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联合吸氧在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4-09-04 05:55李耀军文凌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动脉血呼吸衰竭呼吸机

李耀军 文凌娟

无创呼吸机联合吸氧在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李耀军 文凌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收治的21例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在经常规治疗后仍反复因急性加重需要住院治疗(≥3次/年), 在出院时建议应用家庭型无创呼吸机联合吸氧治疗, 观察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耐受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因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变化, 对比分析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各1年中0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指标变化, 评估疗效。结果 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良好, 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夜眠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 因慢性II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 应用无创呼吸机6个月及12个月时的动脉血气提示PaCO2较未用无创呼吸机时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pH、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功能在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及腹胀。结论 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改善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患者因慢性II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了医疗费用, 但不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II型呼吸衰竭

慢性II型呼吸衰竭, 是COPD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病情复杂, 患者常因感染等因素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要住院治疗, 病死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1例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1年及治疗后1年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呼吸科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 男性14例,女性7例, 年龄在51~78岁, 平均年龄(65±11.45)岁, 21例均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5例伴有肺动脉高压。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按COPD诊断指南[1]: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 收治的COPD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肺功能均为极重度COPD。极重度COPD的肺功能诊断标准为:FEV1/FVC<70%及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呼吸衰竭[2]。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情况下, PaO2<60 mmHg伴PaCO2>50 mmHg。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有慢性肺部疾病史, 在基础疾病病情稳定时的静息不吸氧状态下, 动脉血气指标达到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

1.3 COPD患者收住入院治疗的指征[2]①症状明显加重,如短期出现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等;②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 如发绀、外周水肿等;③新近发生的心律失常;④有严重的伴随疾病;⑤初始治疗方案失败;⑥高龄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条件欠佳或治疗不力。

1.4 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人为分成两组: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若遇COPD急性发作期则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对症支持、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COPD稳定期除继续给予鼻导管吸氧(2 L/min)、吸入激素、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外, 治疗后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吸氧治疗, 使用口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通气模式:S/ T模式, 据患者舒适度及动脉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压力水平, 吸气相压力设定为14~20 cmH2O, 呼气相压力为5~6 cmH2O, 应用12 h/d,夜间睡眠时带机治疗为主, 床头抬高30°, 避免餐后立即应用无创呼吸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的氧流量2~5 L/min,不应用无创呼吸机时继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 L/min), 吸氧>15 h/d。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1年及治疗后1年的相关指标:①应用无创呼吸机期间, 患者耐受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②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变化;③病情平稳时, 0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未吸氧状态下);④病情平稳时, 0个月、6个月、12个月肺功能变化。所有病例均完成临床观察, 无失访及死亡者。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均耐受良好, 且在治疗后, 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咳嗽等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及腹胀, 21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2例,发生率57.1%, 均能耐受。

2.2 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1年中因COPD急性发作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3 患者病情平稳时, 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1年中0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动脉血气结果变化情况(未吸氧状态下), pH、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6个月、12个月PaCO2水平与治疗前6个月、12个月PaCO2水平对比, 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患者病情平稳时, 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1年中0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肺通气功能对比, 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 FVC), 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

表1 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

对比项目治疗前组(30例)治疗后组(30例)P值平均住院次数[次/(年·人)]4.8±1.72.7±1.1P<0.05平均住院天数[天/(年·人)]74.5±9.854.4±7.3P<0.05

表2 两组患者0个月、6个月、12个月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0个月、6个月、12个月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组别pHPaO2(mmHg)PaCO2(mmHg)治疗前组0个月7.38±0.0852.3±5.967.8±7.5 6个月7.39±0.0654.1±4.168.1±7.9 12个月7.38±0.10 54.3±4.467.6±7.2治疗后组0个月7.38±0.0753.5±4.368.3±7.1 6个月7.39±0.0554.5±3.555.3±3.2 12个月7.40±0.04 56.3±3.354.5 ±4.1

表3 两组患者0个月、6个月、12个月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0个月、6个月、12个月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FEV1(L)FEV1/FVC(%)FEV1(%)治疗前组0个月1.03±0.0444.6±8.429.8±4.8 6个月1.06±0.0643.4±6.729.4±3.9 12个月1.04±0.07 44.3±7.429.9±4.2治疗后组0个月1.04±0.0445.5±5.3 29.5±3.6 6个月1.05±0.0544.5±6.529.8±3.8 12个月1.03±0.0744.6±6.329.5 ±3.5

3 讨论

COPD患者晚期常合并慢性II型呼吸衰竭。在合并慢性II型呼吸衰竭后, 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明显下降, 需要长期家庭氧疗。常因高龄、肺功能极差、免疫力低下、活动耐量差等因素导致COPD急性加重住院治疗。频繁发作的COPD急性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的肺功能恶化加速, 常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同时也使COPD医疗费用居高不下[3]。因此, COPD现在仍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如何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报道[4]认为:COPD稳定期合并慢性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长期家庭氧疗效果不佳时, 长期应用家庭无创通气能改善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 降低病死率和医疗费用。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原理是克服气道阻力, 减轻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 改善气体在肺内的分布不均, 促使肺泡内氧向血液弥散, 减少无效死腔量。呼气时相的呼气末气道正压, 用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防止气体陷闭, 以改善通气, 增加功能残气量, 防止肺泡萎缩, 改善弥散功能, 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 从而提高PaO2, 降低PaCO2[5]。从本文的结果观察到, COPD稳定期合并慢性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 耐受性良好,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多次动脉血气对比提示:pH、PaO2无明显变化, 但PaCO2有明显改善, 考虑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可能与PaCO2下降有关。患者肺功能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无改善, 考虑可能是COPD气道重塑及肺组织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 肺功能已发生不可逆性改变所致。由于观察时间短, 应用无创呼吸机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暂无法判断。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及腹胀, 发生率为57.1%, 可通过加强气道管理, 如:加强加温湿化, 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及面罩等得以改善。综上所述, 无创呼吸机在COPD稳定期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中不良反应少且易控制,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减少住院次数, 降低医疗费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监测及管理。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17.

[2]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1315-1365.

[3] 201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组共识(草案).国际呼吸杂志, 2012,32(22):1681-1691.

[4] 朱广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通气10 例疗效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29(10):713.

[5] 钮善福.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症.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2, 1(4):197-198.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猜你喜欢
动脉血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