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刘芳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120例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检测。结果 6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357阵次,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以上午6:00~12:00时频率最高, 0:00~6:00频率最低。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心绞痛的发作, 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给予足够的认识。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近年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亦称隐匿型冠心病, 患者无症状, 但心电图负荷或动态检查有ST段压低, 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病理学检查心肌可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是造成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素[1]。本文对120例CHD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3月济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 其中男79例, 女41例, 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8岁, 120例冠心病(CAD)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 并除外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对ST段影响者。
1.2 方法 选用深圳理邦EDAN SE-2012型动态心电图系统 , 进行24 h的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嘱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 包括活动、休息、情绪波动及自觉症状。同时为了减少对记录波形的干扰, 要求患者尽量避免触动电极及导联线, 远离电磁干扰源。完成检查后, 数据导入工作站内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判断标准, 目前多数专家认同采用“3个1”的诊断标准(1×1×1规则), 这个诊断标准是1984年美国国立研究所根据Deanfield等医生的研究成果最先提出的。其具体内容为:①在J点后80 ms处测量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 原有ST段下降, 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1 mm;②ST段持续1 min以上;③两次缺血性ST段改变间隔1 min以上。1999年公布的ACC/AHA动态心电图指南建议:两次ST异常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应改为≥5 min而不是≥1 min[3]。
2.1 缺血性ST-T检出率 12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缺血性ST-T段改变者112例(93.33%);其中有症状者38例(33.93%),无症状者67例(59.82%);部分有症状者7例(6.25%)。
2.2 心肌缺血发作情况 ST段压低者462阵次, 有症状者105阵次(22.73%), 无症状者357阵次(77.27%), 后者是前者的3.4倍。
2.3 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 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23.56±19.52)min/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8.32±6.78)min/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情况 无症状者平均ST段下移0.12~0.25 mV;有症状者平均ST段下移0.10~0.18 mV。
2.5 心肌缺血昼夜变化情况 112例患者共发生心肌缺血462阵次, 发生在白天343阵次(74.24%);夜间119阵次(25.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06:00~10:00为缺血发作高峰, 共241阵次(52.16%), 22:00~06:00发作79阵次(17.10%)。对照生活日志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常在日常活动中多发生在轻体力劳动和脑力活动后, 亦可发生在剧烈活动时。脑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触发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同样重要。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存在较有症状者更危险, 因为这类患者并无自觉症状, 往往以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 致死率高。在本组120例冠心病患者中, 无症状心肌缺血6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在白天, 发病高峰在06:00~10:00, 占24 h缺血发作次数的52.16%, 而22:00~06:00发生最少, 占17.10%。MSI表现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与国内外报道一致,提示晨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有关, 夜间SMI减少, 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4]。
综合分析, 作者认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心肌痛阈或者心肌疼痛的中枢感觉存在异常:无症状者的电疼痛阈值均较有疼痛者高, 对冷疼痛及缺血性疼痛也较后者忍受好, 所以疼痛症状之有无与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差异有关。②“疼痛警报系统”的功能改变或缺陷:“疼痛警报系统”是以心绞痛中止促发缺血的活动, 阻止进一步心肌损害和减少潜在致命危险这一前提为基础, 完全无症状者该系统完全缺陷, 部分无症状者则呈不完全缺陷。③缺陷裂隙:心肌缺血发作的自然过程, 有一个无症状期, 就是从供氧与需氧不平衡的发生到临床可以识别缺血发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称缺血裂隙。缺血裂隙的长短, 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发作中可能不同。④缺血心肌的代偿调节作用:一过性心肌缺血后可出现心肌顿抑, 而慢性或重复性缺血可出现心肌冬眠, 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是对缺血的调节反应。心肌的代谢和功能呈慢性及明显地降低, 结果降低了缺血的频率和程度, 这样心绞痛的出现就少, 而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为多[2]。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是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唯一有效的检查工具, 对日常生活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7.
[2]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2.
[3] 张开滋, 郭继鸿, 刘海洋, 等.临床心电信息学.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15.
[4] 杨忠贤, 王雅琴.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分析.黑龙江医学, 2001, 25(5):330.
2014-05-04]
251400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电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