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注]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改)
[注]邀击:拦击,截击。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迫近)
B.数其残暴斩之(列举)
C.次铜锣峡(停留)
D.永忠与相比(匹敌)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桥傅于城,遂克之/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B.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C.复旋绕而出/故止封侯而不公
D.民怀其惠,为之立祠/及杨宪为相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项是( )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冒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译文: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译文:
(3)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译文:
何真传
真,姓何氏,东莞之员冈人,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乏,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抚绥,逆者诛殛。恐足下来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戌,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
(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招致)
B.先遣人以书谕真(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登记)
D.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前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项是( )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③少英伟好书剑④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真年少不幸,8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他,始终没有改嫁。
B.元末大乱,广东土匪趁势而起,为抵御土匪的骚扰,何真组织了自己的武装。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译文:
(2)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
译文:
(3)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
译文:
《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就月将,渐益堆积(进益)
B.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凭证)
C.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支领)
D.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部署)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金石录》“得之艰而失之易”的一项是( )
①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④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⑤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⑥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所以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极有兴致,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遗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译文:
(2)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
译文: