚处于初期,产品开发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首先要激发理财需求,培育理财市场;其次要优化理财业务人力资源和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在农村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仍困难重重。
4.综述结论
村镇银行本来是专门为解决“三农”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而设立的,银行性金融机构,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市场定位“非农化”、融资渠道窄和缺乏差异化创新产品最为突出。为解决市场定位“非农化”学者们从指导思想、经营策略和监管三方而提出了措施;为解决融资渠道窄,创新吸储方式和由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成立村镇银行的两种措施都还处于理论探讨的阶段;解决差异化产品创新问题的措施由于受到农户贷款风险和结算平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制约近期还难以取得突破。
5.未来研究方向
村镇银行是以政策扶农为目的进行商业化运作的企业,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的盈利模式存在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内在冲突。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兼顾的可行性的方案。关于融资渠道窄的问题,除了探讨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外,村镇银行如何借鉴信贷资产证券化或者是否可以通过上市扩大融资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解决差异化产品创新的问题,要创新传统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如何处理好新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如何引入投行业务、理财业务都是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