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生活质量观察1例

2014-09-04 09:12李玉新林艳曹国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关节

李玉新 林艳 曹国琳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生活质量观察1例

李玉新 林艳 曹国琳

目的 观察中西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患者联合甲氨喋呤加来氟米特、尼美舒利、中药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类风湿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联合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类风湿关节炎;甲氨喋呤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特征是手、足小关节、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严重时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观察中西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自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四六五医院,女, 46岁, 入院时, 双手指关节、掌关节肿痛, 腕关节肿痛并有结节, 双肩疼痛双臂不能抬起, 双足拇指肿痛, 双膝有积液。类风湿因子400 IU/ml, 血沉80 mm/h, C反应蛋白阳性,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1.2 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尼美舒利片(100 mg/片)2次/d, 2片/次(批号:130203, 天津药物研究所药业), 24周后, 1次/d, 半片/次, 28周后停用。甲氨喋呤(2.5 mg/片)1次/周, 4片/次(批号:036130704, 上海信宜药厂), 来氟米特片(10 mg/片)1次/d, 2片/次(批号:130506, 苏州长征-欣凯制药)。第4周开始加用中药治疗, 组成:党参20 g, 桑枝20 g, 羌活20 g, 白芍10 g, 当归30 g, 茯苓15 g, 白术10 g, 炙甘草30 g, 太子参20 g,制首乌30 g, 熟地30 g, 穿山龙20 g, 川芎20 g, 红花20 g, 陈皮20 g, 威灵仙20 g, 麦冬20 g, 枸杞20 g, 黄芪30 g, 1剂/d, 水煎服, 分2次服用。在第1次治疗及在此后4、8、16、24、28周时进行随访。

1.4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评价指标包括: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VAS 评分、医生对病情总体状态VAS评分、患者对病情总体状况评分。

1.4.2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类风湿因子、血沉检测;类风湿因子采用免疫比浊法, 血沉采用魏氏法。

1.4.3 疗效评定标准[2]采用美国风湿病学制定的标准ACR20, ACR50, ACR70, ACR定义为压痛和肿胀关节数(28个), 有20%的改善及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者VAD评分、医生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及急性期反应物。这5项指标中至少有3项改善20%, ACR50和ACR70则分别是指上述指标改善50%和70%。

1.4.4 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血沉、类风湿因子比较见表1,治疗后指标有明显改善。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沉、类风湿因子比较

2.2 临床疗效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治疗不同时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VAS评分、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HA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有胃肠道不良反应, 表现为恶心、纳差等,但症状较轻, 不影响治疗, 未做处理。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但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仍然是风湿病学方面研究的难点, 使全世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尚无特效的药物和方法, 大多停留在消除炎症及延缓病情进展的治疗上, 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中医学久痹多虚、久痹多瘀、久病入络的理论, 同时中医学认为痹症与瘀血有关, 风、寒、湿、热之邪内犯人体均可造成血经脉运行不畅而成瘀血, 加之痹症日久, 五脏气机紊乱,升降无序则气血逆乱亦成瘀血, 瘀血既是其病理过程中的产物亦是病理环节。脾虚症是一种机体的疾病反应状态, 这种状态是以胃肠系统的吸收、消化、运动和营养代谢等功能低下和紊乱为特征的临床表现, “脾胃内伤百病乃生”, “脾胃是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3]。当归、熟地、制首乌、白芍、枸杞养血滋阴、补精益髓、补血活血、滋补肝肾, 川芎、红花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党参、黄芪、太子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桑枝、羌活、穿山龙、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 黄芪与甘草、茯苓配伍消食, 还可健脾安神。中药调理增强患者的脾胃功能, 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生活能力、社会综合能力明显增加, 同时降低甲氨喋呤和来氟米特带来的不良反应。患者由开始惧怕疾病到后来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发生了质的改变。临床症状、各个类风湿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生理心理整体得到康复, 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患者依从性好, 同时适度的锻炼, 增加了机体免疫力, 值得进一步推广。

[1] 吴东海.临床风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5-238.

[2] 栗占国, 张奉春, 鲍春德.类风湿关节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78-280.

[3] 危北海, 周滔.中西医结合脾胃证本质研究与营养支持疗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7.

2014-06-13]

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