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洁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1800)
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周 洁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1800)
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某些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文章根据无记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个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并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
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失范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的生力军,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其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逐渐普及,科技竞争的日趋加剧以及网络文献资源库、翻译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严重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进行研究。问卷主要围绕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设计,面向南京地区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
目前,研究生发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侵占、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研究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然后将别人的数据、图表略作修改就变成自己的“结果”,甚至部分研究生直接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投稿中文杂志,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都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2.引用他人成果(包括句子、段落、图表、数据等)而未注明来源。 部分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由于缺少文献积累,但是为了满足学校或者杂志社对参考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就随意添加参考文献。另外,一些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工作中,摘录了别人的成果,有意或无意不标注来源,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
3.篡改、伪造研究数据。 由于种种原因,在进行相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与理论数据有差别,一些研究生为了得到他们预期的结论,把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数据改成近似理论值的数据,使自己文章中的图表更加“合理”,这是一种典型的伪造实验统计数据现象。
4.稿件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发表,它违背了学术期刊的“专稿专投”原则[1]。一稿多投的具体表现很多,如把相同内容的一篇论文改头换面投向别处,或者把本来可以作为一篇论文发表的内容分割成若干部分发表以增加论文篇数,还有把相同的一系列数据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变成多篇论文投稿发表等。
5.请人代写论文或为别人代写论文。 有些研究生由于自身科研能力较低,临近毕业还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发表论文的数量,为了获得学位,就请人代劳,用金钱打造出研究生学术道路。
6.在未参与研究的论文上署名或者让别人搭便车。 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和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这些情况都破坏了学术的公平性。署名上的搭便车,在论文写作中是相当普遍的,既有搭别人便车的,也有让别人搭便车的。
问卷围绕受访对象对于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很重要,并对学术失范行为表示明确反对。但也有近20%的同学对于“稿件一稿多投”的行为表示不反对或赞成。由于目前学术期刊的审稿周期较长,同时发表论文数量与学校相关激励政策挂钩,部分研究生在投稿时为提高命中率采取一稿多投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及“您平时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是否有学术规范的意识”时, 41.8%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有学术规范的意识,55.3%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意识一般,这反映了学生现实中虽然对学术失范行为有一定的认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自身在行为选择上不能很好抵制学术失范。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很多,有研究生自身主观原因,也有外部客观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不强,科研投入及能力水平低。 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与研究生自身情况有很大关系。对于研究生个体来说,学术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如果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很强,那么其本身会要求自己采取措施避免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问卷中,在问及“读研动机”时,18.5%的同学对科研感兴趣,想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而69.7%的同学则是为了提高就业门槛或毕业后没有其他更好选择,暂时选择读研;11.8%的同学对读研没有什么认识,仅是参考了家人、朋友或同学等的建议。在“研究生日常科研投入”方面的调查上,当问及“同学在课余时间学习或科研所用时间”时,41.8%的同学进行课外学习及科研时间一天不足4小时。而对于“自己在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0.5%的同学认为最大困难在于个人功底较差,无法满足所研究方向的需要,30.2%的同学认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而15%左右的同学认为是缺乏导师的指导或同学间的交流。
研究表明,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本身的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考研的动机并非对科研感兴趣,在读研期间,他们无心搞科研、做学术,致使他们的科研能力有限。但在学位授予、评优政策的要求下,增加了他们弄虚作假、抄袭文章、买论文等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2.导师对学生指导和监督不力 。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在读期间接触最多、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当数其导师。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与导师的监管存在关系。问卷调查显示,66.2%的导师能保持每周一次及以上与同学见面进行学术指导,33.8%的导师不经常与同学见面,不定期进行指导。这说明部分导师由于种种原因,而与研究生的沟通和指导很有限。另外,问卷中,26.2%的导师经常对同学进行学术规范方面的指导,60.7%的导师偶尔对同学进行该方面指导,还有13.1%的导师从未对同学进行该方面指导。这说明,导师对于学生学术规范方面的指导明显不够。同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导师能够察觉自己学术失范行为。这说明,导师对于学生指导和监督的力度影响着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3.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术失范惩罚机制不到位,缺乏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高校在毕业环节管理一般会制定相关的规定,对学术失范行为进行监察和防范,如开题、盲评、查重、抽检等,以便监控论文质量。当问及“学校或学院的管理规定对学术不规范的行为是否完善”时,37.8%的同学认为完善或比较完善,43.2%的同学认为完善程度一般。在被问及“学校或学院在论文的开题、盲评、抽检环节的把关能否有效约束道德失范行为”时,仅25.8%的同学认为有效,而56.4%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还有17.8%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学校学院虽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学术失范行为的甄别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检测系统,识别和认定存在困难,有些论文虽然经过了盲评等环节,但是仍存在学生学术失范行为。另外,也有学生为了通过查重系统的检测,而对论文进行不适当的修改。同时,学术失范惩罚机制不到位,虽然制度文件里也规定了若干发生学术失范行为的惩罚条例,可是惩罚力度不够且有的较为模糊难以界定。因此,当学术失范的预期收益远大于成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必然会出现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顺利取得相关利益,冒险走捷径,发生如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以及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行为。
学术评价制度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制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促进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的保障。目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一般会规定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专业论文才能申请答辩,激励机制显得较为单一。问卷调查显示,95.6% 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对学术失范产生影响。另外,研究生评优评先评奖学金的条例也会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挂钩。评价体系中侧重于科研能力的评价,缺乏对学术道德素养的评价。
4.学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对于进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导致研究生不能全面深入理解科学道德规范,很难将学术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调查显示,目前研究生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了解主要通过网上相关报道、自己看论文和相关文件以及导师和师兄师姐影响,如果学校能开设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方面的专题讲座,这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养成会起重要作用。
1.重视研究生自身学术诚信人格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学术责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不弄虚作假,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失范不良风气的蔓延。
表1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与学术道德培养的完善措施
2.加强宣传教育,创建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校应该通过校内广播、报刊、校园网等经常性地进行学术道德宣传教育[2]。另外,高校应倡导并形成崇尚学术诚信、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以制止和减少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捍卫学术创新、独立思想的理念,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3]。这种健康的学术氛围无疑会有助于研究生养成独立和创新的精神,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应改善学术资料获取渠道,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
3.加强导师学术道德体系建设。 要强化“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导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首先,导师要做好表率,将学术道德行为融入研究生指导的每一个环节,对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论文、学位论文等认真审核把关。其次,要将导师学术道德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晋职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4]。第三,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强调导师对于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连带责任,以此促使导师注意自己的学术行为,加强“师徒”式的濡染教育,用心管理学生,从而树立优良的学风和科研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切实避免和杜绝学术不端现象。
4.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培养与奖惩制度的建设。 首先,在研究生入学时就应该开始学术道德教育,让他们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解学术道德。其次,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的课程,传授有关学术诚信的常识以及如何借鉴、如何引用他人成果、如何创新等。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对相关学术规范进行详细解释,这既能突显学校对学术道德的重视,也能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另外,淡化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淡化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学术研究能力要求的降低。只要学校能够根据各个学科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学术评价制度来考察学生的学术情况,同样能够达到促进研究生努力学习、钻研学术的目的。采取建立研究生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内联网,全面收集研究生学术信用信息,将研究生学术信用状况记录在案,形成一个有效的信用记录机制,让研究生感受到学术诚信与切身利益的关系,也可以有效减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5]。
[1]周金花.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08.
[2]滕建华,娄 厦.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78 -81.
[3]郑 重,郑忠梅.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失范与规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15 -117.
[4]蒋华林,吴 强,李 华.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 ,2005,(1):56-58.
[5]陈长坤,李 建.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30-232.
(责任编辑肖地生)
G643
1003-8418(2014)06-0112-03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33
周 洁(197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讲师、硕士。
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研究与实践——以江苏南京地区高校为例”(JGZZ14_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