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9-04 20:28:02曾居贵
考试周刊 2014年5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曾居贵

数学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教材使用融入生活

认真地钻研教材,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量黑板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学习。一开始,通过让学生用小尺子量黑板的长度,让他们感觉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这样1厘米1厘米地量太慢了,从而产生对更大的单位的需求,这时再引出“米”这个长度单位就顺理成章了。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说:“1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借助身边的事物或自己的身体记住它。”学生便忙开了,有的用1米量自己的身高,看看到哪儿,有的量桌子的高度,还有的下座位量窗台……当我让他们汇报时,虽然他们的语言不是很严密,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米有多长。学生通过操作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后,我让学生用米尺分小组量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可高兴了,在测量中知道了要把0刻度对准被测量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多长……由于我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因此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渗透生活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等内容展示生活化。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性质”时,安排了这样环节:你们知道人体中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量出罪犯脚印的长度,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生学习再现生活

例如一道考查四年级学生关于多位数读写的问题:2013年,毕节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01000000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793000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400000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额达三千零九十八元。

(1)801000000读作( )

(2)2793000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

(3)270400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

(4)三千零九十八写作( )

把这样一串数据放在成人面前,笔者相信,对它感兴趣的人不多。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采用这个情境主要是想让他们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但用在这里,一是枯燥乏味,二是数据太大。统计表明,这道题错误率很高,原因不是学生掌握得不好,而是过于单调乏味的信息抑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寻找真实的生活素材,能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综观小学数学的各类知识,我们发现在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其数学原型,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素材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梁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就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数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创设情境立足生活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结合这些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有效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蕴涵数学因素的生活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根据圆的特点从实际生活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的轮胎都是圆的?能做成别的形状吗?”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既不感陌生,又觉得新奇,纷纷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展开思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通过“车轴的安装位置”的讨论与对比演示,学生认识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圆的基本特征。这些生活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加数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会生活”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